高强 孙龙
【摘要】跨域控制行动是基于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胁.结合军事斗争准备需求和重要战略方向使命任务提出的新的作战行动,研究跨域控制行动有利于我对战略空间、战略缓冲地带和出海通道要的控制,也为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提供了理论基础,所以很多专家、学者都在研究如何跨、如何控、何时跨、何时控,但观点总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认为在跨域控制行动发起前“高瞻远瞩谋局,未雨绸缪设局”,为跨域控制行动创造有利的战略环境尤为重要。
【关键词】跨域控制 战略环境 “一带一路”
一、谋求睦邻友好,争取跨域控制行动有利的政治环境
运筹好与主要大国关系。大国的国际影响力不容小觑,如今中美关系在合作中摩擦增多,中俄关系相互战略需求增强,中欧关系稳步发展,虽大国之间多竞争博弈,但要获得国际组织对我跨域控制行动的授权,仍需要运筹好与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现在中俄关系相对密切,多数立场都能保持相对统一,中美关系近期多生摩擦,并多次引起我周边纷争,对我实施战略包围,“修昔底德陷阱”似乎已经悄然展开。我认为首先要紧紧把握中俄目前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抵制反击美国的独裁霸权。其次要改善与美国、日韩等国的关系,促进经济绑定,谋求发展机遇。
构筑好与地缘国家战略依托。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现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已有65个国家和地区响应,如果我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因经济合作引起了政治嫁接,并借此构筑好与地缘国家的战略依托,那么我跨域控制行动受到的阻力将成倍减少,而有了地缘国家的战略支持,我跨域控制行动更是少很多的后顾之忧,当我周边国家发生战争、内乱或政变等情况,或者当我海外能源基地、海外战略设施、陆海国际战略通道受到严重威胁时,我方能及时争取当事国政府公开邀请,“出兵难”的问题可以有效的得以解决。
突破敏感地区政治难题。现如今半岛局势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朝鲜多次进行导弹试射,美韩联军频繁军演,和平解决“朝核”问题是我国一直坚持的外交主张。虽然朝鲜与我国历来友好,但现在的领导人一意孤行,导致朝鲜半岛局势恶化。清朝时期中国和朝鲜就是宗属关系,一直到1895年马关条约后,朝鲜才正式独立,但中国与朝鲜的关系一直很好,但现在的中朝政治关系并不能与从前相比,如何重获朝鲜政局的信任,建立睦邻友好的一衣带水的邻邦需要得到相关领导阶层的重视。
二、强势跨出国门,构建跨域控制行动有利的军事环境
经营主要战略通道,疏通“经脉”行动。跨域行动,首要问题是机动,必须确保能在主要通道的通行權。美国控制太平洋各战略通道,对于我海外战略通道安全带来严重负而影响;印度独霸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的影响,印度企图独霸印度洋.视中国为海上战略威胁之一;海上恐怖活动与海盗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也直接威胁着海外战略通道的稳定与畅通。此外,领土争议、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等,使陆上战略通道也受到威胁。在跨域行动前要经营好主要战略通道,防止突发因素影响我跨域控制行动。
拓展海外基地,点准“穴位”发力。现如今设立海外军事基地己经成为大国投射军事力量、拓展海外利益、干预地区事物、影响地区格局和推动国际体系转型的前沿阵地,海外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支点。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没有一个海外军事基地,而建立海外军事基地无疑为解决快速兵力投送以及精兵先机夺控等问题提供了最有利的战略军事环境。目前,在世界主要大国中,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在海外均设有永久性基地和临时驻扎点。近年来,亚丁湾护航、作战部队参与维和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军队的海外行动能力。然而,由于缺乏补给基地、远程投送能力较弱等因素制约,中国军队在海外的行动能力远不能满足国家利益的需求,我国目前己经在非洲吉布提建立了后勤保障基地,主要用于执行亚东湾和索马里海域护航维和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的休整补给保障。
积极参与多边军演,寻求州盟友”协作。开展跨国联合行动,平时,能够熟悉任务环境,锤炼部队作战能力,常态的联合军事行动事实上也形成了在特定地区的军事存在,这有助于取得地区事务的参与权和主导权。战时,则可以有效减少军事行动的单边主义色彩,为军事行动披上合法外衣;同时,借助联合行动,大国可以很好地利用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熟悉当地环境和文化的优势,减少行动的政治阻力并可有效减少自身伤亡。
跨域行动往往需要谋求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协助,单打独斗是很被动的,如果不能得到所在国家和地区的协助,完成任务会非常困难,阻力很大,甚至会有失败的风险,寻求“盟友”协作应运而生,我国目前有几个“铁杆盟友”,但这离跨域控制的需求还相距甚远,我们要借助利益渠道,寻求更多“盟友”,即使在我跨域控制行动中,个别“盟友”临时倒戈,其他“盟友”也可以尽绵薄之力。
三、预建要点要道,创造跨域控制行动有利的交通环境
借“一带一路”,打通战略通道。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实事求是的讲在某些方面客观的为解决这一难题打通了跨域控制行动的战略通道。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力求建立以铁路、公路,水路与航空组成的立体性、综合性的交通网络,对保障我国战略安全、拓展战略空间、稳定能源供应、保障经济安全,突破遏制我国的战略包围共有重要意义。
建“保障基地”,提高保障能力。目前我国己经拥有首个海外后勤保障基地,虽然保障基地规模不大,但仍然有武器弹药库、食品被服仓库、直升机停机坪、医院和供军舰靠泊的码头,以及一定的修理设施,这就大大拓展了我军军事力量的覆盖范围,增强了反应能力也为我跨域控制行动提供了平台。
设“安全合作站”,提高快反能力。设立“安全合作站”,主要是以军事援助为抓手,扩大我方军事合作领域,在军援方式上,可在受援国集中的地区建立舰艇、飞机或机械维修厂,加强对援助装备的维修保养,亦可提供我跨域控制行动的快速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