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妍妍
导语:2013 年,海南省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發展理念,各部门联动形成美丽乡村建设合力,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多形式引入产业支撑乡村发展,因地制宜编制乡村发展规划,循序渐进突破乡村建设难点。
美丽乡村建设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好新海南,建成三大愿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是海南全域旅游创建、多规改革的基础和重要载体。
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自2012年编制实施海南省特色风情小镇村建设总体规划以来,2016年又实施美丽海南百镇千村计划,目前已基本建成海南省特色风情小镇50多个,美丽乡村200多个,今年我们又深化改革,采取更进一步的政策措施,策划了一批优质的美丽乡村招商项目,共招商引资累计签约建设166个美丽乡村,协议投资达500多亿元,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海南目前拥有204个乡镇、2657个行政村、18700个自然村。这些散落在琼州大地上的乡村是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实现全域旅游目标的宝贵资源。早在2000年9月,海南便在全国率先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一个文明生态村的“接力棒”在海南传了整整17年,推动创建了约1.5万个文明生态村,60%的村庄脱胎换骨,变得美丽动人。
同时,为扎实推进海南美丽乡村建设,海南省政府分别制定了《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并根据海南的实际情况,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制定了《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把美丽乡村分为“产业特色型、滨海渔家型、乡村旅游型、生态保护型、文化传承型、环境整治型、城郊集约型、农村社区型”等八个类型来建设。
据了解,到 2019 年底,海南将建成不少于 1000 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同时建成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示范村和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度假景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点”到“线”向“面”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同时,通过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提升生态人居品质,促进经济产业发展,弘扬特色乡土文化,助力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海南打造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
美丽乡村第六站
——万宁:中国冲浪之都
万宁市位于海南岛东南部沿海,东濒南海,西毗琼中,南邻陵水,北与琼海接壤。万宁市城市总面积为4443.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883.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550平方公里。万宁素有中国著名的长寿之乡、咖啡之乡、槟榔之乡、温泉之乡、书法之乡、华侨之乡、海南美食天堂、中国冲浪之都等美誉。
万宁市建成并开放了文通村“黎家驿站”、竹埇村“慢调生活”、大园村“爱情乐园”、永范村“永范花海”、兴隆有机咖啡园、兴隆橄榄村山庄、兴隆咖啡谷等7个乡村旅游示范点。
万宁市以海南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为契机,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主线,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总体格局,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示范村和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度假景区,将美丽乡村建设融入全域旅游,打造成国际旅游岛的特色名片。
其中,文通村被评为“海南十大最美乡村”,被授予“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庄”,并获得“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提名。
文渊村
——将军故乡 宜居村落
远看群山重叠,万泉河水穿山而过,沿河两岸散落着星星点点的村庄。稻田,河流,联排的槟榔树、成群结队的白鸭,交映出朴实的田园风光。
文渊村位于万宁市龙滚镇,由文中、文东、文南、文西及文北等5个村民小组组成,有258户、920人。其中居住华侨380人,是龙滚镇侨村之一。土地面积2500亩,全村有25支建筑泥工队,2015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万元。
该村景色怡人,村庄被大片树林围护着,有椰子树、海棠树、龙眼树、荔枝树、小叶榕树等。行走在村里,犹如在热带园林中漫步。
近年来,文渊村以“美丽乡村、清洁家园”活动为契机,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万宁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文渊村美丽乡村建设充分结合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建筑风格,注重村庄规划、文化传承与乡村风貌相结合。引导村民住房建设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百年住宅”,尽量保留自身独有的文化特色。
文渊村80间住宅住房已进行改造,住宅区坐落有序、生态宜居。新建的休闲场所,均选址在居民生活区附近。
村里有了婚事,村民都会挨家挨户送喜饼喜糖,村民的微笑即是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认同。
村里巷道干净整洁,有些人家建起别具特色的围墙,房前屋后植花种草,植被种类繁多,将小庭院装饰得美观大方。时而有彩蝶围绕飞舞,展现了宁静的乡村生活。
村里的古庙、古井以及一些居住年代较长的华侨南洋风格建筑,全部予以保护修缮,修建时不破坏原址的一草一木。
这里曾经孕育出开国中将——庄田。庄田,原名庄振凤,1906年出生在文渊村。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2年在广州逝世。重新修缮后的庄田将军的故居,将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旅游文化基地。
当地政府部门先后投入600多万,硬化文渊村村道10公里,将各个村组主干道路连通,形成自然村道。绿化村道两侧1.5公里,安装路灯100盏,修建休闲点10个,文化室1间,农村环境明显优化。
村里成立了一支10人组成的保洁员队伍,配备垃圾手扶转运车2辆,用于每周转运农村生活垃圾。村民住宅聚集区周边合理安放垃圾桶,逐步改变农村垃圾随意堆放、杂物乱放的面貌。
全村的生活污水雨水都排入地下排水道,通过管网收集起来进行无害化处理。
文渊村建立形成“政府投资打基础、村组统一收垃圾、农户出资运垃圾”模式,提高了村民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共同推进文渊美丽乡村建设。
竹埇村——竹林深处有人家,百年古村风情浓
翠葆參差竹径成。
新荷跳雨泪珠倾。
曲阑斜转小池亭。
风约帘衣归燕急,
水摇扇影戏鱼惊。
柳梢残日弄微晴。
竹埇村原名叫籐竹埇,以“竹”闻名,始创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村史,是坐落在六连岭西南侧的一个革命老区村庄,距万宁市东星高速出口13公里,与后安镇交界。
村里古树参天、翠竹娴静、水质优良、村路整洁、清风送爽、村民好客大方,诚然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竹埇村选址合理,建设规划充分与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产业规划等相结合,由省建筑设计院专门设计,村庄里树木与建筑物坐落有间,环境良好。全村35户共170多人口。规划充分预留了居住和生产等发展空间,突出了以“竹”文化主打的旅游特色。
该村按照北大镇政府要求,坚决打击“两违”建筑,确保村庄无“两违”建筑。建于1942年的三合院,建筑是当地传统老瓦房,大厅里完好保留着祭祀用品。由粗壮的竹子、厚厚的茅草、竹排搭建而成的双层竹元素的主题茶楼,别具古色古香建筑风,尽显竹文化的独特内涵。
村庄从里到外都是竹林围拥,别致的观竹园,荡坐秋千,细赏竹子高风亮节。竹埇村面积约有1平方公里,村间及周围生长着保护良好的树木和竹林,村庄里林木覆盖率达90%。
竹埇村位于北大镇通往万城的路上,交通便利,竹埇村路口设有候车厅,已拟报增加公交线路。村内环村道路全部实施硬化。
竹埇村电网经改造后,已达到覆盖全村的目标,村民用电安全、方便。2015年又在村庄内主要干道、路口、公共场所增添了50盏主题路灯。竹埇村广播电视、电话、网络信号较好,能够较好地实现和外界的交流。
竹埇设有文化室一个,室内设农家书屋,藏书1000余册;另外还装有广播设置,用于村庄内各种事务的传达。院子周围摆有各种健身器材。
竹埇村内按一定距离摆放垃圾桶,有专门保洁员对定期清扫、收集并运送垃圾,由北大镇政府发工资。村内已启动环境卫生“门前三包”机制,强化保洁的长效性,分工及时做好房前屋后、公共场所等地的保洁工作。
竹埇村农户新建厕所均按照上级要求,通过三级池排放,并利用沼气来做饭菜,达到环保、安全、无害化的要求。公共厕所有专门管理员管理。
竹埇村达到污水排放暗沟全覆盖,暗沟的污水排到村里新建的人工湿地里进行处理,预防了污水的污染,提高了污水的处理率。
竹埇村在主干道均设有标识,指引游客出入,村间及周围生长着保护良好的树木和竹林,村庄里林木覆盖率达90%。名贵古树种植率在50%以上。远在来竹埇村的路上便可闻到竹香的味道。
该村村民整体素质较高,无黑恶势力和刑事犯罪案件;无集体上访和非正常上访;无重大民事纠纷、治安案件和黄、赌、毒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