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萍
(抚顺市东洲区六四零九小学校,辽宁 抚顺)
素质教育是弘扬个性的教育,从培养目标上看,不是旨在培养“理性的人、智力卓越的人”,而是要培养个性健全发展的人,创新精神就是健康个性的有机构成部分,可以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保护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精心设计教法,为学生找到一个学习的支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有极大的提高,学生的潜能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学被除数是0的除法时,先设计这样的复习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悟到除法中求商的方法是:哪个数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那个数就是商。这个方法就是本节课学习的支点。接着又出示了下边的算式:
学生们运用上述方法很快想到 5伊0=0,则 0衣5=0;9伊0=0,则0衣9=0……从而求出各算式的商。这时引导学生找出算式的相同点、不同点,并要求学生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被除数是0的除法的特点。学生回答“0除以任何数都得0”,于是在黑板上写下了0衣0=?的算式,启发学生用刚才计算的方法讨论一下0衣0的结果是什么。有的说因为 1伊0=0,所以 0衣0=1;有的说 2伊0=0,所以 0衣0=2;还有的说 0伊0=0,所以 0衣0=0……这时,教师追问 0衣0 的商有几个,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无数个。“所以当被除数是0,除数也是0时,它们的商不确定。那么0只有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才能得0。”接着又写出了8衣0=?的算式,学生们思考后说:没有哪一个数和0相乘等于8,因此8衣0的商不存在,0不能做除数。
0不能做除数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容易死记硬背,但教学中发现,如果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切入点,抓住学习新知的支点,就会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复习几种常见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有位同学提出: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推导出其他几种平面图形的公式。全班同学对这一说法产生不同意见,于是借此机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当梯形的上底缩小为一个点时,梯形就成了三角形,由梯形面积公式来计算它的面积是(a+0)h=ah,这与三角形面积公式完全一致,当梯形上底由一端延长至和下底一样长时,梯形就成了平行四边形,由梯形面积公式来计算它的面积是(a+a)h=ah,符合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此时,学生们情绪高涨,依次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这种思维的互相碰撞,体现出学生潜在的创造才能。
创造性思维是应用独创的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它是一切发明和创造所必需的,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刻意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人们的创造活动,都离不开大胆的猜测,猜想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根据已有知识和事实的基础,对未知量及其关系大胆提出猜想和假说,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可以先出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学生猜猜它们的内角和是多少,然后组织学生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通过用量角器量一量、剪下三个角拼一拼、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折一折等方法,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又如在学生学会除数是两位数除法后,让学生根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猜想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法则。这种训练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概括、推理能力,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实践创新是学生最基本、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加大对学生创新教育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运用数学方法自主地探究和创新,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人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