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专题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2018-08-08 03:40李星婷
生物学教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红细胞导图建构

李星婷

(吉林省实验中学 长春 130022)

1 教材分析

有关红细胞的知识点是散乱分布于高中生物学人教版的几本教材中的,主要在必修1的多个章节,内容涉及红细胞起源、结构、寿命、物质运输、功能、血红蛋白、相关实验及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等,覆盖面广。将“红细胞”作为高三二轮专题复习的主题之一,把红细胞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能帮助学生加强知识前后联系,落实整体教学原则,建构知识网络。复习教学的重点是红细胞的结构、血红蛋白、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等,难点是相关考题的分析作答及知识网络的建构。

2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并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 通过对红细胞相关知识点的复习,认识红细胞的功能对内环境的重要性,认识红细胞形态结构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建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

(2) 通过对红细胞形态结构特点和物质运输方式的复习讨论,运用不同生命活动相关性原理,能判断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变化对红细胞物质运输功能的影响。

(3) 能够关注与红细胞、血红蛋白有关的疾病,并为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3 教学过程

3.1 实例导课 教师展示运动员长跑比赛照片,提出问题: 许多长跑比赛中,冠军经常是黑人,原因之一是黑人红细胞含量比其他人种高,这使得黑人运动员肌肉疲劳后恢复得快,这是因为红细胞具有什么功能?引导学生把思维集中于本专题的题目。

教师展示有关红细胞的考点在近年高考题中的分布情况表格,并作以简要的介绍。

设计意图: 借助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话题,引发思考;明确考点,突出专题的重要性,引起学生重视,激发学习动力。

3.2 教材回顾,阅读教材巩固基础 学生在课前已按照教师在学案上列举的相关页码,有目的地阅读了教材上关于红细胞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简单地对红细胞的知识点在教材上的分布进行说明: 红细胞的相关知识散布在三本必修教材的多个章节中,共有25处。其中必修1、2、3分别有17处、5处和3处。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复习到的内容,初步绘制一个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为中心词的思维导图,并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完善自己的导图。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认识到回顾教材与建构网络是复习中的必要环节。

3.3 知识梳理 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同步绘制思维导图。

3.3.1 红细胞的形态 教师展示考题:“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让学生判断对错。接着提问:“红细胞具有什么形态,这种形态有什么意义?”学生合作讨论后回答: 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及使红细胞易变形。然后教师由红细胞的形态使之易变形通过毛细血管,引出教材图片“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修3图1-3)。进而根据图片复习关于内环境的有关问题,然后由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提问: 红细胞的“老家”在哪儿?

3.3.2 红细胞的起源 展示教材图片“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各种血细胞”(必修1图6-12),让学生说出造血干细胞和各种血细胞的关系。教师指出: 造血干细胞通过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图中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各不相同,分化过程细胞会发生结构上的稳定性差异,那么红细胞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呢?

3.3.3 红细胞的结构 学生思考红细胞结构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教材知识作答,并展示必修1第40页实验中部分文字,指出: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教师接着提出:“这种特点有何意义?”并展示必修1第41页旁栏相关信息进行解释。然后结合相关信息让学生思考: 如何解释红细胞寿命短?白细胞和红细胞相比,为什么寿命更短?引导学生经讨论后得出结论。

3.3.4 红细胞的跨膜运输 展示考题:“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纠正。然后提问: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分别通过哪种方式吸收O2、葡萄糖和K+?学生回答并结合教材资料说明判断依据。

3.3.5 红细胞的呼吸作用 承接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教师提出:“如将红细胞置于无氧环境还能否吸收K+?”引出红细胞的呼吸作用,进而通过提问明确红细胞呼吸作用方式、底物和产物。

3.3.6 红细胞的功能 先通过近年几道高考题的问答,让学生明确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分裂、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不参与免疫过程,但与血型决定有关。在讲到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分裂后,提出问题: 任何生物的红细胞都不能分裂吗?学生由此想到蛙红细胞的无丝分裂,然后复习无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3.3.7 与红细胞相关的实验 让学生说出教材中哪些实验用到了红细胞,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有什么优点,然后总结。教材中共有四个以红细胞为材料的实验: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血红蛋白的提取和DNA的粗提取。让学生进一步思考: 鸡和猪两种动物的血液,哪种更适合提取血红蛋白,哪种更适合提取DNA?

3.3.8 血红蛋白 通过考题“机体缺铁时,血红蛋白的合成量会减少”的判断,引出血红蛋白的概念。展示教材中的两个图片(必修1第23页图2-7血红蛋白结构模式图及第35页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局部),讲解血红蛋白的结构及其亚铁血红素基团。由2010年新课标Ⅰ卷第4题,引出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运输氧气。进一步提问: 血红蛋白中的铁为几价?亚硝酸盐使人中毒的原理是什么?如何医治?学生结合选修1中亚硝酸盐和日常积累的知识讨论后作答。

3.3.9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教师提出问题:“血红蛋白结构异常”让你联想到哪种病?学生作答后,教师讲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及病因,然后和基因突变、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及人类遗传病等知识点相联系进行复习。最后提问: 此病为什么流行于非洲疟疾猖獗的地区?学生合作讨论之后,由学生代表在讲台前对此问题进行讲解。

3.3.10 完善思维导图 给学生时间,要求其整理课堂内容,完善思维导图,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绘制导图,建构网络。教师选出学生优秀作品用投影仪展示,最后向学生展示相对全面的思维导图(图1)。

图1 红细胞的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 挖掘教材中与红细胞相关的知识点,尽可能多地联系其他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学中主要采取问题串推进的方式,逐条梳理知识,又注意散乱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学生逐步地在头脑中建构知识网络,并完成自己的思维导图。高考题的引入能够提高学生解题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思考。

4 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课打破教材章节限制,大幅度整合教材相关内容及近年高考题,将知识换一种面貌呈现给学生,是一种跨模块的专题式复习策略。从一个中心词出发,发散式地联系相关知识,这种做法符合概念教学思想,还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并结合思维导图教学法,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里系统掌握生物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为保证这堂课的整体性,整节课以问题串形式引导学生,尽量做到环环紧扣,学生参与建构网络,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

猜你喜欢
红细胞导图建构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肾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意义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