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萍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除了直接描写,还有间接地进行心理描写,即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来揭示内心。怎样能够快速地发散思维,写好人物的动作、神态,以此揭示丰富的内心活动呢?学会利用思维导图这个“锦囊妙计”,你就能把这类型的作文写出精彩,寫出新意。
一、从词语到句子
人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不知所措”“忐忑不安”“欣喜若狂”等都是很好的用来形容人的心情的词语。但只用一个词来描写心情太简单,为了让人物的心情更生动,我们还要描写人的神态、动作。那么当一个人有了“不知所措”“忐忑不安”“欣喜若狂”的心情时,他会有哪些表现?此时的表现就是神态、动作了。
我们用思维导图把这一步的思路画出来。
根据上面的思维导图,你是不是也能写出下面的句子:
他高举着双手一蹦三尺高,仿佛即将触到云霄。(欣喜若狂)
他面色苍白如纸,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全身不由自主地颤抖着。(悲痛欲绝)
他的双腿止不住地颤抖着,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独木桥,始终不敢踏出一步。(害怕)
她的额头渗出豆大的汗珠,眼睛四处乱看,双手扯着衣角,像要把答案从衣角里扯出来似的。(紧张)
利用思维导图,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的关键词,再由关键词组成合适的句子。一个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漂亮句子就产生了。
二、从句子到片段
请同学们试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才会产生思维导图中所举例的心情?
比如,小雨眉头紧锁,在教室里来回踱步,看起来忧心忡忡的。是什么事情导致他有这样的举动?或者是期末考试结束了,要公布成绩了;或者是他忘了带作业来学校,可老师正在一个个检查同学完成作业的情况……
把你能想象到的这些事情或场景加进去,此时的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神态、动作也就会更自然、更真实,深藏在人物内心的情感也就能够自然而然地传达给读者。
通过神态、动作间接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让读者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感悟,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在写作时灵感才会源源不断。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发散思维,不但写作的素材变得丰富,写作思路也更清晰,最后再把思维导图上的有效信息运用到自己所写的语段中。
优秀作品欣赏
她一只手按在胸口,手心感受到了来自心脏的急促跳动。很快,她把按在胸口的手放下,紧紧地握住另一只手,因为太用力,手指间已没有了血色。由于无法控制颤抖的双腿,她只好无力地靠着墙,只有她和她靠着的那堵墙知道,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此时的她脸色苍白如纸,双眼紧闭,轻咬下唇,脸上细细密密的汗珠不断渗出。(杨 颖)
老郭的眼睛瞪得老大,鼻子里不断喷出热气,脸涨得通红,像一头愤怒的公牛,嘴里还不停地说着:“老王你死定了!”我从来没见过他这么生气。(陆治源)
小贤躬下腰,双手捂着肚子,笑得脸都快贴到地上了,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线,嘴巴大到能把一只猫吃进肚子里,好不容易把嘴闭上了,口水又流出来了。他用手擦了擦口水,紧接着眼泪也溢出来了,他用食指稍稍把眼镜框向上推一下,顺势把眼泪擦掉。(韦才定)
他面色苍白如纸,额头渗出一颗颗豆大的汗珠,双腿不停地交换着力点,一只手在桌面上支撑着,好像只要一松手,他便会无力地倒在桌面上,而另一只手用力地扯着衣角,仿佛要把答案从衣角里拽出来一样,焦急的泪水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老师叹了一口气说:“哎,奈何你答不出来,请坐吧。”听到这话他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巫梓涵)
一想到明天就要放假了,他便哼着最喜欢的小曲,时不时用右手的大拇指和中指打着节拍,脚掌时不时“哒哒哒”地拍打地面,他就这样一边打着节拍,一边走出门去了,每每看到人的时候还情不自禁和他们击掌。(韦富元)
当他听到自己分数的时候,他的双手无力地垂着,眼神呆呆地望着前方,眼皮向下耷拉着,连撞到了人都没发觉,嘴里喃喃自语道:“完了,全完了。”他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走回了家。回到家门口,他伸手向后摸去,想从背包里拿出门卡开门,可颤抖的双手没拿稳门卡,门卡掉在了地上,他弯腰捡起,门卡又掉下,他再捡起,门卡再掉下,如此反复了几次,他终于捡起了门卡打开了家门……(吕 阳)
他拉着朋友向队伍冲去,在排队的间隙,他仔细打量着菜单,嘴里嘟囔着什么。终于到他们点餐了,他踮起双脚,双手不停地摆动,嘴里报着菜名,不一会儿就点完了餐点。在等待的间隙,他更不安分了,双脚时而摇摆,时而抖动,当目光飘向邻桌的食物时,他竟不自觉地把嘴微微张开,手还不由自主地拍打着桌子。当服务员把他们的菜放下,他立刻左手拿起一个大鸡腿,右手拿起一串肉,心满意足地大口啃咬起来。(黄秀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