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钰
【摘要】针对当前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程“走向合作”的教学展开讨论,探索思想政治课程如何实现合作学习,结合教学实践,进一步扬长避短,为教学组织工作的发展奠定基础,最终推动教学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想品德 合作学习 师生交流
一、选择恰当的主题展开合作学习
在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尽管已经在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然而并不意味着任何问题、主题都适合运用这样的方式,不加筛选的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反而会造成滥用、达不到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明确哪些知识点的学习适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如我国的国家制度方面的学习,这部分在教材中是较为枯燥的理论,此时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认识知识点,活跃课堂氛围。在学习“如何面对挫折”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探索自己实现自我疏导的方式,最终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发言以及教材内容进行概括整理等。然而,有些非A即B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进行讨论了。
二、教师发挥积极作用
教师在学生走向合作的过程中,要扮演引导者、参与者、陪伴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走向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教学,需要教师做出判断,为学生的学习工作做出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彻底的放纵与不顾,而是需要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引导,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引导与帮助。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探索的方向,给出学生明确的探索主题;其次,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及时的贡献自己的力量,与学生形成互动,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本身就是其中的一员。教师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观察及发现,给学生指导,也为自身的教学工作寻找到新的思路及方向,以学定教,最终实现教学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引導学生表达自己的吸收的知识,可以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表达,也可以在组内进行讨论。合作中,沟通协调能力比较关键。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妥善处理合作学习中的各种关系,避免出现摩擦。小组内部成员之间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沟通有效信息,成员需要具备团队意识,并且在学习中交流和互助。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习惯,让学生避免只从自己的角度思考,还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促进彼此之间的理解。通过有效沟通和协调,可以有效解决思想品德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三、巧妙安排学生分组
在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分组的随意性以及对分组情况把握不到位的情况。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采用惯性思维,在分组过程中往往采用就近原则,前后桌就可以组成一个分组。在这样的分组状态下,虽然适应了课堂的需要,却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层次性,加之一些班级本身就喜欢按照学习成绩排座位,一个小组的学习的程度相当,缺乏层次感,会造成两极分化,讨论的结果也会存在着偏差。另外,这样的分组形式往往是针对于课堂的,在课下,学生之间由于关系远近、喜好等的不同,很难实现课下的进一步拓展。在当前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对分组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在课堂的就近原则固然有益,也要照顾到在课下的实践探究中的分组,使学生的分组有层次感,自觉的形成优势互补,在学习探究中不断发展。
四、教师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
首先,教师需要确定材料、问题和自己的职责。在合作学习的开展中,需要弱化自己的权威意识,提升自己的服务意识,围绕着学生主体来开展教学。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有效、规范的讨论中。教师还需要精心设计合作探究的问题和内容,不仅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还需要突出教学特点,把握教学难度,提升教学问题的开放性、思考性以及启发性,这样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素材选取方面,可以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联系教材内容和生活内容,这样学生才能进行深度思考,结合自己的经验研究相关内容。
其次,教师需要积极调控、指导和参与。在整个过程中,需要走下讲台,观察学生的小组合作情况,看看学生是否投入到讨论中,相关的讨论话题是不是和学习任务相关。小组成员之间是否相处融洽并且配合默契。对于发现的突出问题,教师需要及时纠正并且给出针对性建议,以此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本身就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意义,而在更多时候,这种认知是需要学生自主的体味的,而不能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在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是教学发展的必然,也是推动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手段等。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初中思想品德课“走向合作”的教学探究[J].科教导刊,2016,(02):125.
[2]邓跃.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式教学实施的方法[J].学周刊,2010,(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