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发达经济体结构性改革的典型经验及其启示

2018-08-07 10:00杜秦川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结构性改革启示

杜秦川

摘 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主要发达经济体在不同时期针对其面临的经济问题,先后采取了不同的结构性改革等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相关经验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几点重要启示:一是对结构性改革并未形成统一认识,主要是采取了几类典型的措施;二是结构性改革与结构性政策存在异同,结构性改革可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三是西方主要国家结构性改革中的供给侧管理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差异较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实践范畴,两者的理论基础不同、实施的实践背景的制度环境等都不同。

关键词:结构性改革 主要经验 启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主要发达经济体针对不同阶段面临的经济问题,多次进行结构性改革。梳理比较相关经验发现,国外的结构性改革相关措施对解决当时问题产生了明显成效,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主要做法对我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从大脉络看,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经济体普遍经历滞胀,凯恩斯主义政策逐渐式微,以减税和放松管制为代表的结构性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等开始进入西方经济理论和政策实践视野。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提出"华盛顿共识",建议发展中国家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政府监管松弛化等核心改革,是结构性改革或结构性政策的主要内容。进入新世纪前后,欧盟中的德国和法国也推行了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结构性改革。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政府在实施财政、货币刺激政策的同时,也推动了财政、金融、医疗、教育、产业、移民、就业培训等方面的结构性改革,如减少赤字、加强金融监管、实施再工业化及制造业回流、出口倍增和支持创新等举措。同时,欧盟也要求成员国在推进结构性改革方面促进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开放部分产品和服务市场,增强创造就业、提高生产率和确保可持续公共债务的能力。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则提出"安倍经济学"推进结构性改革,包括进行电力改革、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在农业领域实施"更具市场导向和竞争性"的政策,取消外国直接投资壁垒、开放服务业等。

一、美国结构性改革等实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结构性改革或结构性政策一直都有,并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特点和重点。但是,以里根政府时期应对7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的问题推动的相关改革和奥巴马政府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而采取的相关改革措施最为突出。特朗普上台以后,也着手推动了一些改革措施。

(一)里根政府时期

里根政府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减税和税制改革、放松管制及进行机构和结构转型优化。税收政策和税制改革分为两个阶段,执政初期进行激进减税,后期则转向结构性税政调整。

税收政策和税制改革方面。1981年,美国国会通过里根政府提出的《1981年经济复兴税法》。内容主要包括:从1981年10月开始的3年内,分3次降低个人所得税,从23%到10%再到5%,边际税率从14%-70%降为11%-50%;资本收益税率从28%降为20%;对于企业等,降低固定资产折旧期限,把厂房、机械设备、轿车和卡车的折旧年限分别缩短为10年、5年和3年。1981年,国会通过了全面预算调整法。主要是从严规定了接受福利待遇的条件,加重了对福利欺诈的惩罚,福利项目如一般就业和培训项目、鼓励工作项目、帮助穷苦大学生项目和儿童托管项目等预算被削减了。将原来由联邦政府负责的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援助和食品券等项目交由州和地方政府负责,并建立专门基金解决。成功连任总统后,里根实施了第二次的税制改革。重点是简化税制,实施公正、简洁、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税制改革。1986年,美国国会通过里根政府提出的《1986年税制改革法案》,是美国自二战以后对所得税法进行的一次全面修正,也是個人所得税法和公司所得税法的最大规模的减税。法案全面降低了个人所得税率,把纳税等级从14级简化为3级,最高税率从50%降为35%,使公司所得税税率从46%降低到33%,全部个人所得税率降低约7%。

放松管制方面。里根政府简化和放宽经济管制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强调所有新制定的政府规章制度都要符合成本-收益分析的标准,废除或修改那些效益不抵成本的规章制度,同时要求所有达到管理目标所需要的成本必须是最低的。里根政府还放松了航空、铁路、汽车运输、电信、有线电视、经纪业、天然气等许多行业的干预与管制,通过引入竞争,使产品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价格明显降低,在增进社会福利的同时有效增强了经济活力。并且,里根在1982年签署《加恩-杰曼存款机构法》(Garn-St.Germain Depository Institutions Act),取消了储蓄和贷款价值比例的限制,并拓宽了存款机构的贷款和投资渠道。此外,1986年的《税改法》和1987年的联邦政策的改变,也更加放宽了政府对于银行混业经营的限制。

(二)奥巴马政府时期

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奥巴马政府大刀阔斧地推动了多方面改革。主要包括实施财政整顿、加强金融监管、强化社保和医疗住房改革、推动贸易自由化、改革移民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具体包括:

一是整顿财政。2011年《预算控制法案》提出十年内联邦政府削减2.5万亿美元赤字,并引入自动减赤机制。同时,改革税制增加财政收入并促进社会公平,提高高收入阶层个人所得税、资本利得税,以及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税,同时为中产阶级提供减税和补贴措施。此外,改革农业补贴制度,2014年农业法案削减了部分根据历史收获情况提供的固定补贴,调整棉花补贴制度减少产量等,并引进了新的粮食保险方案。二是加强金融监管。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先后颁布《金融改革框架》和《金融监管改革:新的基础》等白皮书,开启了美国自1932年以来最大规模金融监管改革;在完善法律方面,2010年7月美国《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个人消费者保护法案》正式实施,赋予政府更大权力以防范系统性风险,并重点保护消费者免受不当金融行为损害。三是推动社会保障和医疗、住房改革。通过推进实施《可负担医保法案》,对夹层人群补贴扩大医保覆盖面的同时降低医疗成本,并力争在10年内削减医疗支出4000亿美元;完善住房融资市场改革,在减少政府对住房融资支持的同时引入私人部门建立市场化机制,建议政府仅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房抵押贷款担保,且只在危机时扩大担保范围,不再通过"两房"提供贷款担保。四是推动进出口贸易。一方面,美国制定了《国家出口振兴规划》,其核心是用五年时间使美国出口规模翻一番,八大重点任务分别为:促进中小企业出口、增加联邦出口援助、加大贸易推广力度、扩大商业宣传、提供出口信贷、实现宏观经济再平衡、消除贸易壁垒和提高服务出口。另一方面,实施自贸区战略推动贸易自由化,落实美韩自贸协定,加快推动TPP和TTIP。美国通过《贸易促进授权法案》,给予政府最长六年的贸易谈判权限,要求实现最高水平的贸易自由。五是改革移民体系。主要包括:允许境内非法移民缴纳罚款以获得合法居留权;推动企业家创业签证;增加高技术移民份额,改进工人和农业工人签证计划,并加强边境管理,通过信息核实系统加强管理,严禁雇佣非法移民。六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一方面,美国政府先后制定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制造业促进法案》、《选择美国倡议》、《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措施主要包括提高劳动力技术水平、鼓励企业投资、促进科技创新、改善市场环境、提供金融支持、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等。另一方面,支持新兴产业和技术创新。以2011年《美国创新战略:确保我们的经济增长与繁荣》为指导,美国政府在创新基础、市场调节和关键领域等不同层面采取了包括对基本要素进行投资、推进以市场为基础的创新、促进国家优先领域突破在内的13项具体措施。七是通过强化技能培训等方式促进就业。如实施"社区大学协助及职业培训资助计划",每年投入5亿美元推动社区学校按照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加强劳动力培训;设立专门基金用于失业青年在就业培训,帮助失业者自主创业。

(三)特朗普政府时期

特朗普上台以后,对内经济政策以低税收、低福利和再制造业为重点,对外以贸易保护及构建于己有利的双边经贸关系为重点。主要包括:一是简化税制、降低税负。特朗普政府把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5%降至15%;将个人所得税税档从7个减少至3个,分别为12%、25%和33%。二是放松管制和吸引制造业回流。特朗普主张放松金融管制、促进金融自由化,宣称要取消页岩气、石油、天然气、洁净炭等能源生产和出口限制,并提出改善美国营商环境以吸引制造业回流和跨国公司扩大对美投资。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朗普政府计划十年内投入5500亿美元资金,加大道路、机场、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四是促进出口。特朗普着手建立"把美国利益放在首位"的贸易体系。为此,特朗普退出TPP、重新谈判NAFTA,并寻求对不同国家提高钢铁等进口货物关税等。五是推动社会福利改革,特朗普主张废除《可负担医保法案》。六是对非法移民实施严格限制,以保护美国工人的就业岗位。特朗普采取在南部边境修墙、严格打击偷渡入境等措施。

二、欧盟结构性改革等实践

(一)德国

1948年,路德维希·艾哈德在战后的德国推出货币和经济改革,建立社会市场经济秩序,至今仍是德国经济的总体框架,其基本理念是:保持市场经济、私有制和自由竞争,实行若干社会保障制度,减少过于不公平的分配状况。但德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进行了多方面改革。

1982年10月,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赫尔穆特·科尔当选总理,提出结构性改革。科尔任职期间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的成效十分显著。具体主要有:一是放松管制、推进私有化。1985年3,联邦政府批准联邦资产私有化和参股政策的总体方案。联邦政府减少了在8家大公司的参股,如将大众汽车的股份从20%减少到14%,联合工业公司的股份从100%减少到74%,汉莎航空的股份从79.9%减少到55%。二是整顿财政。要求各级政府每年的财政支出年增长率不超过3%,以降低"赤字率"和国家支出占GDP的比例。通过延迟养老金调整时间、降低失业者养老金缴纳基数、提高医疗费用自付比例等途径减少了在社会福利上的支出。1984年德国政府公布了《减税法》,分1986年、1988年、1990年三个阶段进行减税,从而使税收份额从1982年的23.8%降到1990年的22.5%,达到30年来的最低水平。此外,德国降低了直接税比重,调低了所得税和工资税的累进税率。三是控制企业劳工、能耗成本的增长。1982年底,劳工部长明确要求工会在1983年上半年暂停提高名义工资;1983-1989年间,德国劳动者工资增幅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德国政府还推动企业能耗的降低。四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首先,对钢铁、煤炭、造船、纺织等部门进行有秩序地适应,严格控制财政补助金,压缩生产、人员和设备;其次,对于农业、采煤等有战略需求的部门采取"有目的的保存",通过调整整顿,将该部门最重要的实力保存下来;再次,对电子、核电站、航空航天等新兴工业部门"有远见的塑造",各级政府在研发上的经费投入在1981-1985年年均增长4.1%,超过了不到3%的财政支出平均增速。最后,政府还大力推广汽车、纺织等产业的自动化技术,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从1982年的75%左右提高到了1989年等的近90%。

此后,施罗德政府进一步深化科尔政府的改革,主要有:建立了比较简单而公正的税收制度;改善养老保险制度,用税收资助养老保险;精简公共服务部门;用公民补助来消除社会福利的混乱状况;资助公民就业而不是资助失业;最大限度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二)英国

英国的结构性改革以80年代最为典型。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提出必须打破"中央集權、官僚体制和干涉主义相结合的政府风格"和"包罗万象的政府措施",推动私有化和自由化、压缩国家干预和削减福利等。主要包括:一是推动减税。将公司税率从1982年的52%降到1990年的35%,将小企业的公司税率从1982年的40%降到1990年的29%。将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税率从原来的33%降到30%,然后又降到25%;最高税率从83%降到60%,之后又降到40%;同时,将个税起征点从8000英镑提高到10000英镑,免税人数大约增加了30万人。此外,政府大幅简化税收程序,提高征税效率。二是私有化。私有化涉及国企、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主要以三种方式实现。第一种是直接将国有企业出售给私营企业,主要适用于小规模企业的私有化。第二种是将股份优先出售给本企业的管理人员和雇员,使国企大幅减少,人员大量下岗。到1991年底时英国只有5家国有企业。第三种是公开发售股票,将混合所有制企业或国有全资公司的股份部分或全部出售给私营企业。同时,撒切尔夫人推动行政改革,裁减大批政府雇员。三是大力推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大幅削减政府福利开支。主要措施有:支持私立学校发展,改革高校助学金制度,实行学生贷款制度;实行住房私有化改革,按新住宅法改革,在公共住房居住满一定年限的居民可按市场价值的30%-50%折扣购买其住房,使得社会住房的公共支出从1980年的45亿英镑下降至1990年的14亿英镑;规定养老金的调整只与通胀率挂钩,不再与工资增长率挂钩,而且强调国家基本养老金只提供最低限度的生活费用,降低养老金的发放标准;在失业救济金方面,实行严格的失业登记,以打击欺诈行为;改革公共医疗制度,发展私人诊所,要求雇主承担部分疾病和产妇的津贴。四是取消物价管制委员会,缩小国家企业局的权力。撒切尔夫人先后废除了180多项限制经济的规定,取消对价格和最低工资的管制,并推动金融自由化,给银行证券业大幅松绑。通过制定《金融服务法》废除了固定佣金制度、允许外资收购伦敦证交所的会员经纪行、实现股票交易电子化等。同时,废除了实施40年之久的外汇管制条例。

(三)新世纪以来的欧盟

欧盟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实施了以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区域发展、发展绿色新兴产业、整顿财政等在内的一系列结构性改革举措。一是金融和财税体制改革。欧盟以加强监管协调为重点,对欧元区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改革。2010年9月欧盟通过的泛欧金融监管法案是危机爆发后欧盟最重大的改革举措之一,该法案提出四项改革措施并新设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等四个监管机构。针对引爆欧债危机的政府债务问题,欧盟对问题成员国的援助附加了很多限制性条件,最重要的就是整顿财政秩序,使主要问题国家纷纷推出财政改革计划。希腊大幅减少福利开支和削减公共部门赤字,甚至将国有企业私有化;爱尔兰推出了削减150亿欧元赤字的计划;西班牙则提高了个人所得税和烟草消费税税率;葡萄牙在接受援助过程中进行了劳动力市场改革;意大利则将改革重点放在了财政整顿、劳动力市场自由化、反腐败等方面。二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欧盟长期重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先后于2007年、2009年通过的"三个20%"法案和"环保型经济"中期规划,旨在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2009年4月,欧盟又通过了新的可再生能源立法,规定对新能源产业的补贴由各成员国自主决定。此外,欧盟还制定了支持数字经济、生物技术、纳米新材料等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三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盟推进"欧洲2020"战略。"欧洲2020"战略放眼中长期改革来实现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升、就业改善和财政的可持续性提高,提高建议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增加欧盟委员会的警告权力和约束力,积极改善政策协调的执行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暴露后,推动"欧洲学期"(European Semester)以实现重要的政策协调制度安排。每个"欧洲学期"以每年1月份由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年度增长报告》为开端,通过加强对各国预算方案和结构性改革的磋商。之后,各成员国据此制定本国的预算方案和结构性改革方案,提交欧盟委员会评估和提出指导性意见,并交由欧盟理事会通过。

三、日本结构性改革等实践

日本的结构性改革自20世纪70以来基本上都在间歇进行中,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日本20世纪70、80年代的结构性改革

20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经济社会的问题,日本政府综合运用法律、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政策措施,推动实施结构性改革。一是政府力主节约能源消耗。日本政府通过行政指导等各种限制措施,引导高耗能行业中经营效益差的企业关停并转。二是大力降低劳动力成本。日本政府积极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三是政府大力降低企业利息负担。四是疏解产能过剩行业。1978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特定萧条产业安定临时措施法》和《特定萧条产业离职者临时措施法》等四部法律,主动对衰退产业和过剩产能进行调整和疏解。五是坚定不移地扶持新兴产业发展。1978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特定机械新兴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对发展电子计算机、高精度装备和知识产业投入了大笔政府专项基金、补贴等,并对以上产业实施税收和金融方面的优惠政策。

(二)日本21世纪初小泉的结构性改革

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经济停滞了多年,直到2001年4月,小泉纯一郎大张旗鼓地实施了"结构性改革",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放松管制,开展民营化改革。其"结构性改革"的纲领性文件《经济财政运作及经济社会结构改革的基本方针》中提出了民营化、规则改革计划,即在"民间能做的事情,由民间去做"的原则下,对经济各个领域尤其是公共干预较多、限制较严的领域放松规制,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二是推出"金融再生计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2002年,小泉内阁推出"金融再生计划",措施包括:通过扩充中小企业贷款机构、设立新的公共资金制度等方式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手段;提供银行不良债权拨备,强化资本充足率约束作用,对银行制定明确的不良率削减目标并严格检查,切实降低银行不良债权比率;通过专业机构减免中小企业债务、盘活不良债权、促进产业重组和企业复兴。三是降低税率,激活经济社会活力。2003年1月,小泉内阁通过2003年度税制改革大纲,实施减税计划,包括降低法人税实际税率、对研发和IT投资减税、降低继承税与赠与税税率等。四是推进养老保险改革,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2003年的《经济财政运作及经济社会结构改革的基本方针》提出构筑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建立年轻人对将来充满信心、老年人安度晚年的社会。于2004年通过《养老金制度改革相关法案》的主要内容是未来十余年内逐年上调保险费,通过更好地把握养老金给付水平和现职人员负担的平衡,旨在消除年轻人对养老金制度的不信任感,建立起可持续性更强的养老金制度。此外,日本政府针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于2004年还通过《老年劳动修正法案》,提出在未來10年里分阶段强制性地延迟退休年龄。

(三)日本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结构性改革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安倍晋三上台后,实施了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的刺激政策。主要是财政货币刺激和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主要通过"经济增长战略"和"经济财政运行基本方针"加以实施。从效果看,日本的劳动力市场得到优化,公司监管改革取得一定进展,通缩状况也一度出现缓解,但由于长期结构性问题积弊很深,加上外部环境不佳,日本结构性改革进展总体不明显。于是,安倍在2013年又推动了新的结构性改革,主要包括重塑企业竞争力的"产业振兴计划",开拓健康、医疗和农业等成长领域的"战略市场创造计划"以及拓展和分享海外市场发展成果的"国际市场开拓战略"。产业振兴计划的重点包括:一是设立国际战略特区,明确各自功能定位,放宽限制突破性改革。二是促进妇女就业,延长产假至3年并提供更多儿童看护。三是放宽引进外国人才限制。四是推行电力市场化改革,降低电价和增加供应。从实践看,安倍于2013年推动的结构性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为此,安倍的结构性改革又增加了新内容。一是整顿财政。包括:优化改革财政支出结构;引入提高消费税5%-8%等增收措施;将企业税从高于35%下调到低于30%,调整税收抵扣比重,以促进公司在日投资。二是加强对日本企业的监管。要求列入名单公司任命外部董事时实行"遵循或解释"的方法,未达标准的会被要求进行解释。三是改革劳动力市场,包括:引导更加灵活的雇佣、解雇和补偿机制,鼓励企业提高工资来提升就业吸引力;提高女性在管理层中的数量,鼓励女性就业;加大高素质人才移民力度。四是推动农业领域改革,包括:逐步探索减少大米补贴,允许土地买卖、合并为大农田,通过逐步放开农业市场推动自由贸易谈判。五是逐渐打破以东京电力公司为首的地方垄断局面,完成国内电力市场的改革。六是放松服务业准入和外商投资限制,促进私人和外国投资。

四、国外发达经济体结构性改革的典型经验及其启示

(一)对结构性改革并无统一认识,但实践有几类典型做法

梳理国外发达经济体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可以发现不同时期对于"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并未形成一致看法,这从相关文献中也可反映出来。如IMF (2008)认为结构性改革泛指那些消除影响资源有效配置因素的各类政策。而OECD认为的结构性改革内涵主要分为生产、财税、金融、劳动力市场、教育培训以及社会福利等六个领域。APEC(2010、2015)认为结构性改革主要包括制度框架、管制和政府政策的改进,以提升市场运行的效率并减少跨境壁垒,结构性改革的五个主要领域是管制改革、竞争政策、公共部门治理、公司治理及提升经济和法律基础设施。冯俏彬(2017)总结相关文献也发现对结构性改革有多种认识。

从国外经验看,结构性改革的典型做法主要分为几类:一是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二是调整税制、税率和减税等;三是重构货币、金融体制和监管;四是放松行业管制;五是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六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七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八是实施战略规划。

(二)结构性改革不同于结构性政策,结构性改革可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

首先,从国外相关实践经验和文献看,在有些国家的结构性改革对另外一些国家却是结构性政策,反之也是如此。我们认为,同样的政策措施,如果是在现有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制度框架下,是根据相关制度规定执行调整的,就是结构性政策;而一旦需要通过调整改革现有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制度框架,才能使政策执行主体具有相应的采取相应政策的权利,或直接推动相关制度调整,就是结构性改革。因此,由于不同经济体在不同时期对采取相关的财政税收、货币金融政策的相关制度规定和法律规定、执行程序的不同,才导致同样的政策措施在不同经济体的某些时候是结构性改革,而在另一时期确实结构性政策。

其次,从相关经验和文献看,结构性改革一般意味着对政府和企业结构的重新塑造,通常是从结构入手改革现有的制度框架,或者说是调整各层次政府-市场构成的制度结构。经验显示,结构性改革应分为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直接从供给端着力推动的改革。如国有企业改革、劳动力市场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多是从供给侧直接发力。需求侧改革则是直接从需求端着力推动的改革。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但是,由于供给和需求是同一硬币的两面,在现实中往往很难清楚划分需求和供给,短期是需求的在长期可能是供给,因此,对供给和需求的区分是相对的,所以古典经济学会说供给创造需求并自动实现均衡。很多改革在现实中也是既影响供给,又影响需求,由此也导致在现实中不易区分哪些结构性改革措施到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需求侧结构性改革。

(三)国外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结构性改革在多方面不同于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首先,国外的结构性改革与我国供给侧改革内涵不同。Robert D.Atkinson在《美国供给侧模式启示录》中总结了美国结构性改革或供给侧模式的核心特征 十個核心特征主要包括:核心是经济增长,而不是管理经济周期;增加财富比促进就业更重要;重视经济供给侧是促进增长的最佳方式;政策应倾向于对个人的微观激励,比强调整体经济要素的政策重要;降低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对个人改变行为的激励作用更强;金融资产(储蓄)的供给是促进增长最重要的因素;税收政策应该强调增加储蓄,措施为降低最高所得税率、存款税率和投资税率;税收政策不应鼓励特殊行为,简单的税制好于带有抵扣和减免的复杂税制;政府支出会扭曲经济,因此支出越低越好;一些减税政策,尤其是针对储蓄和投资的最高税率,可能会增加政府投入。,都是在现有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减税政策调整等。而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改革,是通过生产关系调整促进生产力发展。供给侧改革以深化改革的办法完成短期重点任务和中长期其他任务或主要目标。

其次,国外的结构性改革与我国供给侧改革的理论话语体系不同。国外的结构性改革一般是西方自由经济理论语境的话语体系,主要是基于西方市场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分析。而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属于中国特色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使用的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和应用。

再次,国外的结构性改革与我国供给侧改革实践的提出背景不同。国外的结构性改革是在不同国家的提出背景差别较大。如在美国的70年代,可能更像是隐晦的政策实施方式,即在战略性贸易的名义下实施供给管理之实,通过减税等措施提升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我国的供给侧改革实践的提出背景是我国当前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如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较落后等问题,既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结果,也是阻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原因,生产关系已成为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是供给侧改革的提出背景。

最后,国外实施结构性改革与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制度环境不同。国外的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以私有制为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实施供给侧管理时,大多是基于已经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和私人产权为主的制度基础上,因此一般不触及生产关系调整。而我国的供给侧改革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调整生产关系既是出发点也是着力点。

参考文献:

[1]陈东琪.通往新增长之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2]党力等.供给侧改革的探索与创新--欧美经济转型的历程和我国的策略布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3]戴慧.供给侧改革与供给经济学[M].中国经济报告,2016(3).

[4]冯俏彬.透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7.

[5]郭杰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及实施路径[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5).

[6]刘骏民主编.宏观经济政策转型与演变--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实践[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7]马晓河.大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8]张占斌.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9]拉古兰·拉詹.结构性改革为何如此困难[J].比较,2016(2).

[10]OECD.G20结构性改革进展的技术性评估报告,2016.

[11]罗伯特·阿特金森.美国供给侧模式启示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12]APEC ECONOMIC POLICY REPORT,Structural Reform and Human Capital Development, 2017.

[13]Alberto Alesina, Silvia Ardagna, Vincenzo Galasso, "The Euro and Structural Reforms, " NBER Working Paper No. 14479, Issued in November 2008.

[14]Bruce Bartlett, "Bush Is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Fundamental Tax Reform," Dallas, National Center for Policy Analysis, 2003, www.ncpa.org/edo/bb/2003/bb020503.html.

[15]Glenn Hubbard, "The Tax Cut Debate," Wall Street Journal, 28 July 1999.

[16]IMF Survey , Structural Reforms Necessary, Politically Difficult, April 15, 2016. Jude Wanniski, "SSU Spring Lesson #7: The Kennedy Tax Cut,"www.wanniski.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4213.

[17]Larry Kudlow, "Cheney the Supply-Sider," National Review Online, 24 July 2000, www. nationalreview.com/kudlow/kudlow072400.html.

[18]Lawrence A. Hunter and Stephen J. Entin, "A Framework for Tax Reform", Dallas: Institute for Policy Innovation, 14 January 2005.

[19]Lawrence B. Lindsey, "Why We Must Keep the Tax Cut," Washington Post, 18 January 2002, a25.

[20]Martin Feldstein, "Supply Side Economics: Old Truths and New Claims", working paper 1792, Cambridge, MA, NBER, January 1982.

[21]Ronald Reagan, "White House Report on the Program for Economic Recovery," 18 February 1981, www. reagan. utexas.edu/archives/speeches/1981/2188 lc.html.

猜你喜欢
结构性改革启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基层民事检察之进路
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法律研究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