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摘 要: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由于资源的枯竭导致人口出现外流,严峻恶化的人口形势直接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轨迹,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约束和冲击。本研究借鉴人口收缩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基于黑龙江省资源枯竭型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特征构建指标体系,以人口收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人口方面来讲,黑龙江省资源枯竭型城市影响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人口总量,其次是老龄化程度和自然生长率;人口收缩及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用一对典型相关变量予以综合描述,主要反映了人口总量、老龄化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最大相关关系,次之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关键词:资源枯竭 人口收缩 经济发展 典型相关
一、黑龙江省资源枯竭型城市人口、经济发展特征
(一)人口发展特征分析
1.人口总量持续下降。大庆的人口总量一直高于其他城市,但是经历了2005-2013年的人口增长高峰后,近两年有所回落。2005-2010年,双鸭山、七台河人口总量稳中稍有增加,其余5座城市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自2010年以后,鹤岗、双鸭山、伊春、七台河、大兴安岭和五大连池的人口总量都呈现逐年大幅递减的收缩趋势。
2.人口结构向老龄化倾斜。从人口的年龄结构来看,2005年除伊春以外的其余6座城市0-14岁人口占比高于60岁以上人口,所有城市7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15-59岁。2010年,0-14岁人口占比大幅下降,60岁以上、15-59岁以上人口有所上升,并且鹤岗、双鸭山、伊春、大兴安岭、五大连池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0-14岁人口。2015年人口结构呈现新变化:0-14岁人口占比进一步下降,15-59岁人口占比也开始下降,60岁以上人口占比大幅上升。以上数据表明黑龙江省资源枯竭型城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2005-2015年,7座资源枯竭型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下降,其中伊春降幅达到10.15倍。近年来,除大庆以外的其余6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在负值水平运行,比照国际惯例,这6座城市人口总数的下降将随之加剧,老年人比例也越来越大,老龄化较为严重。
(二)经济发展特征分析
1.城市经济增速回落。大庆、伊春2005-2013年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国内生产总值稳中有升,但由2014年起逐步回落。2005-2015年五大连池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但是总量不大。2005-2012年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大兴安岭经济发展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自2013年起逐步下降。
2.产业结构失衡。石油型、煤炭型、林木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呈现不同的发展格局。石油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一直独大,2012年以前一直占据80%的比例,之后一直呈下降趋势。煤炭型城市的产业结构由"二三一"或"二一三"向"三二一"或"三一二"的格局转变。林木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化规律比较不稳定,近年来规律逐渐明晰,均呈现第一产业独大的产业格局。综合比较分析,可以看出7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源产业,经济结构向第二产业倾斜,城市经济结构单一、弹性较差。
3.财政收支增幅放缓。7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地方财政收入于2011年达到峰值,之后增幅明显放缓。2005至2015年,7座城市财政支出增长迅猛。但是2015年发生转折,增幅大幅减少。
4.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2006-2013年,6座城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均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2013-2015年间,所有城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二、黑龙江省资源枯竭型城市人口收缩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
由于人口收缩与经济发展均是由多指标构成的復杂系统,因此本文选择典型相关模型来定量考察其中的相关关系。本文根据科学性、可行性、全面性等原则,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指标体系(见表2)。由于人口净迁出指标数据涉密,五大连池作为县级市男女性别比指标未统计,因此本文在模型中剔除上述2个指标。
根据典型相关分析的有关理论,本文通过建立人口、经济两组变量进行分析:一组是反映人口收缩的变量,称为人口组,具体包括人口总量(X1)、人口自然生长率(X2)、60岁以上人口占比(X3);另一组是反映经济发展的变量,称为经济组,具体包括国内生产总值(Y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Y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Y3)。
(一)典型相关系数及模型
由表3可见,在0.01的置信水平下,第一个典型相关系数通过检验。
由表4和表5,我们可以得到第一对典型变量的转换公式,建立典型相关模型:
(二)典型负载系数及冗余度分析
由表6和表7可见,各变量主要和第一对典型变量的关系比较密切。
由表8和表9可见,第一对典型变量的解释能力最强,而后两对典型变量的解释能力非常弱。
(三)结果分析
从模型结果可以看出,人口组典型变量与人口规模呈正相关关系,与60岁以上人口占比、人口自然生长率呈负相关。从人口方面来讲,黑龙江省资源枯竭型城市影响经济发展最主要因素是人口总量,紧随其后的是老龄化程度和自然生长率。索洛增长理论认为地区经济增长主要由劳动增长、资本增长和技术进步三大因素决定,因此人口规模在最大程度上影响了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地区老龄化程度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发展,老年人口比例的快速增长将使社会用于养老和医疗的支出快速增长,社会保障体系的财力支撑将面临较大风险,财政负担不断加重,减缓了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组典型变量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呈正相关,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呈负相关。对经济组典型变量起重要作用的是城镇固定资产投资(Y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Y2)、国内生产总值(Y1),典型系数分别为2.006、-1.048、0.002,说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黑龙江省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这对典型变量主要反映了人口总量、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最大相关关系,相应典型载荷为2.006;次之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应典型载荷为-1.048,而且表明了人口规模的变动最主要反映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上。
三、结论与建议
(一)突破传统观念,包容人口收缩
传统观念认为,城市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人口的增长。但是对于资源枯竭的城市而言,在未来发生规模性人口收缩将成为难以改变的事实。因此,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城市人口的增长与收缩。国内外研究已经表明,人口收缩只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只要我们正确认识这一客观事实,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就能寻找到新的城市增长点。资源枯竭型城市应提高对当下经济和人口下行的容忍度,加强政府对经济和人口的调控能力,把握好城市自身的发展规律,科学应对城市人口、经济收缩。在城市规划层面,应关注人口、经济收缩的规模和趋势,进行精准规划采取阶段性政策,避免人口进入快速下降的阶段。
(二)积极响应"二胎"政策,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
研究显示,黑龙江省资源枯竭型城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抚养比较高,逐渐由人口红利转为人口负债,因此要加强"全面二胎"政策宣传,扭转城市"低生育率"的局面,保持人口年龄结构平衡。尤其是过去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相关地区应适时出台配套政策,引导人们转变生育观念,使生育率回升到适宜水平,为未来的经济增长积蓄更多劳动力,冲抵老龄化冲击。此外,在疲软的经济形势下,居民在进行生育决策时还面临着严格的收入约束,因此应建立政府与家庭共担生育成本的机制,对下岗、失业家庭抚养婴幼儿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或个税优惠,并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增加对婴幼儿的抚养保健资金的投入,让人们不仅"愿意生",更能"生得起"。
(三)调整经济结构,吸引流失人口回流
当前黑龙江省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乏力,就业吸引力较弱,造成人口流失与经济发展放缓之间的恶性循环。首先,将城市的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相契合,将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放在完善接续产业的链条上,逐步转变资源产业结构。其次,"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格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抓住全省建设'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机遇,坚持以对俄资源开发、对韩国及台湾地区食品加工、对日本技术合作、对港澳地区资本引进为主攻方向,努力在对外贸易往来、项目合作及大通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設对俄开放前沿基地,以'北开'吸引'南联',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向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发展"(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6年度重点课题<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最后,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以良好的经济结构吸引流失人口回流。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点课题组.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R].2016-6-25.
[2]龙瀛,吴康,王江浩.中国收缩城市及其研究框架[J].现代城市研究,2015(9):14-19.
[3]刘合林.收缩城市量化计算方法进展[J].现代城市研究,2016(02):17-22.
[4]国务院.全国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R/OL].http://zfs.mep.gov.cn/fg/gwyw/201312/t20131112_264360.htm,2013-11-12.
[5]Haase D, Lautenbach S, Seppelt R. Modeling and Simulating Residential Mobility in a Shrinking City Using an Agent-Based Approach[J].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 Software,2010(25):1225-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