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仲林
【摘要】:林业是社会经济和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新时期对于森林资源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林业工作开展中,造林整地和植树造林工作力度不断加强,有助于保护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林业事业的重要作用,以求为人们构建和谐、舒适的环境。本文就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运用展开探究,丰富理论基础,为实践工作开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造林整地;植树造林技术;运用;森林资源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联系较为密切,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同时还可以为人们营造良好的家园。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对于以往遭受严重破坏的森林资源,应该立足于实际情况,加强造林整地和植树造林工作,促进森林资源增长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所以,林业事业建设和发展中,应该加强资源开发和利用,确保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开展。由此,加强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应用研究,改善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推动林业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1、造林整地技術
在林业事业发展中,造林整地技术的实际应用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造林整地的时间和地点合理与否,都将为植树造林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造林整地主要是为了提升林业建设质量,增加森林资源,促使林木可以健康成长。在植树造林中,应该充分考量森林发展现状、气候环境和地质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造林整地方案,获取可靠的造林指标,为后续的植树造林工作提供支持。
1.1确定合适的整地时间
广河县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区,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6.4℃,年均降水量493.5mm。通常情况下,造林整地工作主要是在秋季进行,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土壤蓄水能力,还可以有效降低杂草对树木生长带来的影响。农田防护林应该在农作物收割后进行,避免造林整地工作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同时在沙化地选择合适的造林时间整地,对于现有的植被加强保护力度,根据实际情况种植绿色植被,尽可能避免严重的沙化现象[1]。
1.2选择合适的整地方法
在不同地区,由于造林情况不同,应该选择不同的整地方法,全方位调整和整地[2]。甘肃省广河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平均海拔1953m,地势西高东低,境内遍布沟壑与丘陵,所以整地工作难度较大。在全面整地工作开展中,由于耗时较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此种方法效率偏低,适合一些地势平坦的区域,整地工作较为简单,在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透气性和含水性。局部整地方法整地范围较小,工程量较之全面整地而言要更小一些,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更为灵活,可以更好的满足造林工作需求。
2、植树造林技术
2.1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植树造林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明确农作物种植和造林之间的潜在联系,而播种造林法则是一种较为简单、便捷的方法,实际应用范围较广。此种技术适合大面积造林工作需求,可以有效降低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但同时,此种方法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主要是对土壤的特性要求较高,包括土壤养分、含水量等指标,均需要符合种子生长需求,在播种做好灌溉和管理工作。此外,播种造林对于种子的要求较高,应该选择生存能力较强的种子,更好的适应生态环境需要[3]。
2.2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在实际应用中,优势较为突出,可以适用于多种情况。在民间造林或是专业造林工程中均有所应用,促使树木稳定生长,更好的适应外界环境需求,提升树木成活率。此种技术对于技术要求不高,在应用中操作较为便捷,但是其中同样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树苗需要在特定地方培育后,转移到预设位置进行栽种。运输过程中,可能由于外界因素影响出现树苗变形、失水问题,加剧树苗的损害,影响树苗成活率。基于此,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植树造林,可以为树苗到移栽地的运输质量,优化选苗、起苗包装等各个环节,尽可能减少运输时间,有针对性的选择保护措施,为树苗质量提供坚实保障。此外,树苗是统一培育而来,应该全面挑选优质的树苗,精心呵护,确保树苗可以健康成长。
2.3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在实际应用中,操作简单、便捷,树木的枝干和枯叶均可以用作分殖材料,但是会受到母体树数量和分布等因素的影响,有效节约育苗费用和育苗时间,提升成活率。
3、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的应用
3.1造林整地技术的运用
造林整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立足于区域的实际环境情况,在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消耗的同时,确保土壤保持良好状态,提升林木成活几率,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其一,割除清理法。造林整地通过割除清理法进行处理,主要是将机械割除和人工割除方式联合在一起,对于地理环境要求较高,在地势平坦区域,应该保证土壤松软,尽可能降低对机械设备的损坏,保证土壤墒情,节约人力资源,提升工作效率。其二,化学除草法。此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来除草,此种方法尽管效果可观,但是会带来一定化学污染,影响到林木成活率,不利于林业事业可持续发展。其三,烧山除草法。此种方式效果可观,在实际应用较为普遍,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植树造林效果。
3.2植树造林技术的运用
植树造林中,造林人员应该充分勘察种植环境,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佳的苗木品种。诸如,在干旱区域,尽可能选择耐旱作物,包括沙棘和柠条等等,可以有效提升植树造林成效,扩大绿色植被覆盖几率;在植树造林的同时,做好后续的养护管理工作,提升苗木成活率,保护生态环境。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森林资源急剧减少,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结合实际情况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造林整地和植树造林工作,增加森林资源总量,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推动林业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家贤.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分析与解读[J].绿色科技,2017,15(13):152-153.
[2]马宝山.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方法及运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6,11(15):169.
[3]陈龙.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的相关分析[J].现代园艺,2016,21(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