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我国在植树造林方面的林业政策和以往不同,现主要采取的是鼓励政策,也正是得益于此,林业方面的建设引起了极大的重视。植树造林不仅能够美化周边环境,还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增加绿化面积,从经济、环境上来说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当前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号召,需要在林业方面入手,做好植树造林工作,体现出其社会价值。
[关键词]:植树造林;养护方法;措施
[引言]:
在我国植树造林属于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利用植树造林的方式,可以使土地沙化的情况不断减少,有效的培育森林,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更好的发展。为了完成有关植树造林的相关工作,本文分析了植树造林技术和造林管理工作,希望可以对于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植树造林的主要方法
1.1植苗造林法
这种方法也被称作是栽植造林,在当前很多植树造林工程当中开始广泛利用这种方法,利用的苗木需要具备完整的根系,这样可以实现植树造林的目的。在不良的环境下利用植苗造林方式,苗木的成活率是比较高的,并且具备很高的抵抗力。在很多植树造林工程当中利用植苗造林方式,这种方法对于条件的要求比较低,可以促进植树造林工程更好地开展。在植树造林过程中,苗木的根系可能会受到损伤,需要进行育苗,植苗造林法对于栽植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利用植苗造林方式实施植树造林,通常利用的苗木是移植苗或者營养繁殖苗,在植苗之后,需要跟踪调查苗木的水分维持效果,如果苗木可以有效平衡自身的水分,那么可以促进苗木更好的成活。这样在造林过程中,在选苗和起苗过程中应该保证具备充足的水分,对于起苗的时间不断进行缩短,始终保证苗木根部的湿润度。
1.2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的别称是直播造林,简而言之,是指将种子种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这种方法对于规模较大的造林地极为有效。能够进行大面积的播种,通过种子进行播种,可以免去育苗的环节,降低了成本,而且相较育苗而言,这种方法也便于操作。但相对于树苗,种子所需求的生长条件更加严格。因此,这种方法需要造林地要有一定的条件,而且在种子成苗之后,在后期也需要进行精细的养护工作。使用播种造林法,需要选择土壤水分充足、有机物含量充足、气候适宜的地方,避免种子的成活率低,影响造林效果。在选择树种时应该选择生长能力强、发芽较为容易的树种。在播种前,为了提高种子的出芽率,保证植树造林的效果,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比如进行消毒和催芽处理等。在后期也要注意避免,其他动物的危害。在实际播种操作时,播种方式有很多,如撒播、条播、穴播以及块播,要根据造林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播种方式,保证植树造林效果。
1.3分殖法
采用分殖法进行植树造林,就是将原有植物根茎或者是枝叶作为种植的材料。这种方法就是通过一定的生物技术,运用植物的营养器官进行种植。因此,从生物的角度来说,这种方法能够让植苗具有更好的遗传性,将原有植物的优良性质遗传下来,从而实现种植目的。这种方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因为这种技术是无性繁殖,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植树造林的效率,较之于传统的种植技术,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目前应用较广的树木是杨树、柳树等。
2植树造林技术和养护措施的重点
2.1相关部门加强对造林的重视程度
政府部门应对植树造林的政策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支持,保证部分资金投入,以此来确保幼林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相关的林业部门应该加强对植树造林的重视,结合时代要求,大力培养树木品种和发展林地。
2.2造林地的整地技术
植树造林时,首先应该对造林地的土地进行处理,使土地变得疏松。整地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有利于根苗的生长、有助于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另一方面保证了土壤的蓄水能力,在造林地进行整地时应该首先把造林地上的杂物清除掉,清除杂物的方法有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使用化学药剂清理,面对不同的造林地,应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对造林地进行有效的处理。造林整地的方式有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两种,前者投资较大,主要用于面积大、平坦辽阔的造林地,后者相对于前者而言,可适应多种造林地形,整地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植树造林的效果,为苗木的生长提供良好优质的环境。
2.3清洗造林地
清洗造林地通常就是利用各种方法清除造林地面的杂草灌木和草根等,促进林地更适于植树造林的要求,促进树种可以正常的发芽生根,为植树造林提供更多的便利。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设计选择林地,在大面积的平原造林地需要进行全面的清理,在山谷和河流等带状分布的区域可以利用带状清理的方式。如果造林地比较分散,各个区块之间的差异也比较大,可以利用块状清理的方式。清理手段可以利用火烧和人工以及化学等方式,具体的方法可以结合植树造林设计和实际条件进行选择。
2.4加强后期监督管护工作,强化部门职责
植树造林的各个阶段对于成功造林来讲都非常重要,但俗话说“三分造林,七分管理”,植树造林最重要的是日后的监督管理。近年来植树造林在各地快速发展,虽然态势迅猛,但也产生了诸多潜在问题。后期的监督管理往往难以跟上,导致树苗“植而不活”的现象。政府部门要逐渐加强相关部门对于该项事业的监督管理,提高财政支持,强化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对周围农牧地区,要重点巡查,防止牲畜蚕食树苗、草根。各政府部门之间要明确职责划分,各司其职,防止互相推诿,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要积极宣传《森林法》的相关内容,用制度约束行为。对于破坏植树造林活动的单位与个人要依法追究其相应的责任,在社会形成尊重植树造林事业的共识。建立健全生产负责制,使地方政府及个人承担起相应的职责。
结语
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是我国工业化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成员整体精神文明追求水平不断提升的彰显和体现。负责树木种植及养护工作的相关技术人员,要在全面掌握和结合当今社会我国森林树木自然资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种植养护措施。只有在顺应时代变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植树造林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参考文献];
[1]侯延明,费维荣.对植树造林技术与养护措施的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5(16):107.
[2]铁筱睿,李建.当前造林树种选择的误区及对策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5.
作者简介:张昌龙(1981—),男,大专,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基层林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