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珊
【摘要】:实施水肥一体化是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东阿县水肥一体化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工作情况 问题 对策
为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提高水肥资源利用效率,东阿县农业局积极探索水肥高效利用新思路,多举措多形式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引导农民“以肥调水”的理念,改变“肥多水勤”的旧观念,实现“节肥、生态、安全、高效”发展。我县计划2017-2020年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2.9万亩,2017年水肥一体化新增6000亩,截止目前已经完成8137亩,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喷枪或喷头形成喷灌、均匀、定时、定量,喷洒在作物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发育生长区域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同时根据不同的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養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省肥节水、省工省力、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增产高效。
1、实施水肥一体化的好处
1.1、水肥均衡
传统的浇水和追肥方式,作物饿几天再撑几天,不能均匀地“吃喝”。而采用滴灌,可以根据作物需水需肥规律随时供给,保证作物“吃得舒服,喝得痛快”!
1.2、省工省时
传统的沟灌、施肥费工费时,非常麻烦。而使用滴灌,只需打开阀门,合上电闸,几乎不用工。
1.3、节水省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滴灌水肥一体化,直接把作物所需要的肥料随水均匀的输送到植株的根部,作物“细酌慢饮”,大幅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可减少50%的肥料用量,水量也只有沟灌的30%-40%。
1.4提高农药利用率。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浇水施肥的同时将专用农药随水肥一起集中施到根部,能充分发挥药效,有效抑制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并且每亩农药用量减少15%-30。
1.5、减轻病害
大棚内作物很多病害是土传病害,随流水传播。如辣椒疫病、番茄枯萎病等,采用滴灌可以直接有效的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滴灌能降低棚内的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1.6、控温调湿
冬季使用滴灌能控制浇水量,降低湿度,提高地温。传统沟灌会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差,作物根系处于缺氧状态,造成沤根现象,而使用滴灌则避免了因浇水过大而引起的作物沤根、黄叶等问题。
1.7、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滴灌的工程投资(包括管路、施肥池、动力设备等)约为1000元/亩,可以使用5年左右,每年节省的肥料和农药至少为700元,增产幅度可达30%以上。
2、工作开展情况:
2.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
东阿县农业局加强业务部门的协调配合,搭建加快水肥一体化集成创新和产业化推广应用协调快捷平台。因地制宜制定水肥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技术路线、区域布局和重点工作,研究提出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研究制定县域2017年水肥一体化工作方案,明确职责任务,强化技术指导服务,把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2、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宣传指导。
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开展技术宣传普及,并就水肥一体化应用情况进行调研,针对蔬菜、果树等不同作物的需水需肥规律,施肥器和灌水器的正确使用等技术缺乏问题进行技术指导,发放宣传材料8000余份,使农民充分了解水肥一体化技术,正确应用于蔬菜和果树等生产中,提高种植效益,推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2.3、加快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
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推进,优先在设施蔬菜、果园等高效经济作物,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种植区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逐步向粮棉油等大田作物推广应用。选择在经济条件好,经营者投资积极性高的地方,结合耕地地力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应用。
2.4、 探索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模式。
积极引导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对水肥一体化应用的投入力度,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技术推广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下几种推广模式: 一是家庭农场自主经营模式,建设起点高,技术先进,规模相对较大。如山东东阿新众家庭农场。二是公私合营模式,东阿县农业局与京蓝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在东阿县绿色食品原材料生产基地(小麦、玉米)安装水肥一体化设备的PPP项目。三是企业和农户共建模式。与高唐泉林嘉有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企业为农户免费提供技术、设备,同时与他们签订协议,经营主题购买使用企业提供的水溶肥,从而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如刘集镇家乡河畔合作社。四是农户自主经营模式。其特点是水肥一体化设施投资有农户自筹完成,一般规模较小,相对分散,设备相对简单,技术水平不高,但投入少,容易操作,辐射面比较广。
2.5、我县水肥一体化推广工作仍然存在问题。
一是认识制约。绝大多数种粮农户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缺乏认识和了解。二是成本制约。种地效益较低,购置水肥一体化设备,需要增加投入,农民认为不合算。三是耕作方式制约。不同作物对水肥一体化化设备要求不同。四是分散种植制约。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农户生产地块较小,设施投入产出比不合适。五是水溶肥不配套,设施对肥料要求高,目前可供选择的水溶肥种类少,并且价格较高。六是农户学习及了解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途径有限。七是资金缺乏。
2.6、对策建议。
积极争取县乡各级政府的支持,建立水肥一体化技术补贴机制,增加示范区域,扩大示范规模,提高补贴比例,大幅度增加资金投入。积极整合资源,特别是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加强技术指导;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