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美玲
【摘要】在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引导学生乐于写作,善于表达呢?绘本的图画是可以读的,那美丽的画面和简单的文字背后,也给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的空间,所以故事也就显得意味深长。因此,好的绘本,它在讲一个故事的同时,也在提升孩子的观察力,丰富着孩子的想象力,升华孩子的精神世界。怕写的作文,爱读的绘本,不妨让他们来一个美丽的邂逅。
【关键词】绘本;习作指导;想象力
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一个尴尬的现状。学生把作文看作是一项任务,没有把作文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没有把作文看作是生命的一部分,所以谈不上写作热情,写作冲动。学生怕写作文,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他们常常感到无话可写或有话写不出来。在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引导学生乐于写作,善于表达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绘本的图文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它们相互衬托,共同营造氛围,共同来叙述一个故事。有个比喻非常的贴切:绘本中的一幅幅图画就像一颗颗珍珠,文字就像一根细细长长的线。没有线,穿不成项链,没有珍珠,项链也就不存在。图画是绘本的生命。绘本的图画是可以读的,那美丽的画面和简单的文字背后,也给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的空间,所以故事也就显得意味深长。因此,好的绘本,它在讲一个故事的同时,也在提升孩子的观察力,丰富着孩子的想象力,升华孩子的精神世界。怕写的作文,爱读的绘本,不妨让他们来一个美丽的邂逅。
运用绘本来进行作文教学,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看图作文教学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着它独到新颖有效的地方。绘本,是一种图文配合,尤其强调用图画来讲故事的书。图画是精致的,文字又是异常精简的,图文一体。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与认知心理,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深受孩子们喜爱,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表达欲望。那么如何让绘本牢牢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渗透表达的方法,使习作课堂充满活力呢?我在进行绘本阅读的基础上,抓住不同绘本的特点,开发和利用不同绘本的价值,从习作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找准“扩点”,学习绘本典型的言语范式
绘本多采用精练的语言阐述故事,而这样的语言与学生的习作语言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那么怎样巧妙地将绘本的语言转化为习作的语言或者说学生的语言呢?第一步就是要找准“扩点”。在和孩子们读《逃家小兔》时,我发现故事主要呈现的是母子的八组对话,其中的七组对话,作者都用了“如果……就……”的言语范式。教学中,我抓住这个句式,和学生玩起了对话——如果你来追我,我就要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游得远远的。如果你变成溪里的小鳟鱼,我就变成捕鱼的人去抓你。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接下来还有几组对话,我在PPT上留下画面,让孩子们仿照以上句式给图画“配音”。孩子们热情高涨,仿写的对话异常精彩。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抓住绘本中“如果……就……”这个典型的言语范式,由扶到放,利用绘本独特的图画媒介,巩固对话提示语在中间的写法,学生也逐渐破译了绘本的语言组织形式的密码,就不觉得写作是难事了,这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
这样抓住扩点,以文本的素材为引子,链接自己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扩词成句,扩句成段,学生练得轻松、扎实、有趣。因此,抓住了扩点,就等于抓住了想象与创作的钥匙,是绘本习作教学最初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合理想象,对绘本内容再创造
我们进行绘本作文教学,落脚点应在绘本阅后的写作上,而这是孩子们进行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其中,情节的想象,故事的连贯,材料的取舍,都会成为教学的难点。比如依据绘本展开情节的想象,对于多数孩子来说,可能不成问题,难就难在想象的丰富性、生动性和合理性,难在将口头语言转化成书面文字。因此,让孩子抓住故事的脉络,将故事连贯串通,对画面文字进行艺术的“补白”,使繪本中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让绘本中的角色对话、心理刻画、动作语言灵动起来,让细节描写逼真生动……在同伴的帮助下,在教师的导引下,让孩子写作的思路渐渐地宽广起来,越来越轻松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感诉诸笔端,让写作真正作为孩子的一种快乐的享受。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鲜活的运用——仿写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造的基础,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模仿性特别强,小学生模仿习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许多绘本结构简单明了,语言生动有趣,风格清新流畅,是学生仿写的蓝本。如在教学《爆米花》中,老师在品读小山雀爆山楂,爆出了大红灯笼,小皮猴爆玩具房子,爆成了一艘特别的飞船后,巧妙借助绘本创设想象情境:当飞船落在草坪上时,小动物们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最心爱的东西来爆,有好吃的,有好玩的,它们拿着什么心爱的东西来爆?爆成了什么呢?
小组讨论后,交流。学生模仿绘本的语言,放飞自己的想象:小鸟拔下一根白色的羽毛去爆,成了一片白云;小狗拿来了天平秤去爆,变成了跷跷板;小猴拿来了香蕉,变成了小船停在河边;大象伯伯拿自己的假牙来爆,爆得好大好大,成了一座弯弯的小桥……
学生的思维具有发散性,有玩的小镜子、天平秤等;有吃的香蕉、竹子等;还有动物们特有的东西,如大象弯弯的假牙,鸟儿的羽毛等,这些东西经过熊爷爷的爆米花机,爆出了各种各样有趣的物品,有的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带给我们不同寻常的感受。交流的过程成了享受同伴创造性思维和丰富想象力的过程,真是惊喜一个连着一个。这样的课堂上,飞扬着想象的张力,让人不由自主地倾听,唯恐错过了精彩。
2.话“画”的丰盈——扩写
绘本上有着惟妙惟肖的图画、妙趣横生的文字、曲折幽默的情节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优秀的作品常常会给我们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绘本更是如此。它的魅力不只在文字,也不只在图画的有限空间内。用心去读,你会发现,在画面的背后,在文字的背后,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咀嚼的内容。对于习作而言,绘本上的文字叙述过于简短,而图画上隐藏着的无声的语言刚好弥补这一不足。学生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并展开合理想象,把画面写具体。这样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扩写,学生能更有效地抓住描写的要点将一个个片段书写得更加精彩。在读完《爱心树》时我引导孩子想象画面:于是,孩子坐下了。而“坐下了”简单的三个字岂能表达此时男孩子的内心世界。此时的男孩已经是白发苍苍,一身疲惫;此时的男孩就坐在这棵原本挺拔的老树墩上。
此时,男孩子也许在回忆……他会回忆什么呢?
此时,男孩也许在向大树倾诉……他会在倾诉什么呢?
此时,男孩也许在……
给足孩子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然后拿起笔来,用一两段话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学生的只言片语和丰富想象很有依据、很有张力。这不正是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写话想象力时所追求的目标吗?
3.圆满的精彩——续写
合上一本绘本时,绘本的故事就已经讲完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优秀的作品总会在细微之处打开另一扇“窗”,引导读者想象开去,编写下去……因此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读完绘本之后,可趁热打铁,让学生继续编写故事。在读完《猜猜我有多爱你》之后,我们都被大兔子和小兔子之间的爱感动了,也感受到了大兔子无私地付出许多的爱,得到了小兔子的回应。老师引导:“在这本书的封底这样写道——当你很爱、很爱一个人的时候,也许,你会想把这种感觉描述出来。可是,就像小兔子和大兔子发现的那样,爱,实在不是一件容易衡量的东西。那么在你认为爱到底是什么呢?请你为最后一幅插画,配上画外音。”学生也写下了对爱的独特感受。
爱是一杯热水,能让寒冷的人感到温暖。
爱是一盏灯,照亮黑暗中的路。
爱不仅要放在心中,也要放在嘴里。
如果没有爱,世界就会冷酷无情,就像地球没有了太阳。
要善待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包括你自己!
…………
读到绘本的精彩处、情动处,学生被深深地打动了,就有一种想交流表达的欲望,此时,让他们写,怎么会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呢?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笔端流淌出智慧的火花,让人感觉耳目一新,使整个环节充盈着情感的张力。
三、联系实际,整合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
绘本这一文学形式,之所以能如此地受到孩子们的青睐,其中必定包含许多他們感兴趣的因素,而创作素材均是来源于生活,是创作者对生活的再加工。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引进那些具有强烈讽刺性、幽默性和教育性的绘本,并可将绘本的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加以整合,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展开想象。这也正是将绘本引入教材习作教学的一大要义。在阅读到绘本《我爸爸》《我妈妈》的精彩之后我想同样是写人的文章,何不将《我妈妈》的这一绘本习作教学引入到自己的课堂中呢?绘本《我妈妈》正好与教材中的这一习作目标相契合。于是我开始了新的尝试,这次教学缩小了切入点,只写自己的爸爸妈妈,表面看似限制了学生的选材范围,但这一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况且每一位同学的家长情况各不相同,在同中求异,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教学更具成效。
绘本就是那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等待着我们用线穿成一串串精美的项链。让绘本与习作来一场美丽的邂逅,将其引入教材习作教学,丰富习作教学的资源, 其终极目的便是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的想象走向现实,从而成功地书写自己生活中的人与事。作为语文老师,应当引领孩子学习用文字讲述的故事,发现图画暗示的故事,想象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故事,让孩子们快乐写作、个性写作、童真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