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问题式思维导图初探

2018-08-07 23:52劳咏芬
广东教育·综合 2018年7期
关键词:家国时空情怀

劳咏芬

思维导图的概念最早由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现已成为风靡世界的重要学习方法。思维导图是表达放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本文所提出的“问题式思维导图”,是把“问题法”与“思维导图法”结合起来,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强调“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一种新旧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一、问题式思维导图与传统思维导图有何区别

传统思维导图,多数以关键词作为主要的“点”,以“线”结合所有的“点”,有时配有颜色、图片、符号等,形成一张简洁明了的思维导图。但在实践中,传统思维导图往往会成为学生偷懒的借口,他们随意把几个关键词列出来,随意连接,并没有真正达到拓展思维的目的。问题式思维导图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让学生把思维过程具象化,标明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的连接。下面为两种思维导图的对比。

如图1,此类思维导图虽然看上去简洁明了,但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大脑参与度太低,不具创意,学习是浅层的,没有深入了解和思考。

如下页图2,问题式思维导图似乎可以“无限”地画下去,只要能够不断地提出问题。故此类思维导图也会极具创意和个人特色。而这种创意不仅仅是来自于构图和颜色,而是来自于“思考”。

二、如何制作问题式思维导图

1. 确立主题。比如某历史事件或某历史概念。

2. 明确历史三要素。在思维逻辑里,历史事件或概念都由三要素组成:背景与条件、过程与内容、意义与影响。

3. 认真思考、推导。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基础推理写出来,联结要素间的内在关系。

4. 进一步利用发散思维,把假设性的问题写出来,推导出要素的外延。如“假如中国遇到这个问题会如何”等。

5. 注意纵横联系。比如“工业革命”,从“横”的角度看,除了对本国有影响,还对整个世界格局有何影响?从“纵”的角度看,三次科技革命有何异同?

当问题式思维导图运用得比较熟练时,可以省略中间连接问题的书写,但脑海里的思维过程不能省略。

三、问题式思维导图能够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问题式思维导图能有效提升以上五种学科核心素养。

1. 综合初建唯物史观。问题式思维导图使学生把一个个表象知识点,通过思考连成网络,通过知识网络看到历史事件的本质,初步构建唯物史观。

2. 有助于学生构建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有三个层面:(1)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利用思维导图可有效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2)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可据此利用思维导图对史事做出合理解释。(3)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只要在问题式思维导图设置问题上做出反应便能较好地考察,如用假设性问题。

3. 间接提升史料实证素养。学生能够根据有关的材料对历史进行思考,这点在思维导图中比较难直接体现。但问题式思维导图促使学生去思考,故要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必须查阅或读懂相关史料才能解决问题。

4. 有效提高历史解释素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因问题式思维导图促使学生提出問题并解答问题,要顺利解答问题,必须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解释,具有层层深挖的能力,故对历史解释素养的提高效果明显。

5. 深度思考,激发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不只是知识、能力,还包括情感、意识、价值观,而后者的提升必须经过深度思考。要做到深度思考,必须放在宏阔的时空里,关注时政、展望未来。当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时提出诸如“中国未来遇到这个问题该怎么做”“中国如何能更好地在国际上发挥作用”“中国如何把握机遇”等疑问时,事实上已经激发了家国情怀。

综上所述,问题式思维导图大致建立了“构建(时空观念、唯物观)——质疑(提出问题)——释疑(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反思(以古鉴今、家国情怀)”这一学习模式,这一模式除了强调知识要点的整合,还通过问题连接,提升了一般思维导图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家国时空情怀
跨越时空的相遇
镜中的时空穿梭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