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建 林秀欣 李春鸣
(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肿瘤科 江门529030)
放射性脑损伤(Radiation Encephalopathy,REP)多出现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是一类比较严重的治疗后并发症。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进步,放射治疗技术也得到了持续不断改进。采用放射法进行鼻咽癌治疗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由以往的不到四分之一,提高到如今接近四分之三,伴随着患者5年生存期不断延长,控制放射治疗并发症,提高生存时间内生存质量,已成为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1~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780例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比较单程和再程放射治疗对患者脑部损伤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8年3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780例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均为低分化鳞癌,其中男560例,女220例;年龄21~84岁,中位年龄52岁。所有患者中共72例发生了REP,其中男52例,女20例;年龄31~76岁,中位年龄57岁。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放射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适形放疗。首先制作面模固定,以网格型为主,然后制作低熔点挡铅,采用西门子PRIMUS直线加速器6 MVX射线治疗,先给予面颈联合野,36~40 Gy/18~20 次,再给予面颈联合缩野+耳后电子线野推量至70 Gy,若患者颅底已经被癌组织破坏,则颅底野的放射剂量为6~8 Gy。对鼻咽癌复发的患者需要进行再程放疗,鼻前野加两侧耳前野剂量,60~66 Gy,常规分割。
1.2.2 资料收集 依据临床病例及患者主诉,收集患者REP发生率、发生部位、潜伏期、临床症状及体征等资料进行分析。潜伏期为从放疗结束至REP发生时间;复发病例的潜伏期以再程放疗结束开始计算。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英文版统计学软件,双侧尾部0.05为检验水准,采用χ2检验比较单程放射与再程放射患者各项目之间率的差异,计量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采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REP发生率比较 780例鼻咽癌患者中,单程放疗患者共720例,其中54例发生REP,REP发生率7.50%;需要进行再程放射治疗的患者60例,18例患者发生REP,发生率为30.00%,再程放疗患者的REP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程放疗患者REP发生率,P<0.05;单程放疗与再程放疗患者REP发生部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REP发生率比较[例(%)]
2.2 放疗后REP潜伏期比较 单程放疗REP患者总潜伏期、颞叶型潜伏期与脑干型潜伏期均显著长于再程放疗REP患者,P<0.05。见表2。
表2 放疗后REP潜伏期比较(年,±s)
表2 放疗后REP潜伏期比较(年,±s)
?
2.3 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生情况比较 REP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损害,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瘫、记忆下降、头痛、头晕、言语不清、肢体乏力等,单程放疗与再程放疗REP患者上述症状及体征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临床症状与体征发生情况比较[例(%)]
放射治疗为头颈部肿瘤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但容易引发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病、放射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3]。放射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明确定论,多认为是因放射线直接损伤脑组织、血管后,脑组织继发缺血与坏死,坏死物质引起患者自身免疫反应,氧自由基产生,多因素共同作用,造成放射性脑损伤,且各因素之间有交互作用。相关研究显示[4~5],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均有一定的REP发生率,但因神经系统未出现症状或症状较轻时,患者并不会主动要求进行脑CT或MRI检查,加之随访时间一般在1~2年,能够随访5年且不失访的患者较少,因此容易存在误诊、漏诊病例,实际有可能存在更高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单程放疗患者REP发生率为7.50%,再程放疗患者REP发生率为30.00%,明显高于单程放疗患者,P<0.05;单首程放疗与再程放疗患者REP发生部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出现放射性脑病的概率相对较高。
此外,单程放疗REP患者总潜伏期、颞叶型潜伏期与脑干型潜伏期均显著长于再程放疗REP患者,P<0.05。可能因为采用的放射剂量不同,也并未对患者肿瘤进行分级、分层比较有关。因此鼻咽癌的放射治疗,应严格以影像学资料为基础,将照射野设置得更为精确、科学,不盲目追求大范围高剂量的治疗,重视首次放疗效果,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放疗设计,严格控制再程放疗[6~8]。如何进行精确设计来尽量避免病灶残留,降低复发率,则为本研究进一步的探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