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永安 366000)
黑脊倒刺鲃也称光倒刺鲃、光鱼,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广温性底层鱼类,性情活泼,喜成群栖息于底层且乱石多的溪河中,具有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力强等特点,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兼食腐殖质、丝状藻类等。近年来,黑脊倒刺鲃人工育苗技术的日益成熟,可驯化摄食配合饲料,已成为福建、江西等省池塘、水库养殖及江河增殖放流的优良品种,深受群众喜爱。本试验采用投放当年自繁水花,一次放苗分段出售的养殖模式,经185 d土池培育,6号池收获鱼苗184802尾,产值105877元,成活率达88%,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2017年7月12日至2018年1月15日,在永安蚌口山坂渔场进行黑脊倒刺鲃人工养殖试验。养殖在渔场6号池进行,6号养殖池面积2034.35m2,平均水深1.5 m,水源为优质小溪水,进、排水系统独立,配有微孔增氧机和0.75 KW水车式增氧机各1台、投饵机1台。
试养前30 d排干池水,加固与整修池埂,清除杂物和过多的淤泥(保持淤泥约5~10 cm),查修进排水设施,曝晒池底两周。放苗前10 d注水8~10 cm,用生石灰220 kg(75 kg/667㎡)溶水后全池均匀泼洒,并于次日将底泥翻耙一遍,消灭池中残存的鱼、虾、贝、藻、寄生虫等病原体后备用。
在放苗前1周,注水40~50 cm,进水口用60目的筛绢网布过滤,防止敌害生物和杂物随水进入池中。苗池注水后施经过彻底发酵的自制混合粪肥600 kg(约200 kg/667㎡),作为苗池的基肥,增加池水营养,使鱼苗下池后能吃到充足适口的天然生物饵料,将水位逐渐加至90~100 cm,透明度调至40 cm左右,池水呈黄绿色。
试验采用本场自繁自育优质水花。苗种投放前一天,先放试水鱼试水,确保无毒安全后,放养自繁开食两天水花苗210000尾,在进水口附近或上风处让苗缓缓游入塘中(水温差不超过2℃),操作要轻柔,以防伤苗。
水花下池2 h后,即可泼洒蛋黄水浆喂鱼,投喂量按每万尾苗熟蛋黄1个计算,与水研细后沿池四周均匀泼洒,并注意快慢交替投喂,减少鱼苗过激反应,量少多餐,日喂4次,投喂时间上午8∶30~9∶00,11∶00~11∶30,下午 14∶00~14∶30,17∶00~17∶30;投饵做到四定即定点、定时、定位、定量,连喂5 d;第六天起以喂蛋黄、豆浆为主,日均黄豆 8.2 kg,按黄豆磨浆与水比例1:20豆浆水的剂量沿池均匀泼洒,连喂6 d。日喂4次(蛋黄豆浆各两次)。喂蛋黄时间:8∶00~8∶30、14∶00~14∶30,喂豆桨时间:11∶00~11∶30、17∶00~17∶30。第10 d起开始驯食兼喂0号粉状虾料(粗蛋白42%),将饲料溶水,沿池均匀泼洒,日投喂量按每万尾苗0.2 kg,然后逐渐增加,在饲料转换中,要先拌料喂2~3 d过渡期,引诱其摄食0号虾料、膨化料,形成集中采食习惯。
投喂量调整要看鱼苗的吃食、天气等具体情况而定。从第12 d起停喂蛋黄、豆浆,改喂0号粉状虾料,投喂量按鱼体重2.5%~5%计算,日喂4次,喂53 d。9月15日出售89698尾(65 d) 后,改喂膨化特种鱼料(粗蛋白40%),采用投饵机定点投喂,喂55 d。120 d以后,进入秋冬季水温下降、鱼的活动减少,投饵量也根据天气变化减半投喂,喂63 d。
鱼苗下塘后每天坚持早、中、晚巡塘。观察天气、水温、水位、水质变化和鱼的吃食等具体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给予解决,并清除岸边及池内杂草,清理敌害生物(如蛙卵)及池水中的污物,保持苗池环境卫生,定期用药消毒食场。倒刺鲃胆小怕惊,平时注意保持养殖环境的安静,除饲养人员外,要尽量少在池边走动,减少人为干扰。及时填写池塘养殖日记。
倒刺鲃喜水质清新的水环境,夏秋高温季节要定期加注新水,每周加水约10 cm,使水位保持120~140 cm。加水后要观察水质变化情况,及时追肥一次,每667 m2水面施尿素6 kg或复合肥6 kg,定期泼洒水质改良剂(光合菌、芽孢菌)0.2~0.5 kg/667㎡。合理开增氧机,增加池水溶氧,避免浮头。
7.1 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和调节水质。放苗前清塘消毒,放苗后每半月用生石灰10 mg/m3溶水后全池均匀泼洒消毒,以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和有机质的分解,同时调节池水为弱碱性。
7.2 用漂白粉挂袋。用每袋50 g漂白粉在食场处挂袋,每次挂3袋,约15 d轮放1次,或不定期用漂白粉1 mg/L全池泼洒。
7.3 防治车轮虫。9月28日发生车轮虫病,用阿维菌素0.25~0.3 ml/m3即相当于每667㎡水深1 m用150~200 ml,用池水稀释后全池均匀泼洒,次日再用1次。
2017年7月12日投苗210000尾,2018年1月15日进行清塘出售,实收鱼苗478 kg,加上9月15日售苗301 kg,12月10日售苗313 kg,合计出苗1092 kg(折苗184802尾),成活率达88%,取得显著效果。
表1 黑脊倒刺鲃养殖收获鱼种情况表
生产成本:本次试养生产成本合计43923元,其中水花苗费用21000元、饲料费用15956元、渔药与肥料费用1067元、塘租费用5000元、电费费用900元。
生产收入:总收入105877元。
经济效益:6号池总利润61954元,667㎡利润20312元,饵料系数1.81,投入与产出比1∶2.305。
9.1 适宜推广养殖。试养表明在良好水质和充足饲料的情况下,黑脊倒刺鲃抗病能力强、生长快的特点得到明显呈现,当年培育成鱼种出售,经济效益较高,值得推广普及。
9.2 提高鱼苗成活率是养殖成功的关健。一是清塘消毒后一定要放试水鱼,安全后下塘;二是水花苗开食两天后担苗下塘,水温差不超过2℃(自繁水花苗池水温与池塘水温差基本一致);三是肥水下塘,提供充足的浮游生物(轮虫、枝角类),确保充足适口的天然饵料供给;四是饲料转换中,要拌料驯食投喂2-3 d的过渡期;五是采取一次放苗、分批出售的鱼苗培育法,关键时段及时出售,售苗前一天停食和拉网练苗,苗集中在网箱暂养一夜,方便次日运输。
9.3 坚持巡塘。巡塘三看即看水色、看鱼的活动或摄食情况、看池边环境,发现蛙卵及时清除,特别注意水花下塘后1-5d左右,首先要把蛙卵清除干净,多次发现大量水花苗被蛙卵缠住,一片蛙卵少则缠住几十尾,多则一百多尾苗被缠住致死。同时蛙卵变成蝌蚪后,与鱼苗争饵料,影响鱼苗成长。二是防止野杂鱼混入池中,避免与鱼苗争饵料。三是池中以微孔增氧机为主,叶轮增氧机为辅,满足鱼苗不同生长阶段对溶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