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文化”传承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2018-08-06 08:40宣丹君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8年6期
关键词:传承现状策略

宣丹君

【摘 要】“先贤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余姚市社区教育学院从社区教育的办学功能出发,对当地“先贤文化”的传承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开发文化资源、创新教育范式、搭建传播平台、开展特色行动”等策略,从而拓展先贤文化的学习路径,使“先贤文化”不断得以传承和发展,发挥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先贤文化;传承;现状;策略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具有一定文化价值和影响力且能够被一直推崇、学习和传播的文化。余姚市作为浙江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秦代以来,就涌现出许多彪炳史册的文化名人,曾被宋代的范仲淹称之为“东南名邑”,尤以东汉的隐士严子陵、明代的哲学家王阳明、明末清初的学者黄宗羲和教育家朱舜水这四位先贤为杰出代表,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先贤文化”。

余姚市社区教育学院从社区教育的办学功能出发,对当地“先贤文化”的传承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其内容进行定位和传承时,将历史性和时代性相结合,选择为市民所接受的内容,通过“开发文化资源、创新教育范式、搭建传播平台、开展特色行动”等策略,将其运用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一、“先贤文化”传承的现状

“四先贤”是余姚历史上的标志性人物,是余姚人的骄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以“四先贤”为代表的“先贤文化”出现了传承断裂的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一)“先贤文化”知晓率低,出现文化断层

在余姚市境内,以“四先贤”名号命名的街道、社区、学校、医院、马路比比皆是,但当地市民对先贤的了解,对先贤文化思想的传承,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如许多市民不清楚“四先贤”是指哪四位名人,或者只知其名而不知其人,甚至出现混淆的现象。

(二)先贤学术论著多,无法传阅于民

近年来,余姚地区虽然举办过数届“王阳明思想国际研讨会”,也出版了不少有关“先贤文化”的研究著作,但多为学术文献史料,其内容艰涩难懂,不适合普通市民百姓学习,故无法传阅于民。

(三)“先贤文化”培训少,缺乏传承路径

由于缺乏对先贤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提炼,社会上相关的文化培训、传承教育显得清淡而单薄,市民即使有兴趣学习“先贤文化”,但也往往找不到能提供培训和活动的场所。

二、“先贤文化”传承的策略

在大力倡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社区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市民及中小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发挥社区教育功能,通过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系列活动,研究和探索“先贤文化”传承的策略,实现文化育人的教育意义。

(一)开发文化资源,适合市民阅读

当前,关于余姚“四先贤”的书籍不下几百种,但都是学术著作和论文集,普通市民根本看不懂,中小学生更是望而生畏。本院成立了“先贤文化”研究小组,以扩大读者范围、增强知晓率为目标,全面深入地挖掘和整理“四先贤”的生平事迹,提炼文化精髓,编撰并出版了《余姚“四先贤”的故事》通俗读本。这套读本共四册,以普通市民为阅读对象,内容上淡化了学术性,编撰的都是与“四先贤”有关的小故事,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因其草根性、全民性、趣味性的特点传阅于民,可谓老少皆宜,深受市民喜爱。此外,本院还开发其他形式的文化资源,形成了“先贤文化”教育资源汇总表(见下表),初步形成了“先贤文化”教育框架。

(二)创新教育范式,方便市民受教

普通市民因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社区学院通过“点线面”教育范式,即以家庭学习为点、以流动课堂为线和以移动技术辐射为面,解决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市民的学习障碍,方便受教。

“家庭学习”范式组织形式比较灵活。从人员组成来看,一般由志趣相投的邻居、亲戚、朋友、同事组成,学习点组长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而是组织者、召集者;从时间安排看,一般利用闲暇时间,如晚上和节假日;从学习方式上看,一般是先确定一两个学习主题,或者大家共读一本书,以圆桌讨论的方式各抒己见。

“流动课堂”范式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是方便,因而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其“流动性”体现在授课人、听讲人、讲课地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如讲课地点可以是教室、报告厅、操场、广场甚至车间和田间地头。

“移动学习”范式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技术的日益普及,社区学院通过教育技术平台与手段推送学习内容,市民在智能移动终端完成“先贤文化”的在线学习、交流和分享。“移动学习”的受众对象范围广,其自主性、即时性、互动性的特点尤其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三)搭建传播平台,增强传承实效

社区学院除了对“先贤文化”传承教育的组织架构、内容进行统整外,还要探索和搭建“先贤文化”传承教育的实践平台,利用社区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宣传“先贤文化”,如开讲座、写征文、讲故事、赏姚剧、展书法等。只有将文化送进校园、送进社区,植根于市民的生活,才能有效地传播“先贤文化”,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例如,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余姚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姚江论坛”和由阳明街道宣传办和社区教育中心主办“西北大讲堂”,均以“弘扬人文精神、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社科知识”为主旨,邀请知名学者、行业专家或各界精英人士,定期以“先贤文化”为主题为市民开坛论讲,成为余姚地区历史文化传播活动的重要载体,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同时,社区学院开展先贤文化读本(《阳明史脉》与《“四先贤”的故事》)“三进”活动,即送读本进校园、进社区、进宾馆和旅行社。“三进”活动分别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和外来民众,旨在通过分发和阅读先贤文化读本,开展主题读书征文、演讲比赛、专题讲座等活动,传播先贤文化,分享阅读体验,促进精神成长。

除了以上这些活动外,社区学院还利用地方戏剧、影视、网络、文化长廊等途径传播“先贤文化”。如姚剧是余姚的地方戏剧,将《王阳明》《严子陵》和《余姚“四先贤”》等姚剧制作成光盘,赠送给一些姚剧爱好者,组织他们学习并在社区、村头进行表演,受到中老年市民的广泛好评。人们走在余姚市街头巷尾,到处可见以“先贤文化”为主题的书画展、宣传海报、先贤语录、文化长廊,真是“姚城处处见先贤,市民时时学先贤”。

(四)开展特色行动,实现学以致用

传承“先贤文化”,不能仅停留在宣传学习上,还应开展有特色有创意的主题实践活动,将“先贤文化”所弘扬的精神价值与现实工作、学习、生活相结合,付诸行动,实现学以致用。

由阳明中学等五所学校发起的“知行课堂”,是以“先贤文化”所倡导的“知行合一”“致良知”“质疑辩难解惑”等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德才兼备的现代公民为目标,通过灵活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体现学生自主选择的课堂组织模式。“知行课堂”体现出的是一种对话式、思维式、感受式的教学文化。课堂中弥漫着乐业精神、求真精神、宽容精神。

说到底,一种文化或思想的影响,是一个缓慢发展、不断提升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挖掘文化精神的价值,拓展文化学习的路径,开展文化传承的实践活动,使“先贤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浙江省余姚市社区学院 315400)

猜你喜欢
传承现状策略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