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雄
摘要: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展现了古代社会不同时代的原型风貌及历史气息。具有通俗易懂,表现力、感染力强等特点。其发展流传至今,在各个传播要素的相互作用下,经历了一个非特定性的发展历程。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各个要素分别进行分析,了解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发展传播过程的规律以及在不同时代各个传播要素发生的细微变化,以综合表现出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对文学发展的突出贡献。
关键词:古代通俗小说;传播要素;发展历程;分析
一、前言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一般以叙事的结构形式,述写了古代不同朝代下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大多以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托,展示出当时历史文化熏陶下的社会百态。中国古代通俗小说流传发展至今,因其小说文体本身具有故事性、通俗易懂等特点,得到传播者与传播对象的喜爱。古代通俗小说在传播者、传播对象群众、传播方式等要素的相互作用下,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且不特定的发展过程。下文分别对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传播过程、传播者与传播对象、传播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二、对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传播过程的分析
起初,中国的通俗小说。是由宫廷传出,具娱乐性、趣味性为特点。后经历民间说书,书面记载等传播趋向。这种趋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整体局势。在魏晋六朝时期,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处在萌芽初期,大多以传说为主体,内容近乎全是以人物奇特行为或影响巨大的语言为填充,或以离奇怪异件为内容致力侧重点。到了唐朝,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写作手法得以延续,并取得一定发展与突破。涌现出大批的小说作家以及大量的小说作品,尽管其内容主体还是大多以虚构的人物事件为载体,但不得不承认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发展在唐朝确实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例如《李娃记》、《海山记》、《迷楼记》等作品都已流传至今。而魏晋六朝的通俗小说,在现今就很难被查找翻阅到。到了宋元时代,基于历史的延伸下,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写作手法与特点得以继续传播和流传,从现今所保存的古代通俗小说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传播过程是沿着小说的写作方式被流传至今的。我们从宋元时代的《三言》、《二拍》、《清平山堂话本》等通俗小说作品中也能轻易看出,人们终究还是习惯以奇特的手法,对人物及事件加以虚构进行夸张。甚至到了清朝,亦是如此。例如,《说岳全传》将其人物相互的奇异斗争写成为它们的前世宿怨所致,《红楼梦》在开篇时,就将宝玉神化为女娲补天下的石头,此在文中宝玉也曾提及“男人都是泥做的”,“女人都是水做的”。
三、对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传播者与传播对象的分析
在魏晋六朝时期,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传播者一般为民间说书的口技表演者或业余爱好人员,那时的传播对象群体因读书不多,识字少。使得传播者在说书表演时对小说进行白话,俨然教师教授等角色,他们通过对通俗小说进行解说,添加自己独特的艺术娱乐方法,使得古代通俗小说增加了趣味性,娱乐性。通过民间说书等传播者的影响,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得以传播流传,且范围越来越大。随着古代通俗小说的传播与不断发展,从事说书等传播者数量越来越多,传播者的扩散范围也越来越大,甚至在宫廷也存在有大量传播通俗小说的唱说艺人。
随着古代通俗小说的传播发展,其传播者的专业职业性越来越强,他们慢慢朝着职业说书人的水平发展,不再只是胡同巷子里的说书先生。随着社会发展与传播对象的知识水平不断提升,中下层社会开始涌现出一些对中国古代通俗小说进行书面记载的传播者,使得社会中层平民百姓占据了传播对象的很大一部分,从而传播对象群体的范围与数量也不断增加。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传播除了说书艺人,戏曲艺人等传播者还有书籍媒介等传播方式。人们一般通过直接购买,租赁书籍来阅读小说,或通过听书,听戏来对其进行传播。此时通俗小说传播对象群体对传播者的要求达到历史最高,不但需要具有专业的说唱能力,还需有独特的艺术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个人魅力。
传播者和传播对象群体的变化发展,增加了古代通俗小说的传播水平,虽不能原封不动将古代通俗小说的艺术本质得以传达,但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才使得中国古代通俗小说流传至今,并具时代印记与风采。
四、对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传播方式的分析
(一)评点传播方式
评点传播方式作为古代人民群众对作品文章进行研究的重要方式,是指其阅读时标记出自己对文章某些重要部分的理解,对作品的中心思想与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分析,加以记录。能更好的帮助人们进行阅读,也能帮助说书职业人在表演时对小说进行有效解说,增大感染力。
(二)托名传播方式
顾名思义,托名传播方式是指通过“名人效应”来扩大传播范围:直接招揽顾客购买书籍,增加作品阅读量或拉来顾客增加听众人数等。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传播方式突出了通俗小说作品的商业价值。当时明清时代的说书领导人就充分利用了这一传播方式的特点,扩大了通俗小说的传播范围,并使得一些名气不大的作者,撰写的小说作品得以传播流传。
(三)图文传播方式
图文传播方式指在通俗小说书籍作品中进行插画,图片对文章内容有一定的指导性,能清晰明了的直接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意思。给人形象生动的視觉感受,为通俗小说书籍增加色彩。也因此,该传播方式成为明清时代传播古代通俗小说普遍采用的方式。
(四)选本传播方式
明清时代通俗小说作品繁多,说书领导人为了对作品进行甄选,挑出有名的通俗小说作品或影响力大且适合进行说书的小说,进而出现了此传播方式。说书领导人采取该传播方式时,使得一些不太知名的小说作品通过选本得以解说,传播,流传。某一程度上,选本传播方式对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作品起着取其精华的作用,且增加了中国通俗小说的影响力。
结束语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通俗小说流传发展至今,为传播者、传播对象群体、传播方式等传播要素合力的作用成果。每个传播要素都扮演者历史要求的角色,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将按照非特定规律的轨道继续发展流传,只有对这些传播要素进行不断分析,才能使得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在文学发展史上取得的艺术成就得以进一步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齐洲,陈文新,张三夕,程国赋.“中国通俗小说史”笔谈[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31(01):1-15
[2]温庆新.《中国小说史略》有关古代小说仿拟现象的小说史叙述[J].学术研究,2017(07):152-158+178
[3]刘翠.新媒体时代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创作——评《文学与文化传播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8(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