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读者来信

2018-08-06 20:28丁路
世纪 2018年4期
关键词:张元济敬佩知青

(日本)丁路

《世纪》编辑部:

这次碰巧住到思南路113号莫泰酒店,散步到《世纪》编辑部所在地,看到墙上的铭牌,原来这里是著名杂志《世纪》的孵化室! 我不知不觉走了进去。门卫师傅问我有什么事?我说:“去杂志社,请问在哪里?”他看这对年老夫妇不像盗贼,就说,往右拐后面那个房子。黄色而别致的小楼房有点西洋风味。楼下又遇见一位很像编辑的男士,他热心告诉我楼上第二个房间就是。我没带任何介绍信,冒昧地敲门了。我第一感觉,这里的人有教养,善意待人,没有戒心。妻子说,早知道这样,路过大阪机场小卖店买点什么带来多好。

我住的旅店下边有个报亭,大概是顾客太少,上锁了。全世界书店都不景气,大量倒闭,或兼卖杂货维持着。网上有大量不花钱的视频、小品,花花绿绿。谁花钱买书看呢? 福州路街边小摊大削价卖莫言小说。店内的书堆成山、论斤卖。在日本,写“短歌”的诗人是穷人(低端人口),他们自己组织起来,自己掏腰包出诗集,自己买了赠送亲友,互相欣赏,这也是一种活法,就像我们这里跳街舞打麻将一样。不过我觉得,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金矿,金子总会发光的,与市价无关。矿山是要有人勘探保护的。14亿人的大国,你们的工作是令人敬佩的。

回到日本后,我读完了贵社赠送的2本《世纪》中的1本(2017年第5期)。是用每天上下班电车的15分钟,每天3页的速度,从头读到尾的。我是搞电气设计的,历史懂得就更少。

头一次读《世纪》,大致知道了1月5日那天冒昧闯进的那个没牌子的不起眼的小屋是干什么的了,原来那里挤着几个编辑,编出的是一种重量级水平的刊物。邻室的乒乓球臺是你们唯一可以活动身体的地方。大概午饭就是电脑旁的盒饭吧。怪可怜的(其实我也是这么过了大半辈子的)。如果我还有机会去上海,想带把巧克力,让你们尝尝他乡的味道,让你们的眼睛歇息一分钟。

杂志挺精美的。纸是上等的,厚实、坚挺。文字清晰、大小正好。当今的市面,杂志不卖广告的很少见,而《世纪》广告极少,仅封底有广告也是大方干净。《世纪》里面没有一篇品格不高的文章。没有市侩的街头尘土,没有墙头草式的投机软骨。

李景瑞的“内疚”,使我第一次知道世上还有人这样诚恳地坦白当年荒谬的人,我敬佩这位退休的出版社长!也敬佩编辑敢于刊登“反右运动”的反省文章。

《赫鲁晓夫时代的垦荒地》有一点知青、田园的味道,使我想起50年前东北插队的山野。

《两封有特殊意义的张元济书札》两文,为我解开了一个谜团(2011年我以丁力为笔名在上海三联书店出了本知青小说《黑龙江边的狍子》,网上查到被张元济图书馆收藏),当时想张元济不像是地名,但这个历史人物是谁呢?

先语无伦次地写到这里,等3月份读完2017年的第6期,再写感想。因为快春节了。先祝大家愉快幸福!

来自远方的电子信 丁路

2018年2月7日

猜你喜欢
张元济敬佩知青
不以资历选人才
慈禧逼出近代杰出出版家
张元济“犯傻”
把根留住
我敬佩的一个人
借生活点滴,表敬佩之情
知青博物馆:激情燃烧的岁月
李姐和她的湖南知青网
写写我最敬佩的人
二十世纪中国早期函授教育的创始者——张元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