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18-08-06 12:52刘颖颖
魅力中国 2018年18期
关键词:人性美美的情感

刘颖颖

摘要:语文科学的教学主要运用的是理性,而艺术教学则主要运用的是情感,以情感人。感情所沉淀的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直接影响着审美情感的意义和价值。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更是人与人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要求将科学美、思想美、行为美熔为一炉,师生双方都是教学美创造过程的参加者和感受者。讲一堂好课,无异于品一杯香茗,余香绕嘴,三日不散。听一堂好课,更是一种美的享受,一堂课往往使学生几年、几十年不能忘记,有时不仅影响着他们审美观念的形成,甚至对其品德的培养、未来人生的规划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高中语文;美育渗透

高超的艺术化教学表现在教师用形象的语言、从容的教态、精美的板书和多变的教学节奏,根据学生的爱好把教学内容鲜明、生动、有趣的表述出来,并能从审美角度对教学进行处理,使之具有美感,学生能在课中得到美的和娱乐性的享受。

热爱美、欣赏美、追求美是每个人的天性,美无时无刻不在激荡和净化着我们的心灵。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生活中因为有了美,人们才感受到了人间的美好。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以美的教育、美的熏陶,并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影响着学生,那么我们的教育将是美好的、健康向上的,从而受到学生的喜爱。

一、要躬亲示范,体现人格美

人格美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呈现,表现为一种吸引力和影响力。—个出色的教师,他的人格魅力就在于他能使不具有审美眼光的人拥有一双发现真善美、感知真善美的眼睛,使不具有审美心灵的人成长出一颗同美的节拍跳动一致的美的心灵。说到底,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师身上那种艺术化的吸引力、感染力等征服人心的力量的总称。

教师那种高昂的理想精神、虔诚的敬业态度以及为达成教育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本身就是鼓舞学生好学上进、奋发开拓的无声召唤。教师的为人处世、治学态度、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学生的注目,而且会对学生产生直接乃至深远的影响,教师活动的示范性决定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规范之一。古人云,“以身立教,其身亡而其教存”,反之,“其身虽存则其教已废”。

二、要细心品味,再现自然美

大自然是位神奇的造物主,它造化了秀美的山川河流、花鸟鱼虫等,滚滚长江、滔滔黄河、巍然屹立的峰峦、天地万物莫不涌现在作者的笔端,因此在阅读文章的时候,犹如观看大自然的妙笔,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神奇,使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美的世界中得到充分的享受。

在阅读我国南朝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时,富春江上那雄奇秀丽的景致尽现眼底。“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这里,山之奇、水之异带给人美的想象,大自然的美妙令人神往。

又如,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能使你领略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乱石穿空,惊滔排岸”的豪壮之美;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能让你陶醉在淡淡荷花的恬静之中;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也同样能给读者另一番美的享受。

三、要蕴含深情,感受人性美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人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为浓浓的情感每所打动。因为美的事物能够激起人们的爱慕、喜悦之情,更具有感人的力量,所以我们要从文章中感受情感美、人性美。

唐代詩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千百年来拨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弦,却经久不衰,它的魅力就在于,诗中亲切而真纯地吟诵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唤起普天下儿女们多少深挚的忆念。

朱自清《背影》的美在情真、情深。如果不用心去感受这篇散文倾吐的感情,就很难品尝到流露在字里行间的作者对父亲的挚爱,更不会有美的感受。这背影是一个充满一腔爱心的慈父形象的缩影;这背影是浸透“我”理解了父亲的举动,表达“我”尊敬、感激、思念的一尊雕像的影子;这背景,是催人泪下的身影。事非经历不知难,情非感受不知味。朱自清先生以自己的切身经历于感受为我们留下了一篇至真至美的散文,它将沐浴着后人,昭示人们珍惜亲情,珍视一切。

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让我们看到了云南歌会的纯朴自然,气势壮观,它融自然、人生、社会于一体,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泥土的芬芳,展示了云南特有的纯朴自然的风俗人情之美。作家对生活、人生的爱,感染着我们去热爱生活、歌唱生活。

四、要画龙点睛,领略哲理美

文学不仅要有感性认识,还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深入情感,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哲理美会叫读者叹为观之。比如:读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会让人领略这样的哲理:莫为曲折所阻,勇敢走进曲折,定会到达新的天地;读到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会让我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读了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你就会悟出,凡事要获得成功,不仅需要“力”,还需要“物”,更需要“志”。像这样“寓理于景”、“寓理于事”的文章,还有许多。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要把美育渗透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贯穿教学的始终,不仅要做到以情感人,更要以美悦人,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在认识美、欣赏美的同时,进而学会创造美。也就是说富有美感的教学,要麽让学生感受到美,要麽让学生联想到美,要麽引导学生去追求美,要麽启发学生领略到美。

猜你喜欢
人性美美的情感
打破平衡
情感
台上
美的校 美的人
人性美的“价值”最大化
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人性美探究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温暖的绝望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