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之痒变成三年就痒, 我们的婚姻怎么了?

2018-08-06 05:40石欣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男方夫妻婚姻

石欣

有关2017年离婚率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地区的离婚率高达39%,紧追其后的是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近年来,离婚的人越来越多,离婚的年龄也越来越小,似乎在这个几乎什么都要赶时间的年代,连婚姻这种一辈子的大事,都变成了快消品。

为什么我们的婚姻变得越来越短命

太流动。我国是流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总数超过2.45亿。在人口高度流动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人际交流机会,容易对婚姻或情感审美疲劳,并倾向于寻求更新鲜的感情,这便是导致离婚的原因之一。

太忙。有这样一个调查统计显示:上班时间越长,夫妻越容易离婚。摩登都市里,人们好像被高科技上了发条,待在办公室的时间远远多于家里。家则像是旅馆,夫妻的交流沟通少得可怜。在这种状况下,如果你对收入和成就的要求高一点儿,势必会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你对家庭看得更重一点儿,自然得接受没那么光鲜的物质生活。婚姻这回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太忙的夫妻,婚姻的温度自然低,离冻僵、冻死也越来越近。

太急。你今天可以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便闪婚,明天就可能为谁做家务这样的琐事而离婚。人们对待婚姻的态度,似乎因为这个浮躁的时代而变得越来越草率。面对婚姻头几年的磨合期,一些婚前缺乏了解的小夫妻开始招架不住,短短日子便举了白旗。我曾亲眼见到一对年轻夫妻一副好合好散的样子走出民政局,齐道“分手快乐”后,脸上的笑容倒像是庆贺。女方轻巧直言:“不合适就掰。”男方双手一摊:“就这样呗。”有时候,我们对离婚过于莽撞就是因为在结婚时太急不可耐,以为在父母的催逼下、大龄的焦虑下、寂寞的侵蚀下,匆忙拉上一个人就能填补生命的空白,这样的结局,必然是漆黑。

不爱。中国性学专家潘绥铭在接受《人物》采访时说:“最意外的是中国的婚外恋,无论男女,比例都在上升,尤其是妻子出轨的比例是全世界最高的。中国大约每3个丈夫和每7.5个妻子中,就有一个曾经出轨。”潘教授还指出,在调查中,中国夫妻只有30%是真心相爱的,剩下70%根本不爱,但是他们也照常过。这个数字乍听真是有点儿耸人听闻,细想颇觉几分悲哀。夫妻不相爱,不出轨才怪。三年不痒,可能是暂时平静,还可能是麻木压抑,但总有一天会爆发。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人们越来越经济独立,物质得到了满足之后便更渴望情感的依赖,也对失去了情感的婚姻越来越无法容忍。

太“听话”。一个常见的“歪理”说: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甚至不少父母在孩子的婚姻中扮演起了结婚助推剂和离婚催化剂:要么是乱点鸳鸯谱,逼着孩子按照长辈的意愿结婚;要么是越俎代庖,把孙辈当成儿女养,甚至造成儿女的夫妻矛盾。当边界不清的父母过度介入孩子的婚姻生活,很容易造成家庭成员间的冲突,由此引发的离婚也不少见。

太懒。目前,80后成为离婚大潮的主力军,90后成为后备军。人们通常诟病这两代人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唯我独尊。实际上,他们在原生家庭中是核心,但在组建新的家庭后,原来的核心地位便遭遇了挑战—你是宝,我也是宝。大家都做好了准备享受被疼爱的感觉,却似乎都没做好准备去关心别人。轰轰烈烈的恋爱后,一两年的柴米油盐便把往日的激情消磨得烟消云散。下班后,大家打开电视一起看电视剧已是极好,一个刷手机一个玩儿电脑的生活更为常见,人们似乎懒得沟通、懒得交流,遇到问题更懒得去共同面对。

离婚后,房子归你,孩子归我

有些婚姻,假模假样地经营着名利场;有些离婚,则真刀真枪地上演着罗生门。从上文提到的资深离婚律师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现在的人,在离婚时越来越“敢撕”,撕得也越来越难看了。

离婚,分割的是感情、财产和孩子。有的夫妻闹离婚,大到分钻戒,小到分卫生纸,一分一毫都必须算得清清楚楚。其实,倒不是他们真有那个闲心把一切家产都掰开数明白,而只是拿钱做个噱头,要以这种方式来表达积压已久的愤怒,宣布与对方划清界限。明明婚姻已经气数已尽,他们依然孤注一掷、撕破脸皮,非得让彼此生出厌恶来。

比如有的男方认为夫妻感情不和是造成离婚的主要原因,可女方不依不饶地控诉男方冷暴力,对待自己敷衍又冷酷,她完全忘记了每当丈夫说喜欢看新闻时,她总是一次次地泼冷水说新闻都是假的;而有时尽管女方诉求合理,有些强势的男方依然咄咄逼人,要了公司股权又要孩子的抚养权,最终可怜了孩子,不得不跟着一个控制欲爆棚的父亲生活……离婚的结果总是让人心力交瘁:这样斗智斗勇、撕破脸皮的两个人,还是当时办证时笑得阳光灿烂的那一对吗?

当离婚变快,你还敢“孤注一掷”吗

若论“三年之痒”怎么破,首先要明了,婚姻自主乃第一要務,不结没感情的婚。别扯爱情可以慢慢培养,培养出来的那叫习惯。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不一定是家人,生活在一起跟心心相印是两回事。

电影《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里有一段台词: “曾以为,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是孤独终老。其实不是,最糟糕的事,是跟那些让你感到孤独的人一起终老。”美国心理学家Arthur Aron博士设计过一个“爱上陌生人”实验:他让参与者两两分组坐在一起,用45分钟彼此提问并回答36个问题,之后互相凝视4分钟。实验结果发现:有30%的人表示,他们和同组参与者的关系比他们生命中和其他人的关系都要亲密,35%的人在问答过后开始约会,还有一对实验者在半年后就结婚了。最终得出的结论颇具人文色彩:发展亲密关系的关键,就是双方要不断持续和深入地相互坦白自己的内心。

几乎所有的鸡汤文都强调在婚姻里要理解、要包容,但也许更重要的是,我们得提前明白做到这些并不容易,不然很可能会因为彼此做不到理解包容而产生更多的失望和愤怒。如果特别难,不妨尝试问问自己为什么会有那么强烈的情绪反应。

有人在健康幸福的家庭里长大,他体验过爱,于是也有能力给予爱;可有人没能在早年的成长中获得足够的情感滋养,这时让他无偿付出爱,无异于让一个人给出自己没有的东西,未免强人所难—这便不难理解了,爱人不是父母,伴侣没有义务为你前半生的创伤买单,学习自我成长,远比抱怨另一半来得有效。

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人说三年之痒是现代化进程伴生的一种正常现象,是社会之痛。但社会恰恰是由个人组成的,说到底还是个人之痛。现在的人们对几年之痒这所谓的数字过于敏感,未尝不是暴露了内心深处对于亲密关系的恐惧和不确定。三年之痒并非普适真理,它的好处是提醒我们更认真用心地对待每一段感情。

美国诗人玛丽·奥利弗写道:“一个我爱过的人给了我一盒子黑暗。许多年后我才明白这也是一件礼物。”婚姻没有标配,它作为关系中的一种,不比别的关系更好,也不比别的关系更坏。并非婚姻激发人的天性,而是人们基于某种天性才选择了属于自己的婚姻。当我们有一天能对自己本身拥有更清晰和深刻的理解时,或许就能减少一些三年之痒的婚姻事故,增添一些天长地久的浪漫故事了。

猜你喜欢
男方夫妻婚姻
觉乃藏入赘婚姻中的两性关系
对婚姻的忠诚
自制
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样的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女方有第三者,离婚时男方能否要求女方过错赔偿?
男方家暴,女方回娘家,夫妻分居后离婚,女方算过错方吗
小孩非亲生,女方出走后男方可否把小孩送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