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培训开展情况分析

2018-08-06 05:20刘意抒蔡丽萍李建萍袁鹏群马丽萍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达芬奇机器人培训

刘意抒,蔡丽萍,李建萍,袁鹏群,马丽萍*

(1.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临床教学中心,上海 200433;2.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医教部教务科,上海200433)

达芬奇(Da Vinci)手术机器人是由美国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研发,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人手术辅助系统[1]。此系统融合诸多新兴学科,在微创技术的基础上将手术的精度可行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实现外科手术的微创化、功能化、智能化和数字化。该系统手术现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普外科、胸外科、心外科、妇科、头部和颈部外科等领域[2]。本院2017年2月26日落成并正式启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国际培训中心,为军内外专科医师提供安全的虚拟现实模拟培训平台,打破以往需赴国外培训的制约,这对加快我国手术机器人医师人才的培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长海医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国际培训中心2017年2月26日至10月31日期间的110名培训学员为研究对象,培训后进行问卷调研,问卷调查包括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情况和学员对整体培训效果的反馈评价,共收回有效问卷110份,有效率为100.0%。本研究遵循知情同意、保密、无伤害、不营利的原则,所有对象均知晓研究目的并自愿参加研究。

1.2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由网络学习课程、现场模拟课程和动物实验课程组成。网络学习课程是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与测试。现场模拟课程则通过机器人操作平台使用专业训练程序进行穿针过环、缝合海绵、电能量使用等模拟训练;掌握机器人打孔原则、机器人对接、镜头与器械安装、实物模型缝针练习,并进行机器人基本操作掌握与熟练度的考核。动物实验课程包括镜头与器械操控、组织缝合(单手、双手打结技术,持续缝合技术)、电能量使用、钝性分离练习、血管游离与结扎以及专科项目练习等培训及考核。

1.3统计学方法将数据导入到Excel 2016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

2 结 果

2.1学员的基本情况研究对象中男性103人占93.6%,女性7人占6.4%;年龄分布为30~68岁,平均年龄46.6±6.6岁;有高级职称学员104人,占94.5%,中级职称人员6人,占5.5%。学员以普通外科专业人数最多,达31人,占28.2%;其次为泌尿外科29人,占26.4%;胸心外科18人,占16.4%,其他专业32人,占29.0%。此外,所培训的人员中来自军队医疗系统有61人,占55.5%,地方医疗系统49人,占44.5%(表1)。

2.2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情况所有110名培训学员均进行关于课程内容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培训内容设置、课时安排、网络学习课程、现场模拟课程、动物实验课程、后勤工作和中心设备等满意程度(表2)。

2.3学员对整体培训效果的反馈评价通过培训和考核后,对110名培训学员均进行培训过程的反馈评价,内容包括是否有助于提高对机器人手术的认识、是否有助于掌握机器人手术的技能、是否有助于临床开展机器人手术、是否愿意继续参加/接受此类培训、是否达到培训预期效果、培训天数是否符合需要等方面(表3)。

表1 培训人员的基本情况

表2 学员对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培训课程满意度

表3 学员对达芬奇机器人培训过程的评价

3 讨 论

截至2017年5月,全球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装机量达3 745台,美国占总量的2/3,我国大陆共装机65台。2015年分布在我国各地的达芬奇机器人共完成手术11 445 例,其中普外科机器人手术3 021例,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5 332例。历年总计完成手术22 917例[3]。由于我国机器人外科起步较晚,医疗机构配置手术机器人台数较少,有条件接触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外科医师人数有限[4],尤其是以往国内没有相关培训基地,专科医师不得不去境外培训,使得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专业人才的培养遇到瓶颈。

本院自2017年2月以来成立大陆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国际培训中心,已经开展军内外110批次培训教学任务,培训人员中,平均年龄46.6±6.6岁,其中高级职称占94.5%,涵盖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胸心外科等10个专业学科。

本研究发现学员对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培训课程的满意度普遍较高,对培训内容的设置、教学保障工作和培训中心设备等方面满意率分别达到100%、100%和90.0%。对动物实验课程、现场模拟课程以及网络学习课程的满意率分别为100%、96.4%和87.3%。其中有12.7%的学员对网络学习课程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的学员认为网络学习课程的设置并没有完全体现网络课程的便捷性和同步性,培训学员可以在培训前期通过互联网渠道预先完成网络课程的学习,同时将学习中的问题带入培训现场,通过实际操作或现场讨论交流从而解决问题;有的学员已经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方式,表现出对网络学习课程的不适应。此外,仅有79.1%的学员对培训课时的安排表示满意,出现该情况可能的原因,一是现有的培训课程只是指导如何利用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操作的培训。无论是哪个学科,培训内容都是相同的,并没有设置专科培训项目;二是由于实地培训时间仅为1天,整体课程安排时间较为紧密,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短时间内消化课程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三是由于机器人手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培训学员存在许多疑问和困惑,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缺少专题讨论交流的环节。

本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学员经过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培训后认为,对于提高对机器人手术的认识、掌握机器人手术的技能均有很大帮助,有助于今后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尽早开展机器人手术。调查发现90.0%的学员对培训效果感到满意,能达到预期效果;其中92.7%的学员表示愿意继续参加或接受该类培训,这充分体现学员对整体培训工作的肯定和评价。值得指出的是,有24.5%的学员认为培训天数过少,导致课程时间紧、内容多、交流少,不能很好地满足学习手术机器人相关技术的需要,建议适当延长培训时间。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培训工作主要面临培训时间较短、课程安排欠合理、培训课程标准缺乏、培训手段单一以及教学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根据本研究结果结合实际培训情况,针对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培训进行一些创新性的探索和思考。

3.1制定达芬奇机器人标准化培训方案采用“网络-实地-网络”三阶段培训模式。第一阶段是网络在线理论课程学习,主要在实地培训前期完成,内容主要是对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和基本设备的认识和掌握,包括达芬奇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指令;手术间的设置;患者的安置和准备;达芬奇机器人的优势和不足等。第二阶段是实地操作培训,采取手把手指导的方式,先进行基本手术技能训练程序,如穿针过环、缝合海绵、电能量使用、机器人打孔原则、机器人对接、镜头与器械安装、模型缝针,随后进行动物实验,包括镜头与器械操控、组织缝合、电能量使用、钝性分离练习、血管游离与结扎以及专科项目练习等培训。第三阶段是网络互动交流,利用互联网和微信建立交流平台,采用文字交流、语音交流和视频直播交流等形式开展培训经验分享、手术技巧分享、临床案例分享以及人文情怀分享等,逐步建立沟通合作、互学互助互惠的学习交流机制,一定程度上解决课时紧、交流少、内容多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在培训学员之间、学员和教员之间开展高质量、多样化的教学互动。

3.2建立高水平的达芬奇机器人培训师资队伍整合教学力量,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确保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培训质量的根本保证。在培训过程中,优秀的师资队伍包括其知识构成、治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对培训学员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并直接关系到培训质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团队,创新教学方法及模式是保证学员培训质量的重要环节。本院培训中心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颖浩教授为主任,汇集一批优秀的医学教学人才,包括国家级教学团队、长江学者、973首席科学家等在内的各级别专家教授、科研学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由其组成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师资团队定能充分发挥名师名医名家的名牌效应,在学员培训质量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应该尽快组织力量编写有关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培训教材,以填补国内相关专业的空白。

3.3构建达芬奇机器人培训学员电子信息库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电子信息库是记录和管理在培训过程中关于学员培训目的、培训安排、培训活动、培训成果,并且对培训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的一种集合体[5]。每名培训学员以一个文件夹的形式收藏其个人信息、理论学习情况、手术技能学习情况、技能应用成果情况及其培养反思报告,全面记录和评价学员在整个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培训周期内的各个环节情况和结果反馈,充分体现培训管理数字信息化、规范化和教、评、学一体化的特点。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培训项目的开展为推动外科微创手术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本院不仅要立足于完成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培训任务,还要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核心作用,将其打造为复杂术式、新术式的演练平台及研究创新基地,这对未来远程外科手术专科人才培养,提升海洋军事医学研究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猜你喜欢
达芬奇机器人培训
轻松做完大手术——聊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达芬奇想飞
手术室的“阿尔法狗”:达芬奇机器人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