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斌
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反应。当一个人面临着一件重大的事情前,总会出现一些焦虑不安的情绪和心理,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例如,对于一个学生来讲,考试,尤其是决定命运和前途的高考,总会产生焦虑情绪和惴惴不安的心理。又如,初次登台演出的演员,或者结束原先熟悉的工作,即将调任到新的工作岗位,接受新的自己不太熟悉的工种等,都会因为心中没底而产生焦虑情绪。由于这种焦虑情绪为一过性的,很快就会消失。因此,属于正常范围。
而焦虑症则不同了。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中心症状,呈急性发作或持续发作形式,以焦虑、紧张、恐惧以及植物神经活动障碍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神经症。
焦虑症与正常人面临特殊处境或当事物影响到自身安全时(如面临地震、水灾或重大考试等)所发生的焦虑、恐惧情绪有所不同。焦虑症是不限于特殊处境,无任何原因,在任何情况下都可发生的,而且持续时间很长,即使致病因素去除了,焦虑却依然持续存在。
焦虑症患者的性格,大多怯懦,易惊慌,好羞涩,多敏感,对任何新事物均表现为惴惴不安,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在这种不良的性格基础上,如果遇上不幸甚至是不愉快的事件,或者遇上其它一些精神因素时,就很容易罹患焦虑症。
焦虑与遗传因素有关。在单卵孪生子中,两人均患焦虑症的几率为50%,焦虑素质为65%。这一情况与双卵孪生子相比较,有着显著的差异性。在焦虑症患者的家族中,患有同样疾病的人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医学科学研究人员发现,即使是具有焦虑素质的单卵孪生子,出生后由于生活条件的不同和精神因素的不一样,其发病率和病情的轻重程度也不一样。因此,不少人认为焦虑症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得了焦虑症以后,主要表现为焦虑、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运动不安三大症状。按照起病形式和病程长短,焦虑症可以分为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种。
急性焦虑症起病急,病人痛苦地感到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紧张、恐惧和难以忍受的不适感觉。病人“预感”灾难将至,担心可能死亡。在这种惊恐心态下,病人不敢活动、惊叫、呼救,直到发作减轻或缓解后才开始活动。急性焦虑发作时,常常伴有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症状,病人感到“心脏跳到喉咙口”。由于呼吸过度,使血中碱性成分增加而发生手足麻木、头发胀,甚至肌肉抽动;出现胃肠道症状时,病人感到上腹部不适,甚至腹痛,大小便紧迫感。病人觉得脸红、发烧、出冷汗、手足发冷、手指微颤,部分病人发生晕厥。运动不安的病人,常会不安地踱来踱去,双手做些无意识的小动作,或搓手顿足,握拳弄指。即使坐着,也手脚不停,不能保持完全安静。病人眉头紧锁,惊恐叹息。这些运动不安症状,与焦虑程度呈正比关系。此外,病人还有多种形式的睡眠障碍,或入睡困难,或早醒,或睡眠浅,易惊醒,醒后有如未曾睡着的感觉。
慢性焦虑症焦虑发作持续时间较久,且焦虑程度时有波动。病人终日紧张、敏感、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情绪易激惹。病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以致感到工作困难。病人对任何事情均丧失兴趣,对自身健康状况忧虑重重,对躯体不适过分敏感并因此而产生疑病观念。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常可在胃肠功能等方面表现出来,使病人感到胃肠不适,胃区烧灼感,腹胀、打嗝。有的病人表现为头痛、颈背肌肉痛、口渴、咽干、喉部梗塞感。甚至阳痿、早泄、月经周期紊乱、性欲减退等症状也较为常见。此外,运动不安和睡眠障碍,也是慢性焦虑的常见症状。由于病人对焦虑症状和躯体不适的精神负担过重,需要倾诉,从而整日纠缠不休地向医生详述病情。
焦虑发作的程度和次数,个体差异很大。有的患者一生中只有数次发作,而有些病人却不然,几个月、几周甚至几天内反复发作,或者一日多次发作。一般而言,严重者仅少数。
急性发作者起病急,病程短,仅持续几小时甚至数分钟,当然也有持续几天甚至数周的。多数患者,发作过后恢复如常人。有过重复发作史的病人,往往惴惴不安,担心以后再复发。慢性焦虑症病人病程迁延,治疗起来有一定难度。不过,大多数病人均不会丧失劳动能力。
焦虑症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尤其应选用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为主。这类药物对急性焦虑发作疗效显著,而对慢性焦虑,则药物疗效不够理想。不过,为了便于能进行心理治疗,适当服些抗焦虑药物还是必要的。自我松弛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等各种形式的放松治疗,对焦虑症均有一定作用。至于解释性的心理治疗,只要病人能接受和相信,都可产生良好的疗效,有时候甚至还会发生奇迹般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