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柴帆 特邀记者 李丁
江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结合实际另辟蹊径,依托江南大学的学科优势,开拓出一条以点带面、深化加工、整合优势资源的道路。他们深挖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了产业升级、农民增收与科教提升的多赢局面。
无锡的七月,骄阳似火。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镇湖滨村委会主任许健康,头戴草帽,沿着鱼塘边走了许久,汗水从草帽中流了下来,顺着他的面颊,打在衣衫上,湿了一背。七月正是蓝藻生长爆发的高峰期,一旦鱼塘爆发蓝藻,一年的努力就打了水漂。往年的蓝藻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健康。看着今年鱼塘里的水干净清澈,许健康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深入实地,以点带面辐射周边
蓝藻是鱼塘“杀手”,多发生在夏季的6~9月,由于蓝藻繁殖过盛会抑制其它藻类生长,造成溶氧、pH值等变化,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大量耗水中氧气而导致鱼虾的大量死亡。有些蓝藻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藻毒素,直接对鱼虾类产生毒害,甚至中毒死亡。
许健康说:“刚开始的时候,和普通的散养户一样,鱼塘每年夏天都被蓝藻问题所困扰,不仅水质不好,还影响产量,那时候愁的每天睡不着觉,天天只想着如何能把蓝藻减少一些,根本想不到,有一天这里的水会这么清澈。” 他口中的鱼塘是和桥镇环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始建于2015年,基地面积2500亩。
湖滨村养殖基地的蓝藻爆发问题,引起了当地农业局的重视,在他们的带领下,许健康找到了江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 “新农院”)里搞水产养殖的专家,请求他们给与技术支持。
2017年7月,新农院的专家团队赴宜兴市和桥镇湖滨村进行水质检测、技术指导、物化发放和养殖培训,全面开展蓝藻防治工作和推广绿色养殖。
为防治蓝藻爆发,新农院用绿色生物制剂,帮助基地养殖户改善养殖的水体环境,防止病死鱼的发生。微生态制剂是指运用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无害的益生菌或益生菌的促生长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制剂。它作为遵循生态环境自然循环法则的无公害制剂,它除了能持续产生各种酶类降解残饵、粪便外,还能产生各种抗菌肽、功能因子等,抵御有害病菌,提高养殖生物的免疫力等。
在新农院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基地逐步把绿色养殖模式用于水产养殖,鱼塘消毒全部用绿色生物制剂,并种植水草以净化水质,使用有机饲料,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因为无公害,不使用抗生素,基地申请了农业部的绿色养殖项目,通过养殖无公害鳊鲫鱼,实现年产值7000万元左右。“为了这个鱼塘,专家们付出了很多努力,在我心里,鱼塘能有现在的样子,多亏了新农院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许健康说。
以点带面,是新农院在农技推广中探索出的模式。以基地作为新农院的试验点、示范点,新农院通过基地的示范作用将实用技术、生产模式逐步推广到整个区域,以基地这个“点”带动了整个区域这个“面”。以净化水体促进水产养殖的方式为例,为了把相关的经验和技术推广给普通散养户,在宜兴市农林局、和桥镇农办、湖滨村委会的协助和支持下,新农院成功举办第一届绿色养殖培训活动,50多位养殖示范户参加了培训。
通过绿色养殖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新农院为合作社和农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科技示范村从业农户户均增产或增效达10%,重点指导科技示范户,培养村级农技员1人,受到了示范户普遍欢迎。
发挥学科优势,整合资源带增收
“新农院的成立主要是响应国家政策,但在做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新农院对连接高校与农户有很大的帮助。”新农院常务副院长张梁说,“我们与其他新农院有所不同,因为学校的食品是优势学科,所以,新农院在产后加工方面技术比较突出,主要以食品加工为主,物理网工程、微生物等其他方面为辅,通过新农院把学校的所有学科都整合起来,以此来带动无锡周边的农业经济。”
2009年,江苏省为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推进农科教结合,以组织专家驻村深入开展服务为手段,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宗旨,以促进农民增收、增效为目标。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江苏省科技厅、农委及财政厅联合组织在江苏省范围内,启动实施了“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
江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于2014年2月24日正式成立。新农院成立后,承担了无锡市范围内的“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在全面深入分析和调研宜兴市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优势,新农院经过层层遴选,选派五名农产品加工及相关专业科研人员组成专家工作组,分别结合宜兴市特色产业开展具体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项目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对象主体,是农民这一特殊群体,技术、知识水平较低,新事物领悟和操作能力不强。如何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尝试转变现有“校企”模式为更具实效的“挂县”模式,成为首批专家驻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挂县”项目前期数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截至目前,新农院的“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已连续滚动实施近九年。每三年,新农院会根据项目的实施情况,更换一批新的扶持点,“通过我们与示范点的你来我往,不断的实践和努力探索,新农院成就了两大创新。”张梁说。
创新技术推广体系。专家组通过大量调研与走访,成功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面向农村、农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成果推广合作的方法体系。体系的直接受惠产业方向,包括“青梅”、“水芹”、“设施蔬菜”、“加工蔬菜”、“长毛兔”、“茶叶”、“樱桃番茄”、“草莓”、“葡萄”等多个宜兴市特色产业,极大地提高了产业的技术水平。在实现产业技术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为农村、农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创新项目实施主体。学校专家组在充分总结和分析宜兴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创新地将项目的实施主体定位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同类农产品个体生产农户自愿组成的互助性经济主体。相较企业除在技术、信息共享方面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以外,尤其对产业生产导向和有限资源优化配置,发挥着十分显著的积极作用,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产品加工技术服务和推广对象,具有十分突出的主体优势。
〉 茶厂一瞥
〉 江南大学新农院专家察看今年葡萄挂果情况
专家组通过在合作社建立分布式技术服务站,将与产业相对应的成熟技术、成果等“无轨并网”到合作社已有技术、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在农户、示范户等获取相关技术、成果的第一时间,技术服务站提供专家面对面咨询、讲解乃至示范演示等,有效保证农民了解相关技术并真正落到实处。
目前,新农院已在宜兴地区建成青梅、水芹、设施番茄产业示范基地各1个,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成分布式技术服务站9个。
强化加工,提升产业创新力
张梁说:“办新农院的关键在于提高产业效益,帮助农民增收。”以宜兴市归径铜山茶场为例。茶场成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位于新街街道铜山村,是宜兴乃至江苏省有名的老企业,江苏省茶叶协会团体会员单位。目前,共有近200户种植农户和技术人员。
茶场海拔200米以上,种植面积300多亩,配套两个现代化加工厂,厂房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茶场主要种植茶树有阳羡绿茶、红茶、白茶三大系列。另有约100亩乌饭树种植,年加工生产能力450余吨。
祝传东是茶厂的技术人员,从茶到乌饭树(楠竹)的产品开发,新农院的老师先后与祝传东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技术交流。乌饭是江苏的特色食品,由于其工艺原因,全国只有江苏可以制作和生产。2014年,新农院开始针对茶厂种植了六年的乌饭树,开始进行产品研发,当前,已经研发出乌饭米糕、乌饭酒等副产品作为茶厂的技术储备。
此外,根据茶场实际情况,新农院专家组以培养村级农技员与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推广为手段,使得“三新”入户率达98%,与科技示范村从业农户户均增产或增效达15%。建成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站1个,培养村级农技员1人。
张梁表示,除了江苏范围内的帮扶指导,新农院在内蒙古、河南等地也有不少示范合作项目。“在今年11月份的校庆期间,我们将牵头举办‘产教融合论坛’,同时成立‘一带一路沿线食品高校联盟’,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进行技术输出和交流”。
培育职业农民,以新带旧脱贫致富
宜兴市颖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涛是土生土长的宜兴人。2000年,张涛放弃了经营多年的化工厂,在宜兴周铁镇下邾村包下100多亩荒地办起了农业生态园,成为设施农业大户。他专注于研究葡萄种植,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建起大棚设施,引入50多个葡萄品种进行试验栽培。
为了让葡萄种植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张涛和江南大学新农院的专家老师展开合作。在江南大学新农院的专家老师帮助下,张涛从葡萄保鲜运输找到突破口。通过保鲜技术,张涛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户扩大销路,葡萄运输到更广的范围。
杨杰是宜兴市远望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农业园区做了农业技术人员。年少的他似乎并不满足现状,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积累后,杨杰从承包2亩地种植番茄开始发展,依靠自己的所学和长期在农村积累的生产经验。
1.在宜兴市农林局、和桥镇农办、湖滨村委会的协助和支持下,成功举办第一届绿色养殖培训活动。
2.新农院专家在养殖点进行水质检测、养殖环境监测,以及蓝藻风险评估。
2014年,在宜兴市农业局的推荐下,杨杰与新农院研究物联网的老师茅正冲进行了对接,其合作研发的“有机樱桃番茄大棚检测系统”技术,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借此,宜兴农业合作社实现国家发明专利零突破,他本人也被认定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成为宜兴市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
“以前虽然也与其他单位有很多合作,但大部分都没有效果。但和新农院的合作不一样,他们很实在。”杨杰说。“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茅老师16年带着学生,亲自给我们安装了适合的设备,并且间隔一段时间就会再来观察指导。”
茅正冲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量身定做,在其他农户看到效果后,能接受先进的种植模式和理念。农业与其他产业不同,容不得冒进,只有通过一步步落地和发展,才能形成现代农业格局。”
在与新农院的合作中,杨杰的示范基地辐射带动面积达2000亩,其主力产品宝石小番茄一项,已辐射带动农户达156户。他们种植的绿色生态樱桃番茄、甜糯南瓜、水果玉米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得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带动当地农民走出了传统农业,引入了现代农业,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之路。
此外,通过把现有村民闲置屋舍改造新办创意观摩型产品加工包装车间,选取周边村落内有特色的房屋打造番茄主题的休闲村落农家乐,开发基地游,采摘游,假日游、形成全村、全品参与,既节约了前期大量基础建设投入,又充分体现了以番茄为主题,把种植、加工、包装、体验、休闲与农民、农村、农产品有机结合到一起,串联成线,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发展。
张梁表示,新农院通过对当地示范户进行指导,培育职业农民,由他们辐射周边,不仅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更能推动当地的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