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春茶:乘着春风再出发

2018-08-06 10:38罗亮亮谌晗
当代贵州 2018年24期
关键词:水城县龙场文化园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罗亮亮 见习记者 / 谌晗

水城县依托独特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茶叶产业作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之一,多措并举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六盘水早春茶,喝着喝着,春天就来了。”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为“水城春”茶做出了最佳诠释。

“高山云雾出好茶”,“水城春”茶叶以色翠、质厚、香高、味醇广受茶友喜爱,“春未到、茶争春”早出芽的特点也赋予了“水城春”茶叶提前抢占上市的先机。

近年来,水城县依托独特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茶叶产业作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之一,全县共有茶叶种植面积8.02万亩,“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60143亩,2018年预计达产面积5.5万亩。

从“茶叶大县”迈向“茶叶强县”,“水城春”多措并举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乘着“春风”再出发。

搬迁户的“定心丸”

春夏之交到水城,在以龙场、顺场、杨梅、新街、蟠龙等乡镇为核心的茶叶主产区内,千山滴翠、青翠满谷,清香弥漫十里城。

走进水城县南部农业产业园区茶叶种植基地,茶农们或腰间挂着小篓手指上下翻飞采摘茶叶、或手持锄头为新开辟的茶园松土……

“我们的茶叶,一般在1月末至2月初茶叶即进入开采期,春节期间就可以喝上春茶。”南部农业产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晋儒豫说。

“针对我们贫困户,县茶业公司以150元/斤(独芽)进行保底收购。采完春茶,接着还要采摘夏秋茶,整个采茶过程从2月一直持续到10月。”抖了抖篓子里的茶青,龙场乡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李新芬一脸喜悦。

地处“云”端之上的水城县南部农业产业园区白族文化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因地制宜,依托茶产业下好易地扶贫搬迁“先手棋”——

“种苞谷洋芋不赚钱,种茶树才有脱贫致富希望。”看着园区基地里长势喜人的片片青叶,2017年下半年从顺场乡娘娘山村泥珠组“组团”搬迁到南部农业园区白族文化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黄定林不再为“明天”发愁。同家人一番商量后,老黄将自家五口人的8亩地尽数种上了茶树。

一边到园区务工,一边管护自己的茶园,一边到园区主办的技术培训班学习茶叶种植、管护、采摘、加工技术,一天忙得连轴转。“虽然忙,但我很开心。”老黄表示,今年他们家采茶收入应该能破万,年底一定要把“贫困”帽儿摘。

在水城县将茶叶产业作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的历史节点,像老黄这样紧跟大势主动作为,深度参与到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中来的“新茶农”比比皆是。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s)表达ADL评分、FMA评分,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近年来,水城县全面深化“三变”改革,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共有3286户11320人入股茶叶产业,去冬今春新增种植面积9488亩,开春以来,共计生产早春茶4.2吨,完成销售2.11吨,完成产值2772万元。

“小茶叶”变“大茶业”

龙场乡是“水城春”的主要原产地之一,从“苞谷满山坡”到“茶叶连成片”,再到如今的全市最大茶叶产业基地,是思想革命、产业革命结出的累累硕果。

青叶采摘回来了,无法就近加工、包装外销一度成为困扰水城县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难题。

为此,水城县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在杨梅乡、龙场乡、勺米镇、比德等涉茶乡镇建设了8座茶叶加工厂,布局清洁化、环保型茶叶生产流水线5条。计划改(扩)建现代化观光体验加工厂,新增培训中心、茶叶生产体验区、茶文化展厅及茶艺演绎区等配套设施。

5月9日,在隆隆作响的龙场茶叶生产车间,清洁化生产线上的茶青翻滚,杀青、萎调、揉捻……成品包装,一批批茗茶“出锅”,厂区内茶香四溢。

“加工厂二期完工后,年产能将达到500吨以上,足以支撑龙场、顺场茶园的生产加工。”水城县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锟谈及未来,信心满满。此外,该加工厂还能带动白族文化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30余名贫困群众参与就业,预计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聚力高质量发展、将小茶叶做成大茶业,远不止布局清洁化、环保型生产线这么简单——

水城县自主研发“微波杀青多用机”“卷曲形茶叶多用机”“环保节能型热风锅炉”;先后通过了“有机茶”“ISO9001”“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杨梅乡5000亩茶园示范基地提升改造(轮换种植)完成,实现自动喷灌全覆盖……

巍巍群峰满眼绿,遍地茗茶溢馨香。图为当地白族群众在水城县南部农业产业园区茶叶种植基地采茶。(姚咏 / 摄)

如今,依托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径,水城县茶叶发展成绩斐然。2016年,“水城春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授牌,水城县获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水城县同贵州师范学院、六盘水职业技术学校深入开展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对设计包装、产品价格进行调整;延长产业链,开发茶枕、茶饮料、花茶、药茶等延伸产品……

茶旅一体富百姓

游北盘江、登娘娘山、品水城春、吃茶叶宴……这是水城县南部农业产业园区负责人为记者描述的水城发展美好蓝图。

作为一个长期“吃煤饭”的国家级贫困县,如何真正实现在高山云雾中崛起?水城县的选择是茶旅一体化发展。

以水城县龙场有机茶加工厂为例,加工厂坐落于水城县南部农业产业园区白族文化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以娘娘山湿地公园为依托,与水城春湖相衬映,形成了“山、水、茶”遥相呼应,给白族风情茶文化小镇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厂区内,可供观赏“水城春”茶生产加工过程的游客通道已经建设完毕,茶企摇身一变成了景点。

厂区外,安置点750米白族风情商业街正以崭新面貌喜迎八方来客,5000米观光步道山间蜿蜒,茶园也成了景区。

白族文化和茶文化创意融合,万亩茶园同白族文化园安置点美美与共,片片青叶连接易扶搬迁贫困户脱贫致富路,水城县“茶”字越写越精彩。

行走在白族文化小镇,看万亩茶海,逛白族小镇,赏白族歌舞,宿茶主题酒店,其乐无穷。数据显示,白族文化小镇2018年游客人数突破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0万元,带动800户贫困户增收致富。

“下一步,我们将把茶叶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成集采摘、观光、体验、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纯自然生态园,结合少数民族文化,推动茶产业和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张锟说。

巍巍群峰满眼绿,遍地茗茶溢馨香。奋进中的水城县正着力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实现茶业发展的“接二连三”,一幅产业兴、农民富、农村美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猜你喜欢
水城县龙场文化园
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路径探索
论《龙场悟道
——王阳明与祖摩的故事》中的成长叙事
惠和石文化园
隐隐约约现条龙
——江津区现龙场来历趣谈
历史文脉及渠源文化的引入与表现
威宁小黄姜带富一方
试论文化园的宣传教育途径与作用
水城县荣获全国第二届“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活动多项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