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2018-08-05 17:56张泽敏
中国经贸 2018年14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张泽敏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发展,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和日常运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也不例外。良好的内部控制不仅有利于推进其全面深化改革,而且有利于促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提升经营管理。本文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重要性出发,分析其现阶段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探讨完善内部控制措施,以期对加强内部控制有所启发。

【关键词】事业单位;自收自支;内部控制

一、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重要性

实施有效地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尤其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内部控制有利于推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全面深化改革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逐渐转变为事业法人、企业化运作的行政管理单位。与一般行政事业单位不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不但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及政府部门行使行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同时还参与市场竞争开展企业化业务经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实现服务社会大众、经营自负盈亏的双重目标,就必须建立及实施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其重要抓手作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通过内控“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身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内部控制有利于促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提升经营管理

当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保障公益的前提下,积极创新自身管理、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竞争能力、经营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均有所提升。但与企业相比,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方面仍存在管理制度碎片化、不能有效落地、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就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梳理优化经济业务流程,系统性地分析单位在经济活动领域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通过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建立单位内部事项分类管控机制、组织制衡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堵塞管理漏洞,适应市场需要、消除风险隐含,实现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身事业可持续发展。

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内控思想观念不强

(1)管理层缺乏内部控制实施的内在动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虽然自主经营,但人事任命权仍由政府机构控制,许多管理人员思想观念陈旧、对市场风险欠缺足够的认识,依旧固守计划经济时期的决策方式,不对单位负责、只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而上级主管部门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经营管理通常只采用一些简单的经济指标进行考评,难以全面有效地评价管理人员实际为单位创造的经济效益,一旦内部控制出现漏洞,决策失误可能给单位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2)员工未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内控重要性。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是基于主管部门(上级机关)决定开展起来的,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还未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或知之甚少,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未能对单位员工形成强有力地约束,存在思想偏差,造成内部控制执行不力。

2.内控制度缺乏实效性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性质特殊、经营属于完全市场化行为,首先,在实际工作中,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并不适用财政预算、政府采购等一般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当前主管部门(上级机关)考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大多按照《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有关精神,重点围绕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等6个方面考核评价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是否建立健全,但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为满足主管部门(上级机关)的考评指标,直接照搬照抄,并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编写完善相应内部控制制度。其次,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相对于企业来说,在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绩效考评、资金使用等方面缺乏一些管理的方法和制度,内部控制未能发挥其效能。

3.预算編制与执行脱节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经费自筹,政府监管较为宽松,部分单位预算编制与执行脱节,经费使用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计划性。一是预算欠缺科学性。预算编制实行整个单位统一编制,并没有对其内部组织实施科学化预算管控,即使编制了预算,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如某一项费用预算不足就挪用别的预算支出,这不仅资金链极易断裂,而且影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正常业务开展及经营运作。二是预算欠缺计划性。单位内设部门预算编制各算各的上报,往往“预了再算”,在预算执行初期没有将事前控制工作做到位,从而导致预算超支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本应该节约的钱由于年初预算充足而支付出去,这不仅成本支出得不到有效控制、增加经营风险,而且不利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身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

1.强化内部控制思想观念

首先,树立全员内部控制意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全员要提高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积极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加强思想业务培训学习,持续增强干部职工的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风险意识及安全意识,持续督促干部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管理要求,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其次,健全内控激励约束机制。深化单位法人治理负责制,将内部控制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监督,层层签订考核责任状,特别是对关键的工作岗位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明确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采用日常管理考核(团队管理、业务管理、成果质检等)、综合能力考核(市场分析、管理能力、创新意识、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等)、绩效考核(资金回笼、预算执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的激励与约束方法,使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设机构、岗位乃至整体行为及其结果与单位经营管理目标始终保持一致,以促进内部考核与奖惩更完善、更规范、更科学,增强人员内控积极性。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是照搬照抄也不是推翻重建,应当根据单位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自身管理要求和经营特点,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系统性梳理,针对性建立各部门和岗位之间的制衡关系,集中形成一套既符合政策法规又满足内部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度与表单、流程紧密配套,明确经济业务的出发、记录、授权、处理和核算过程,明确各相关部门、岗位在业务执行过程中的职责和要求,保障制度、流程有效落实,切实提高管理制度对单位日常业务的指导效果,实现内部管理制度化。同时,在单位法人治理制框架下完善职代会制度,使职工尤其是科研、技术和管理人员有机会参与单位日常经营管理决策,并形成制度。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党支部民主生活会等组织形式,让职工充分行使其民主权利、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丰富及完善管理层决策,单位经营管理效率效益才能同步提高。

3.加强预算管理控制成本

加强预算管理控制成本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持续有效运转的关键。除了要高质量地编制预算以外,还需切合实际地合理制定预算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的编制程序、修改方法、执行分析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控制。第一,全面预算管理要与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结合。充分发挥财务预算在控制经济活动、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营效率、合理控制成本费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合理确定融资策略,防范和控制资金风险,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各项业务活动有效运行。第二,重构组织结构。理清单位内部管理组织,按照“分级授权、权责对应”的原则,将单位内部预算管理细化分解控制,授权各部门自行编制、制定预算分配和管理策略,将预算执行、业务回款、成本控制等指标量化纳入部门目标管理责任状及人员考核,强化成本控制及收支配比,并为激励约束考评提供依据。第三,建立预算管控信息系统。通过支出申请与审批的电子化,即时采集各类成本费用的信息,在精细化的预算中严格控制执行中的资金流出,各级成本费用的责任部门和归口管理部门实时掌握各项预算的开支情况,实现各级领导和责任部门成本费用“主动式管理”,资金“事前预算控制,事中审批控制,事后核算分析”全过程一体化风险管控,保证单位健康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 ,不仅发挥着服务社會的职能,而且参与市场竞争自负盈亏,推进其内部控制建设,完善内控管理环境,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加强预算管理控制,解决传统上事权不分、责任不分、效率不高、制度不全等问题,必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自身管理水平提升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奇.刍议内部控制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中的运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5(05):132-133.

[2]王玉娜.浅谈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研究,2015(05):60-61.

[3] 汤双榕.建立与完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6(29):66+68.

[4] 张云.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改革[J].中国市场,2017(36):190+192.

[5] 孙三梅.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7(03):103-104.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