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新苏黎世报》安德列亚斯·巴布斯特
几乎没有其他人能像伊涅斯塔和哈维那样充分代表传控,即不让对手碰到球的短传战术。这种战术似乎不需要前锋,因为球员把球传递到对方门前时,配合得非常完美。传控战术是西班牙足球的标志,但是随着西班牙队被俄罗斯队淘汰,传控战术也走到了尽头。
2014年巴西世界杯时,上届冠军西班牙队小组赛就未能出线,似乎已经昭示了传控战术的没落。传控战术让西班牙队获得两届欧洲杯和一届世界杯冠军,西班牙人很难放弃它。
但是,传控战术也存在很大问题。1/8决赛中,阿根廷和葡萄牙的控球率都高于对手,笑到最后的却是控球率不占优的法国人和乌拉圭人,他们通过快速反击屡屡威胁对方的球门,都取得了胜利。许多球队拒绝传控战术,这是一种务实的做法,人们并没有忘记防守战术。
现在西班牙队踢的不再是令人昏昏欲睡的倒脚足球,而是目标明确的改良型传控足球。
奥地利《标准报》沃尔夫冈·维斯格拉姆
大牌球队纷纷告别世界杯赛场,而一些非传统强队都有不俗表现。尽管如此,在世界杯足球赛近90年的历史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直是欧洲和南美球队,自始至终都是世界足球的两大支柱。德国、阿根廷、西班牙、葡萄牙等强队过早离开着实令人遗憾,但不要忘记意大利队和荷兰队连决赛圈都没进,而且他们都是栽在瑞典人脚下。
阿根廷为世界足坛奉献了真正的魔术师:1978年的肯佩斯和1986年的马拉多纳。眼下梅西在效仿他们。这几乎是一个教训:忘掉这些大牌球星吧,要认识到足球是场上11个人踢的,11个人团结起来而力量超过12个人,这就是团队的力量。“团队”有时也起相反的作用,德国队这次折戟小组赛,就是一个适得其反的结果。老队员挡住了年轻队员的路,世界冠军的教练团队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
美国石英财经网丹·科普夫
尽管中国男足表现不佳,但北京已为中国制定宏伟的足球发展计划,旨在通过大举投资培训,建造数万块足球场地并大幅提升参与该项运动的年轻人人数等,使该国到2050年成为全球一流足球强国。那么,中国的世界杯梦想能够成真吗?一份新发布的研究已给出答案:有可能。
经济学家斯蒂芬·希曼斯基和梅莱尼·克劳斯以经济聚敛理论为背景研究了国际足球竞争。第一,类似经济领域的聚合现象,弱队变得越来越好,有可能是全球化的结果。学习最佳球队的战术,聘请拥有最新训练技术的教练,鼓励球员加入水平更高的外国联赛,中国即便不大幅增加投资,也应该能提高足球水平。第二,國家队经常与周边对手过招,例如波兰受益于与其近邻且经济和足球都很发达的德国和法国。但中国并未获得此类机遇,与日本和韩国过招不同于面对意大利和西班牙。第三,中国体育文化或许太僵化和死板,在造就奥运冠军方面大获成功,但培养顶尖球星需要提倡创意、即兴发挥和个人主义,不知道在中国能否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