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榆
“铭心撷珍——卡塔尔阿勒萨尼收藏展”之“瑰丽梵星:印度高级珠宝展”精选展品之一的头巾配饰,印度,约公元1900年:夹扣:卡地亚,巴黎,公元2012年;黄金,银,祖母绿,钻石,珍珠;高11.7厘米,宽12.8厘米
据说,最早使用宝石镶嵌工艺是——将宝石镶嵌在兵器上,赏赐给最勇猛的战士。宝石代表了男性的刚强坚毅,是男人的化身。自从珠宝成为了财富的象征,男性就开始通过珠宝来展示地位。在中世纪欧洲社会中,教皇有权杖,国王有冠冕,家族有戒指纹章。这些都是珠宝。而在中国,皇帝的冠、冕、束发器、丝绦佩玉、以玛瑙翠玉为腰带、履上镶珠,而文武百官玉带、官帽、朝珠也都有珠宝的痕迹。
在前不久的故宫博物院“瑰丽梵星:印度高级珠宝展”上就能看到,在历史上,那些大宝石大项链很多都不是给女人戴的,它们缀在痴迷于珠宝的莫卧儿王公的头巾上,佩在他们的胸前闪闪发光。这不仅是因为爱美之心,更因为这些奢华而珍稀的珠宝代表着权势与财富。展览展出了不少为印度的王公贵族打造的各种奢华的珠宝,比如虎眼头巾配饰,制作于1937年,是为纳瓦纳加尔王公迪维加辛吉设计的,选用了由纳瓦纳加尔前一任王公拉吉特辛吉于几年前从卡地亚购得的一颗特殊的61.5克拉的金色钻石。在配飾中选用了长方形切割式钻石,将传统的印度形制转变为装饰主义艺术风格设计的杰作。这件令人印象深刻的头巾配饰是为了多种用途而设计的:配饰的上部分可以移除,这样就变成了胸针。
如果你不能想象出贵族男性戴着这些五颜六色的大珠宝是什么样的话,请参考这张印度邦主佩戴着总重约1000克拉的巨型庆典项链的照片,即使是黑白照片,也能感受到其浑身的璀璨夺目。19世纪20年代,这位印度布品德拉·塞恩邦主(Sir Bhupindar Singh Patiala)在欧洲游历的途中,带着一整箱的珠宝找到了Cartier卡地亚,要求定制一款星光璀璨的巨型项链,并且要将这些珠宝全部用在一条项链上。1928年,这条项链完成了,一共镶嵌了总重962.25克拉的2930颗钻石,共有5条镶钻白金链,链子的设计华丽又充满艺术感。镶在正中的7颗璀璨巨钻,重量由18克拉至73克拉不等。项链的中央镶嵌有一颗大钻石。这颗黄钻重234.65克拉,是当时的全球第七大钻石。此外,项链还镶嵌了一颗18克拉的浅咖啡色钻石和两颗总重29.58克拉的红宝石,让整条项链更加夺目。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喜爱珠宝的印度邦主还曾向Boucheron宝诗龙下达了149款作品的订单。
过去,不仅男性喜欢佩戴珠宝,珠宝还给予了男性艺术家特别灵感。萨尔瓦多-达利是西班牙超现实主义流派的艺术家,他曾经说过:“我的艺术涵盖物理学、数学、建筑学、核科学、精神病学,还有珠宝。”他就以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在珠宝设计上奇异丰富的想象。在制作珠宝时,达利会亲自去挑选各种彩色宝石,他挑选宝石不仅是挑选颜色或价值,而是更深入地考虑每种宝石或贵金属的内涵和象征意义。比如红宝石代表能量、孔雀蓝则代表宁静,而天青色的宝石则和潜意识有关。
但是,到了现代,男性对于珠宝的热衷似乎不及女性了,我们看到比较多佩戴珠宝的男性大多是明星、文艺青年、摇滚青年、会使用珠宝以彰显个人独特品位,但成熟的商务男子似乎较之同等阶层女性来说,对珠宝的使用较少,这的确是审美变化的一个现象。总有人认为珠宝都是女人喜爱的,男人只是珠宝的欣赏者和买单者。令人费解的是,甚至有人认为男人不该佩戴夸张的大件珠宝。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在李银河《我的社会观察》中指出:
“所谓女性气质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由长期的社会实践构建而成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样的女人才‘更像女人,也不知道什么样的男人才‘更像男人。”同理,男人应该戴什么样的珠宝,也不应该是单一风格。总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不仅是对于女性而言,男性同样适用,每个人都有装饰自己的权利。
对男性佩戴珠宝的偏见:
偏见一:男人不爱钻石珠宝
大多数时候会认为女人喜欢钻石,而男人更愿意为了心爱的女人送钻石。其实,在刚发现钻石之初,女人们是不能接触钻石的,那个年代钻石被镶嵌在剑盾和盾牌E作为装饰物,它是男人的专属物品,是征战沙场的战士们的护身符。英文钻石Diamond,源自希腊语Adamas,意为“不可征服”。因为遇强则强,男人从钻石中找到了刚强坚毅的阳刚之美。拿破仑将钻石镶在剑柄上。因为他相信钻石会为他带来战无不克的力量。
偏见二:男人不宜戴太过鲜艳珠宝
现代男人的珠宝并非需要像女人那样多到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彩色宝石依然佩戴起来毫无违和感,比如红宝石戒指,蓝宝石领夹、绿碧玺袖扣等。奎于大件宝石珠宝项链或手镯,视情况而定,要看具体设计款式。
偏见三:男人不宜戴外形圆润的珠宝
现在,与女士珠宝的设计相比,男士珠宝的设计较少花巧,多以磨砂及光面形成对比的效果,来突出宝石闪耀的光芒。款式平实的设计,予人时尚感觉,即使是简单的线条,也甚受男士们欢迎。但是并不意味着男人不宜戴外形圆润的珠宝,只能说在设计上减少女性柔媚的线条感。
1928年,印度布品德拉·塞恩邦主(Sir Bhupindar Singh Patiala)佩戴着镶嵌着众多戴比尔斯钻石及由卡地亚制作的著名Patiala项链.图片提供:John Fasal Collection
Patiala项链,1928年,卡地亚巴黎,为印度布品德拉·塞恩邦主(Sir Bhupindar Singh Patiala)特制
印度布品德拉·塞恩邦主(Sir Bhupindar Singh Patiala)在Boucheron宝诗龙订做的项链
Vincent Meylan先生从事珠宝与历史主题写作长达25年时间,曾出版《梵克雅宝:珍宝与传奇(Van Cleef&Arpels:Treasures and Legends)》、《宝诗龙:机密档案(Boucheron:The Secret Archives)》、《王后御用珠宝世家——麦兰瑞(Mellerio:Jewellers to the Queens)》以及《罗马瑰宝:宝格丽》(BVLGARI:Treasures of Rome)等多本珠宝著作。此次,在今日美术馆的“雅艺之美”梵克雅宝典藏臻品回顾展上有幸听到了Vincent Meylan的专题讲座,并在会后采访到了他。
Varuna帆船模型,巴黎,约1907年,黄K金,银,碧玉,木,珐琅。Van Cleef&Arpels梵克雅宝典藏,这件珍品原是桌面装饰,连接了电线,用于召唤男管家
Dragon胸针。1969年,黄K金、珊瑚、祖母绿,Van Cleef&Arpels梵克雅宝典藏
2015年,为纪念路易十四逝世300周年,法国凡尔赛宫举行展览,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Q=《北京青年》周刊
A=Vincent Meylan
(法国记者与历史学家、法国杂志《PointdeVue》总编)
Q现在,欧洲男士佩戴珠宝的现象普遍吗?
A其实,男人应该多佩戴珠宝,然而现在即使在欧洲,男士会戴腕表、戴戒指、戴手镯,但是并没有佩戴特别多的大件珠宝。人们常把珠宝跟女性联系在一起,其实在过去历史上,男性购买佩戴珠宝很多。在二、三百年之前,是男性佩戴珠宝多于女性佩戴珠宝的。珠宝包含了各种宝石,以前,国王佩戴的珠宝宝石要比皇后佩戴的珠宝宝石尺寸要更大一些。
Q有的人认为男士佩戴大颗宝石或大件珠宝,有点偏女性气质,您怎么看待?
A我认为佩戴珠宝完全取决当天的服饰和心情,不应该有这么多严格的界限,而且珠宝从来就不是女人的专利。我自己一般會佩戴宝石戒指,一枚到两枚,像我今天佩戴的宝石项链,男性都是可以佩戴的,并不是只有女性才可以佩戴大宝石项链。当然,珠宝搭配服饰,如果你对着镜子感觉不是很舒服,那就换掉,佩戴珠宝是很私人化的感受,就像我觉得珠宝是我的玩物,它们能让我心情愉悦,不用过于去在意他人如何看待。另外,如今的男性首饰已经完全的多样化了,无论在材质或是设计上,也有那种夸张的或者硬朗的男性风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时尚中人所青睐。
Q是的,您曾经说过:最大的珠宝收藏家都是男性,那些最懂得欣赏珠宝的、最常购买珠宝的是男人。但是我们却比较少去讲述这样的故事,多数还是在讲述女性与珠宝的故事,能否说一些例子,让我们来了解历史上或现代有哪些男性深谙珠宝之道?
A举两个例子,古代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它的珠宝收藏现大多数展示于卢浮宫之中,在整个欧洲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最心爱的收藏如今依然储存在凡尔赛宫的起居室中,只在特殊情况下开放。如果说现代的话,那就是之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一场展览——“铭心撷珍——卡塔尔阿勒萨尼收藏展”,其中,“瑰丽梵星:印度高级珠宝展”和“皇室臻选:艺术珍品展”的夺目藏品大都出自卡塔尔皇室成员谢赫·哈马德·本·阿卜杜拉·阿勒萨尼殿下(His Highness Sheikh Hamad bin Abdullah Al Thani)的珍藏。
Q您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现今的男士不如过去的男士那么喜欢佩戴珠宝了?
A其实不止是男士,女士也不如过去戴的珠宝多,或者说戴大件珠宝的人不多。我认为其中的原因是生活比过去节奏快,大家更繁忙。大部分人生活中更忙于奔跑,也许今天在这个城市,明天就飞到了下一个城市,同时生活或工作内容更为丰富,比如你戴着钻石戒指还不怕小的磕碰,但如果你戴着祖母绿就必须小心,因为祖母绿很容易脆掉。开个玩笑,你想象下,过去的皇帝虽然不是静止不动,但是与现代人相比,皇帝更像雕塑,基本活动范围不会很大,行动不会特别快,不会像现代人从东窜到西,一会要做饭,一会要照顾孩子,一会又要去忙于工作。即使皇帝佩戴更多珠宝,也起码不至于让珠宝有太多损伤的机会。所以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服饰不如过去的复杂,日常珠宝也不会像过去那样复杂,当然,出席晚宴的珠宝佩戴另当别论。我建议还是应该多购买有意思的珠宝和宝石,尤其是宝石,是很有收藏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