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群超
(陕西省汉中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陕西 汉中 723000)
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的实施,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调水,输送至京津地区,缓解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现状,是国家战略性工程。而汉中作为汉江上游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区重要城市,为持续保护水生态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确保“一江清水送京津”发挥着重要作用。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地处秦巴山区西段,北靠秦岭,南倚巴山,中为汉江上游谷地平坝,属北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面积27246 km2,年平均气温14.9℃,多年平均降水量在700~1700 mm之间。汉中的河流分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汉江流域面积1.97万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2.3%,嘉陵江流域面积0.75万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7.7%。
用水总量[2]作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3]重要指标,反映了区域内工业、农业、生产、生活等各方面水资源供需使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汉中境内水资源量的管控,对中线工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以及水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汉中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6.25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44.1亿 m3,地下水资源量为31.75亿 m3,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量为29.6亿m3。按流域分,汉江流域水资源总量102.53亿m3,嘉陵江流域水资源总量43.72亿m3。
汉中市多年年均降水量在700~1700mm,降水总量247.4亿m3。受地形影响,区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差异较大。在空间上,呈现出山区大于平坝丘陵,巴山多于秦岭。在时间上,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7~10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
汉中市多年平均自产径流量为144.1亿m3。其中汉江流域多年平均自产径流量99.8亿m3,占全市径流量的69.3%,嘉陵江流域多年平均自产径流量44.3亿 m3,占全市径流量的30.7%。此外,全市还有73.5亿m3的过境客水,其中汉江流域为26.2亿 m3,嘉陵江流域为47.3亿 m3。
汉中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31.75亿m3,汉江流域为24.6亿m3,嘉陵江流域为7.15亿m3,其中山丘区为24.33亿m3,平坝区为7.42亿m3。汉中市平坝区地下水资源量中,汉中盆地地下水资源量为7.0亿m3,平均补给模数为42.66万m3/km2·a,西乡盆地地下水资源量为0.42亿m3,平均补给模数为35.36万m3/km2·a。
汉中市用水总量统计按照行政区套水资源三级分区划分,根据地方水利普查及历年水利统计等成果,从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采用现场调查、用水户样本调查,综合推算的方式进行统计。
本文对汉中市2006~2016年历年用水总量变化情况进行纵向比较。从表1历年用水总量各行业所占比例可以看出,汉中境内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主要部分,平均所占比例达到85.9%;其次为生活用水,平均所占比例为7.3%,工业用水平均占6.3%;生态用水所占比例较低为0.5%,这与多年来汉中境内以农业生态发展经济结构相关。
表1 汉中市2006~2016年历年用水总量情况单位:亿m3
从图1用水总量趋势看,2006~2009年用水总量呈现持续增长状态,2010年出现短期下降,2010~2016年开始呈现逐步增加或小幅回落情况,用水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从图2农业用水量变化趋势看出,农业用水量与历年用水总量变化趋势一致。从图3工业用水量变化趋势看,近年来工业用水量变化幅度不大。从图4看出历年生活用总水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图1 汉中市2006~2016年用水量变化趋势图
图2 汉中市2006~2016年农业用水量变化趋势图
图3 汉中市2006~2016年工业用水量变化趋势图
图4 汉中市2006~2016年生活用水量变化趋势图
从汉中市2006~2016年历年用水总量及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等主要行业用水方面分别进行纵向比较来看,农业和生活用水变化趋势影响全市用水总量变化较为明显。2006年~2016年汉中市农业用水总量平均增长2.6%,生活用水总量平均增长26.5%,增长幅度较大。其中,农业用水量包括耕地、林地、园地等农田灌溉用水及鱼塘补水、畜禽用水,农业用水总量的变化受灌溉补水面积等变化、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区域降水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节水灌溉设施的不断建设,在灌溉用水效率上有了一定提高,但年均降雨量,尤其2011年以来,较全市多年(1956~2000年)平均降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为导致农业用水总量上升的其中原因。生活用水总量包括了居民生活用水、建筑业及第三产业的用水。近年来,随着汉中市城乡人口增长(2006~2016居民人口增加1.6%),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经济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导致生活用水大幅增加。
从近10余年汉中市用水总量情况看,随着工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对用水量的需求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为汉中市用水总量主要变化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确保汉江上游水资源合理开发,为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调水持续利用,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合理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4-5]。汉中境区内因地势影响,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南北差异较大,水资源量受季节性影响较为明显,丰水期主要集中在7~10月份,且年地表水源供水量占汉中市总供水量80%以上。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要按照全省主体水功能区规划要求,充分考虑地域、时空差异,利用水利建设大中型水库及小型水库,加强蓄水调度,减少水资源流失,缓解枯水期水资源减少压力。同时提高地表水开发利用率,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加强污水资源化等中水利用,优化配置,节约利用水资源。
2)严格控制区域用水总量。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及考核工作方案,认真制定完善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和年度用水计划,严格用水总量及用水效率目标控制,坚持取水许可审批管理,认真执行水资源开发利用论证工作,按照流域和区域管理实行审批,依法加强水资源管理。
3)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要严格核算、修订完善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及第三产业行业用水定额,及时统计更新重点用水户名录,对高耗水产业和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加强用水监控项目建设,进行实时在线监控。要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用水状况和节水潜力,加强节水型设施设备建设和技术推广,大力发展微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淘汰高耗水工艺、推广节水器具应用,探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6],提高城市污水、雨水回用比例等。同时要加强节水用水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建立科技农业、工企业、学校、小区等节水工作示范点,提高全民节水用水意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4)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而水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要尊重自然规律,因水制宜、量水而行,要注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协调发展,及时修订完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明确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湖泊、湿地等水生态区保护目标和措施,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和水体富营养化防范,建立不同水功能区的监测评价体系,促进人水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