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来说,“意定监护”是个新名词。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民法总则》规定,成年人可以在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时,以书面形式确定第三人成为自己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后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老人想选小儿子为监护人
孙师傅今年73岁,身体挺硬朗,有4个子女。子女孝顺,自己又有不低的退休金,孙师傅在养老方面只担心一件事——碰到急事,子女意见不统一,没有人拍板怎么办?
他的担心是有原因的。3年前,他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苦不堪言。医生建议做手术,手术要全身麻醉,在身体内打“钢钉”,相关风险不小。
“2个女儿和大儿子要保守治疗,觉得我年纪大了,不要冒险。小儿子说还是要讲究生活质量,应该做手术试试。半个多月里,为要不要做手术,他们4个人吵了好几次,定不下来。”最后,孙师傅自己拍板,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他从手术前没法连续站立15分钟,到现在每天在朋友圈微信运动排行榜上遥遥领先。但之前的子女分歧却像石头一样压在了他的心上。
“上次做手术,我头脑还很清醒,可以自己拍板。如果年纪大了我自己不能做决定,孩子们意见不统一,怎么办?”孙师傅说,“我想趁自己神志清楚时,提前选定监护人,确定由小儿子来帮我办事,存折、出租屋由他帮我管。等我年纪大了,意识不清楚了,遇到什么事,他们4个人来不及开会,就由小儿子直接决定。如果意见不统一,由他最后拍板,别人不能提反对意见。”
浙江宁波鄞源公证处工作人员表示,孙师傅的想法通过意定监护就能实现。
85岁老太指定邻居为监护人
最近,85岁的赵老太来到公证处,为自己指定了意定监护人。
赵老太的老伴已经去世,她没有生育过子女,一个人独居。前阵子,赵老太申请住一家条件不错的养老院,养老院方面同意接收,但是需要有人担保,如果赵老太在养老院有突发事情,可以有人联系并处理。另外,赵老太的房屋面临拆迁,接下来的拆迁安置等事宜,她处理起来也有心无力,需要有人打理。
赵老太选择邻居黄先生夫妇为自己的意定监护人。之前黄先生夫妇一直对老太照顾有加,年纪轻,也有能力处理这些事。
公证员随后为赵老太办理了监护协议公证。根据公证书,黄先生将成为赵老太的监护人,为她办理入住养老院、房屋拆迁安置等事宜。
公证员表示,意定监护并不依赖于亲权,可以选择自己信任且有能力的人。
更多的是义务,而不是权利
吴红叶律师介绍,意定监护的监护人依法履行其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如果被监护人有一定能力尚可以独立处理一定事务,对于此类事务应由被监护人处理,监护人不得干涉。
“意定监护更多的是义务,而不是权利,一定要建立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吴红叶说。
比如,孙师傅指定了小儿子为监护人,如果小儿子将孙师傅房子的租金用以自身消费,就违背了意定监护协议;如果租金给孙师傅看病、请看护,则是合法的。
意定监护人不等于法定继承人
意定监护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处理被監护人的财产,那等于直接继承了被监护人的遗产吗?吴红叶表示,意定监护人不等于法定继承人。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选了一个子女当监护人,其他子女就可以撒手不管了,他们还是有正常赡养义务的。
(摘自《浙江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