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琦 王颖斌
摘要:中职数控专业培养的是面向制造、生产、管理的一线高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评价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指标,如何将中职数控专业日常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对接,建立长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越来越受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关注。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数控专业通过校企合作、课证融通,从数控专业各个教学环节探索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和经验。
关键词:数控教学 中职教育 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资格证书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中职数控专业日常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如何有效对接,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数控专业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纳入日常教学中,在维护国家职业资格权威性的前提下,不断健全日常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互衔接的监控体系,推动教学工作于职业技能鉴定深度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立足数控专业日常教学的特点,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的长效运行机制
1.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监督管理机制
中职教育实施“双证书”制度的重要条件是加强职业鉴定工作机制和组织管理体系建设。虽然数控专业考核鉴定程序日趋稳定,但会出现学生只为得到技能等级证书而盲目培训,少数学校甚至出现“证书加工厂”的现象,这种现象往往是终端考核带来的弊端。
学校专门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和技能培训中心开展考证及培训工作。设立所长,配备专职人员兼职行政工作人员,负责全校技能鉴定、培训、管理各个环节,协调技能培训及鉴定过程出现的任何问题。学校各专业部(含数控专业)有专业部主任(或副主任)负责本专业部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教学计划安排、报名等工作。数控专业各班级考证的实施有学校统一安排、管理并负责监督,确保数控专业日常鉴定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顺利展开。
2.建全职业技能鉴定保障机制
学校数控专业鉴定工作严格执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各项规章制度,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日常鉴定工作。数控专业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及时制定并调整学生在校三年考证计划,并报学校教务处及培训中心备案;鉴定前一个月将相关资料(名册、照片等)上交培训中心;培训中心专职人员上报市鉴定中心备案;由市鉴定中心审核学生名单、统一出卷(理论+操作)、安排考评员,然后开展鉴定工作。近几年来,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构建了有效的鉴定队伍、鉴定流程、考务组织、证书管理四方面的质量监控体系,健全了学校各专业(含数控专业)鉴定保障机制,积极维护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
二、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将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内容纳入日常课堂教学,促进数控专业课程建设
为保障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数控专业部在制订人才方案的同时,已将职业资格认证内容纳入日常数控教学中,并开设相应的考证课程,从而促进课证融通体系建设,让职业鉴定内容成为数控专业日常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1.深化日常教学课程改革,开发校本教材,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对接
针对数控专业日常教学及技能鉴定的特点,根据职业技能大纲要求,不断完善及深化数控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开发一系列结合本校特点的校本教材,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数控专业课程内容体系项目化、模块化,打破专业学科的单一性特点,并按照职业特色设计课程。
其次,构建学生专业能力平台,结合当地制造企业人才需要,强调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特色。
再次,校本教材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内容接轨,课程内容按职业要求不断更新,并将最新的工艺及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中。
从学校数控专业数控车教师开发的校本教材《數控车工技能训练与考级》来看,该书课程全部实施项目化教学,操作及理论知识点由简到难、逐步深入。本书开发的操作项目图样结合了企业产品加工图样及职业鉴定国家题库的特点。由此探索出一条技能教学与企业需求、日常教学与职业鉴定对接的新路子,还将职业能力素养纳入到本书中,既满足企业用人需要,又复合新时期下技能鉴定的要求,提高了教材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该书于2013年在大连理工出版社出版。
2.遵循中职课改要求,从培养目标出发,打造综合职业能力模式课程
浙江省以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选择机制、“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和“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机制。积极创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数控专业作为学校品牌专业,以培养适应机械制造、加工、设计、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应用型、岗位型人才。基于这一培养目标,数控专业日常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动手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结合中职课改及职业技能鉴定要求,按照技能、知识、能力、素质的内在逻辑和职业成长规律,构建综合职业能力模式的课程,把“做中学、学中做”这一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中,打造以岗位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三、探索与职业技能鉴定相衔接的教学方法、考核形式,推动数控专业日常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深度融合
1.探索分阶段教学、项目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动手应用能力
学校数控设备及实习指导教师有限,但为了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地掌握数控设备(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等)的岗位技能操作能力,学校数控专业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中的周课时教学模式,实训“统一规划、分段教学”的新模式。即把每个学期分为几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某个班级集中学习某项数控设备的技能及理论课程,实训环节结束时合理安排本工种的职业技能考证。这种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在每个数控设备场地建立教室,做到教、学、做融为一体,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2.在维护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权威性的前提下,探索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以学校数控专业为例,通过学校培训中心牵头,校领导与市人社局、市鉴定中心有关领导协商,探索出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首先,达到日常技能训练课时数,通过职业鉴定理论及操作成绩合格,颁发相应工作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其次,校数控专业举办“弘毅杯”技能节,报鉴定中心备案,由市鉴定中心委派考评员,对前三名学生(理论+操作合格)可颁发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再次,在由市教育局举办的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能大赛湖州市选拔赛上,对一等奖的、二等奖的获得者(理论+操作合格),可直接颁发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3.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要求,探索综合性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现代制造型企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员工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具有数控综合及自动化能力的职校毕业生已成为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
学校数控专业一直把培养综合性的高技能人才作为改革方向。基于这一方向,数控专业日常教学在开设选修课、职业能力课程的基础上,允许部分优秀的学生考取自己感兴趣的工种的技能等级证书。学校培训中心也开设通道,允许参加技能竞赛或少数优秀学生加入到社会培训班级,与企业人员一起参与培训,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提升原有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级。如对学校数控班级学生开设维修电工职业能力课程,达到培训课时数,可申请申报维修电工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四、从数控专业职业资格认证现状分析,找薄弱点补短板,促进职业鉴定可持续发展
1.注重打造数控专业师资队伍,实施师资资源库建设工程
学校数控专业努力实施“双师素质”工程,鼓励青年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鼓励专业理论教师到实训车间参与实践教学;鼓励数控专业教师开展课程建设和课程资源库建设;鼓励教师参加人社部门及相关行业培训考证,获取相关工种的考证员证书。通过培养方案的实施,保障学校数控专业日常教学质量、提升教师职业教育能力,进一步提升学校数控专业学生职业动手能力、职业素养能力、职业竞争能力。目前学校数控方向考评员12人、高级技师14人,一级实习指导教师3人。
2.建设数控实训基地,保障职业鉴定正常展开
在世界技能大赛及全国技能大赛的影响下,校领导非常重视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学校数控设备资金达到2000万元,有数控车40台、数控铣20台、加工中心3台、五轴加工中心l台,具备了非常完善的软、硬件实践教学设备,充分保障了数控专业日常教学及职业鉴定的顺利展开。
当今,国务院对职业资格证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数控专业类考证工種进行了调整,数控专业日常教学与技能鉴定又成为一项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