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庐枞盆地地下水系统特征及其对矿山开采影响研究

2018-08-03 03:24,,
地下水 2018年4期
关键词:石英岩涌水量火山岩

,,

(1.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 合肥 230001;2.安徽省地矿局326地质队,安徽 安庆 246003)

庐枞盆地位于扬子板块的北缘,东邻郯庐断裂带,西与大别造山带比邻。燕山期,该区域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的北北东-北东向构造岩浆带,并形成了丰富的黑色、有色金属等矿产。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矿坑充水问题,弄清楚庐枞地区地下水系统[1-2]的含水特征对区内矿产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1.1 地理地貌

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雨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区内降水年内、年际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8月。年平均降水量1 069.4 mm。地貌单元属沿江丘陵平原的江北丘陵波状平原区。以罗河~缺口断裂为界,其东南为丘陵区,西北部为波状平原区。地貌成因以侵蚀、剥蚀为主,山坡坡度多在10°~25°之间,最高海拔674 m。

1.2 区域地层特征

庐枞火山岩盆地北部出露的地层以白垩系下统火山岩地层为主,自下而上分别为龙门院组、砖桥组、双庙组及浮山组,岩性主要为一套橄榄安粗岩系火山熔岩与火山碎屑岩,总厚约2 000 m,地层总体倾向北西。侏罗系中、下统罗岭组、磨山组,三叠系中统东马鞍山组、铜头尖组,三叠系上统拉犁尖组围绕火山岩盆地边缘分布,构成火山岩盆地的直接基底。白垩系下统杨湾组红层仅在盆地局部洼地分布,主要分布于罗河-缺口断裂以西[3-7]。

2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依据水文地质普查及区内矿床勘查资料,将区内地下水类型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红层孔隙裂隙水、火山岩类孔洞裂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侵入岩类裂隙水等类型(图1)。

2.1 松散岩类孔隙水

岩性为第四系全新世以及晚更新世冲积、坡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含碎石粘土,河谷地带下部分布有砂砾石层。厚一般5~10 m,局部达20余 m。赋存孔隙潜水,单位涌水量0.003 6~0.51 L/s·m,渗透系数0.023 2 m/d。水质类型主要为HCO3-Ca·Na型,矿化度<0.5 g/L,pH值6.7~7.1。

2.2 红层孔隙裂隙水

岩性为白垩系下统杨湾组紫红色粉砂岩、砂砾岩,分布在区内西北部,厚度10~700 m,向北西延伸厚度逐渐变大。该岩组结构松散,具有一定的孔隙,含少量孔隙裂隙水。单位涌水量0.002 1~0.085 L/s·m,渗透系数0.006 24~0.014 6 m/d。水质以HCO3-Ca·Na型为主,矿化度0.14~0.92 g/L,pH值6.5~7.7。

2.3 火山岩类孔洞裂隙水

该类型地下水于庐枞盆地分布较为广泛,赋水地层为白垩系下统浮山组、双庙组、砖桥组及龙门院组,主要岩性为粗面岩、安山岩、粗安岩、凝灰角砾岩、凝灰质粉砂岩、凝灰岩及粗面质角砾熔岩等。受不同时期岩浆活动的影响,区内岩石蚀变强烈,具次生石英岩化、硅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等,其中次生石英岩化蚀变对赋水性影响较大。火山岩浅部多发育有微弱的裂隙水,下部主要以次生石英岩化岩石含水为主,埋深一般大于150 m。两者之间普遍分布相对隔水的凝灰质粉砂岩、凝灰岩等,这就决定了区内火山岩类孔洞裂隙水典型的双层结构特点。

上部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火山熔岩地层中,岩石具硬脆性,裂隙普遍发育,部分为张性裂隙,宽1~3 mm,裂隙面见水蚀锈染迹象。泉流量一般小于1 L/s,水量贫乏,单位涌水量0.001 2~0.022 6 L/s·m,渗透系数0.002 20~0.020 4 m/d。水质类型多为HCO3-Na·Ca型,矿化度0.03~0.41 g/L,pH值6.5~8.0。局部火山碎屑岩分布区裂隙发育较少,且多被泥质矿物充填,水量极贫乏。

下部孔洞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次生石英岩化岩石,岩石蚀变特征受热液控制,进而影响其赋水性。矾山镇小矾山一带、罗河镇东侧附近岩石次生石英岩化程度较高,裂隙发育较密集,纵横交错,并发育连通性较好的孔洞,局部呈蜂窝状,形成了良好的储水空间及地下水运移通道。地下水具承压性质,水量中等,单位涌水量0.012~0.16 L/s·m,渗透系数0.11~0.43 m/d。其它地区岩石次生石英岩化较弱,孔洞发育较少,甚至不发育,水量贫乏。由于赋水地层中黄铁矿含量普遍较高,该类地下水中SO42+离子含量普遍较高,水质类型主要为SO4-Ca型,矿化度0.50~1.50 g/L,pH值6.4~7.8。

图1 庐枞地区水文地质图

2.4 碎屑岩类裂隙水

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赋水地层主要为三叠系黄马青组长石砂岩、侏罗系磨山组及罗岭组石英长石砂岩、粉砂岩等。“X”型节理发育,岩石破碎,赋存裂隙水,于地形有利处溢出成泉。泉流量一般0.1~0.5 L/s 。矿化度0.30~0.58 g/L,水质类型多为HCO3-Na·Ca型。

2.5 侵入岩类裂隙水

区内侵入岩分布较为普遍,形成于燕山期,呈岩株、岩盘状产出。岩性主要为闪长玢岩、粗安斑岩、正长岩、二长岩等,浅部风化裂隙较发育,含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富水性弱。水质类型以HCO3-Ca·Na型为主,矿化度0.10~0.30 g/L。

3 地下水动态特征

区内地形切割强烈,沟谷纵横。研究区大面积为火山岩覆盖,主要地下水类型为火山岩类孔洞裂隙水。地下水总体流向为北西向。浅部火山岩地层赋存少量裂隙潜水,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于构造有利部位溢出成泉。泉点出露较多,但流量一般较小。部分埋藏于白垩系红层之下的火山岩孔洞裂隙水,其补给来源为附近基岩裸露区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地下水径流缓慢,水位较稳定。如图2所示,钻孔ZK0701、ZK0904长期观测目标含水层为双庙组火山岩地层,埋深约20 m,地下水动态较为稳定,水位年变幅小于2 m。

图2 泥河铁矿地下水位长期观测曲线图

下部次生石英岩类孔洞裂隙水一般埋藏较深,属承压水,地下水补给来源较少,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不明显。庐江县泥河铁矿ZK0105、ZK0507、ZK0513针对次生石英岩孔洞裂隙水进行水位长期监测,前期受附近相邻钻孔施工影响,水位变化幅度较大,钻探施工结束后水位基本趋于稳定,且各钻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图2),说明含水层连通性较好。地下水位年变幅一般小于1 m,随季节变化影响不明显,说明该含水层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据泥河铁矿ZK1101自流孔长期观测资料,钻孔涌水量逐渐减小(图3),地下水虽然具承压性,静水压力约5 MPa,但其补给来源不充分,以消耗静储量为主。

图3 ZK1101自流井长期观测曲线图

4 断裂构造的导水性

庐枞地区断裂构造发育,多形成于燕山期,以北北东向断裂为主,断裂性质多为压扭性,多切割火山岩地层[8-13]。由于断裂性质的不同致其导水性各异。

罗河-缺口断裂为区域规模最大的断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50°~80°,断距可达250 m,断层破碎带宽达50~150 m。断层具压扭性,断层角砾为粗安岩,由泥质或碳酸盐岩胶结。断裂带内裂隙发育,形成微弱的含水带,钻孔单位涌水量0.006 5 L/s·m,渗透系数0.005 15 m/d,导水性弱。

黄屯地区发育走向近南北断裂带,隐伏于冲沟之下,于黄屯河河床见局部出露[11]。断裂带裂隙密集发育,呈网状,且延伸长,宽度大。据黄屯硫铁矿SK1451资料,断裂带岩石硅化强烈,碳酸盐岩脉状充填,孔洞发育,连通性好,富水性强。钻孔单位涌水量4.88 L/s·m,渗透系数可达10.91 m/d,导水性极强。

5 地下水对矿山生产的影响

区内矿床较多,以铁矿、硫铁矿为主。矿床多为埋藏型,埋深400~600 m不等。矿体受热液蚀变控制,与次生石英岩化蚀变关系密切,多分布于次生石英岩孔洞裂隙水含水层之下,故庐枞地区地下水问题直接制约了当地矿业经济的发展。据罗河铁矿主井掘砌施工资料,于-299 m揭露次生石英岩含水层,裂隙发育,岩石破碎,瞬时涌水量达数百立方米每小时,静水压力3~4 MPa。针对水量大、水压高的现象,施工单位轮番采取了各种注浆止水措施,最终历时2年多才得以完工。后期施工的副井、回风井等竖井工程也面临了同样的治水难题。地下水问题严重阻碍了矿山的建设进度。

黄屯地区马鞭山铁矿于2006年开工建设,地下水问题十分突出。副井井筒于2011年3月施工至400 m附近发生井壁突水,涌水量达430 m3/h,造成淹井事故。受制于地下水涌水量大的影响,矿山建设工作已持续了10 a之久,这对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6 结语

(1)庐枞地区普遍发育火山岩地层,主要地下水类型为火山岩类孔洞裂隙水,具双层结构。由于孔洞、裂隙发育的不均匀性,不同地区含水层的富水性差异明显。

(2)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断裂带走向、倾向、填充物等的差异致其导水性相差较大。

(3)地下水具有水压高,瞬时涌水量大的特点,矿山建设应加强超前探水工作,防止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

猜你喜欢
石英岩涌水量火山岩
接财接福
坦桑尼亚Shageige磁铁石英岩(BIF)型金矿的发现及找矿潜力
渤中34-9油田古近系火山岩岩相特征与分布预测
石英岩尾砂与水泥浆体微界面的改性
小浪底引黄工程干线1#隧洞涌水量预测
内蒙古北山地区北山岩群形成时代探讨
青海省湟中县恰罗石英岩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牛东火山岩油藏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黄石互通浅埋隧道涌水量预测分析
模糊数学在预测大孤山铁矿深部涌水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