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企业在当前的转型升级中感受如何?面对持续的调整企业会如何规划?对于装备技术提升他们怎样看?在他们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还将有哪些需求?此次会议不论是专题理念分享还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都释放出了很多极具价值的信息。
作为中国棉纺织名城,山东省夏津县棉纺织产业优势突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地区实现了从棉花种植到服装加工的产业现状,并拥有了一大批优秀的地区龙头企业。
据夏津县副县长祁传北针介绍,目前该县有生产企业190余家,纺纱规模220万锭,从业人员2万余人,以40S及以上的纱线为主,兼顾棉、混纺、色纺、半精纺、天丝、莫代尔以及竹纤维等新品,棉纺织业年产值占该县经济总量的40%,是夏津县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为提升集群产业竞争力,加快调整转型,目前,夏津县发布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包含16大类,52项扶持政策。此外,还设立了3~10亿元规模的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大力度推进夏津县棉纺织业的智慧化发展。
就智慧化发展的路径,祁传北表示,首先,地区在积极建立智慧产业发展园区,打造棉纺织产业制高点。据悉,该产业园总体规划2000亩,一期400亩,将以高起点、高标准进行规划和设计。园区以环锭纺为主,兼顾国际上流行的转杯纺。其次,集群通过大力度传统设备改造,提升地区企业的装备智慧化水平。第三,通过创建科技研发平台,地区将打造棉纺业科技创新区域中心,深入探索人、机、物的更好协同。祁传北相信,依托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夏津县将很快迎来自己的新面貌和新发展。
李伟
岱银集团的多组分差异化纱线生产特点突出,会上公司副总经理李伟表示,目前市场变化快,品种差异化明显,因此必须拥有更加灵活、方便、高效的生产方式,这也是企业如此布局的原因所在。
据介绍,2017年2月,岱银集团与卓郎集团合作设计了一条适应性较强的差异化产品智能化生产线,该生产线便是针对企业的差异化产品而设计,突出了个性化定制,生产线调整灵活,且在该生产线中进行了各种新型纺纱技术的融合,能够非常高效地生产多组分、差别化纱线。
岱银集团在生产设备选型方面非常严谨,据介绍,该差异化产品柔性化制造生产线的前纺配置了全套、全流程卓郎清梳联设备,并条配备了沈阳宏大的JWF1313和特吕茨勒TD8,引进了卓郎 JSR668粗纱机、青泽351细纱机、赐来福Autoconer6 络筒机。李伟表示,很多企业都关注的项目投入成本,岱银也一样,企业的差异化产品柔性化制造生产线的选型配置是基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做出的,这样的选型配置是非常经济的,且非常适用于企业的多品种、小批量、差异化生产方式。
浙江同辉针织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工印平在会上围绕针织产品的开发思路、针织产品开发对纱线的要求、针织用纱性能指标对产品的影响以及针织纱线使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经验分享。
交流中,印平感慨当前针织和棉纺在智能化推进方面的不同境遇。他表示,二十年前一个人看三台针织大圆机,目前几乎还是一样,而纺纱企业对比二十年前后,用工却得到了大幅降低,这些表现均得益于装备技术的提升。出于企业在减少用工以及缩短工艺流程等方面切实需求,他希望针织企业和设备企业可以更好地进行联合攻关。此外,他还提及了针织企业关注的自动捻接器创新问题。据介绍,依靠人工接线头不仅效率低,且会因接头大直接影响后道面料的品质,特别是一些高支纱面料所受影响会更明显,他希望国内纺机企业可以关注这个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满足针织企业的迫切需求。
浙江春江轻纺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 20 万锭规模的企业,主营混纺产品,企业每年的新产品比重约为35%,混纺产品占比达70%以上。
会议中,该公司高工陈乃英分享了企业在纱线产品开发方面的新思路和关键要素。他从行业企业所面对的效益、用工、人才储备、同质化竞争等切实问题入手,提出了纺织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方向。
针对纱线产品开发的关键因素,他认为其中包括企业的重视程度、人才培养和经验积累、营销能力和新品推广、成本和质量控制、设备的配套和技术改造、信息化的应用等。陈乃英在交流中特别强调了用工难的问题,他希望装备企业能够持续提升技术水平,更好地实现多工序连接,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这一棘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