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贞
(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 261300)
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作为一种分娩并发症,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因此应重视科学治疗[1]。现阶段,临床治疗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通常选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子宫收缩剂止血等方式,但是单用药物的疗效并不理想,起效慢[2]。
选取82例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均于2015年4月~2017年7月入院,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41例),另一组为研究组(41例)。对照组年龄22~37岁,平均(27.93±3.25)岁;26例初产妇,15例经产妇;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8.15±0.82)周。研究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7.98±3.34)岁;25例初产妇,16例经产妇;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8.21±0.86)周。两组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即:选用缩宫素等药物予以止血处理,按摩子宫,对出血点予以“8”字缝合处理,并将米索前列醇含于舌头下方。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基于常规疗法选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即: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生产厂家: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4183,规格:1mL:250μg)宫内肌注,每间隔15min宫内肌注1次,每次宫内肌注250μg,用药总剂量控制在2mg内。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基于常规疗法选用改良B-Lynch缝合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治疗,即: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使用剂量、方式与对照组一致;同时,选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首先给予硬膜外麻醉,于子宫下端作一个切口,对宫腔情况予以探查并清理,拖出子宫做切口,通过两手加压法对手术成功几率作出预测,保证可行之后于子宫切口右侧上端位置进针,平缝1针打结,然后沿着子宫前壁切口上端经宫底方向予以垂直褥式缝合处理,通过宫底垂直绕过后壁,然后通过后壁宫底经宫颈垂直褥式缝合,最后于后壁平缝相应部位,缝合6-8针至前壁左切口上缘位置2cm处,将缝合线收紧、打结,保证缝合无问题后将腹腔关闭。
观察两组治疗后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肠粘连、腹痛及产褥期病。
数据由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均数±标准(x±s)代表计量资料,%代表计数资料,成组t检验,x²检验对比,有差异(P<0.05)。
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比较(x±s)
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且无1例患者发生2种及2种以上并发症,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机理主要为肌束间血管收缩不足,导致无法关闭血窦。就以往来看,临床治疗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通常选用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等药物治疗,虽然具有一定止血效果,但是起效慢,无法于第一时间有效止血,极易引起产妇全身衰竭[3]。改良B-Lynch缝合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术式,其主要通过对子宫予以机械性压迫促进血液凝面,并对宫壁弓状血管予以挤压,促使子宫收缩,以此将血窦关闭,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及止血迅速等优点,这一术式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应用可进一步促进子宫收缩恢复,提升宫腔压力、肌张力与止血效果。
本研究中,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4%、19.51%,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更低(P<0.05)。由此可知,改良B-Lynch缝合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治疗顽固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