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建波
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多由于肝内感染、胆汁淤积、胆道蛔虫等导致的常见临床胆石症[1-2]。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取出结石,而由于手术复杂且具有一定难度等,常导致患者术后有多种不良反应[3]。因此本文选取80例行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融入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本研究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行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44例男性,36例女性,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研究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5.7±5.8)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3.9±4.6)岁,两组患者之间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处理:术前对患者资料进行全面了解,并详细记录患者病情情况以及告知患者术前禁食、禁水等。手术过程中对患者情况进行监测,其中包括呼吸、心率以及生命体征变化等,并记录患者用药量及药物反应。术后叮嘱患者及家属在康复期间的食疗禁忌等。
研究组则在常规手术处理基础上融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1)健康教育,由医生在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深度沟通,详细为患者讲解肝胆管结石疾病知识、手术流程以及手术治疗的机理。告诉患者有关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相关知识并将其融入手术中,让患者提前有心理准备,降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由于紧张造成的心理压力。(2)术前2 h给予患者10%葡萄糖溶液提高患者血糖水平,以达到降低患者术前紧张情绪以及术中疼痛的目的。(3)术前减少放置胃管、灌肠、导尿等环节,并于患者全麻后进行气管插管以及冲洗腹腔。(4)术中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留置引流管以及留置引流管数量,尽可能减少对患者引流管留置。(5)术后6 h对患者进行糖分补充,并当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后停用抗生素。(6)术后24 h应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并于48 h给予患者半流食。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n(%)]
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将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程度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内容包括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5个指标。并对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记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在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5个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两组患者术后共发生出血、胆道感染、切口感染、胸腔积液等4类术后并发症,对照组发生率为40%,研究组发生率为20%,通过对比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肝胆结石若不及早治疗,会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严重的甚至致人死亡[4]。随着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加上不重视自身健康保养,肝胆结石发病率逐年上涨[5]。主要有两大原因导致肝胆结石,一是由于肝内感染、胆汁淤积、胆道蛔虫等导致患者出现原发性胆管结石;二是由于患者饮食不节或者经常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使胆囊功能失调,如果长期生活在此种状态中,容易导致胆固醇过饱和从而引发胆囊结石并停留在胆管内引起[6]。所以通过手术切除肝胆结石对于治疗胆结石病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手术过程中如何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减小是我们应该更为关注的。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最早由Kehlet教授于1997年提出,其核心主旨是在患者围手术期过程中有针对性的优化处理措施,从而降低患者术后不适以及帮助患者加速康复[7]。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并将该理念广泛融入各类手术中[8]。
本文通过在术前使医生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深度沟通并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这一做法,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以及家属在术前对整个手术过程以及加速康复内容有细致的了解,能更好地在围手术期配合医生的治疗。在术前给予患者糖分补充以及灌肠等是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常主张的做法,一方面提高患者血糖水平降低饥饿感,一方面减少患者创伤以及机体应激,有利于减少患者术中腹胀、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从研究数据可以发现,研究组患者在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5个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融入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有显著的干预效果,能提高患者术后恢复程度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