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技术动作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创建与实施

2018-08-03 07:25:08谷长江
台州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体操动作目标

谷长江

(台州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 浙江 临海 317000)

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是基础,支撑人才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是保证,具体实施课程教学设计的专任教师是关键[1]。本研究是在多年来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索中,形成其独创的、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其特点和意义:(1)以体操动作技术教学为载体,加强体操学理教学内容,实施在方法(六种方法)与体验中学的学习方式,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2)依据体操项目中自身的运动规律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三基”内容要求,实施以基本(六个基本)为重点,体现体操动作内容基本性的教学特点;(3)体育教师专业化工作要求具有双专业属性,即是学科方面的专家,又是学科教育方面的专家,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以上三个特点的体操教学设计区别于体育课教学和运动训练课的两种教学模式,其所创设的体操教学组织模式,是以体操技术技能发展相关的教学理论为基础,在探索创新性体操教育教学规律中,创建出综合培养学生能力的体操教学理论与方法,基本改变学生在学习中,不记是什么、不问为什么、不想做什么、看到什么做什么,以单纯模仿为主的学习方式。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实践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1.2 研究方法

1.2.1 行动研究方法

依据体操实践教学内容:(1)研究体操课实施目标教学总体设计,并制定单元教学计划与目标;(2)依据课程特点和目标教学理论制定课堂教学流程和方案,实施从内化到外现的教学策略;(3)分析课堂教学互动中,影响教与学的因素、实施过程以及互动效果,提出存在问题:(4)针对教学实践过程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方法并写出教学小结,为接下来教学提供依据。

1.2.2 文献法

分别对目标教学理论、教学论及现代体育教学论、体操动作的理论与方法、运动心理学等方面的论文和论著,进行多年的学习实践研究,为本论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3 访谈法

专家访谈方面,对体操教学设计内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给予肯定;同行访谈方面,对体操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以及实施特点的体现给予指导;学生访谈方面,对体操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获得全面的接受和感悟,对体操学习实践效果及综合能力培养得到充分认可的反馈结果。

2 体操技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创建

2.1 设计思想

以多元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体操动作学理教学为内容(先知后做——识记做什么——理解为什么做——体验如何做),具体实施中将目标教学理论与方法运用于体操教育教学实践,其操作过程是将体操动作状态和知识状态转换为目标状态,使教学行为过程具有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可操作性,建立起体操教学过程中以目标为导向的学习心理结构,达到目标教学的基本要求。进而制定出课堂、单元、终极教学目标的体操教学目标体系,见图1。

图1 体操教学目标体系流程

2.2 教学目标制定

在目标教学理论指导下体操教学中,将体操理论知识和体操技术状态转换为目标状态,以此创建出课堂教学目标系统——单元教学目标系统——终极教学目标系统。

2.2.1 课堂教学目标

实施以“六基”目标为导向(“六基”目标:教师基本功训练、基础动作目标、基本姿态控制目标、基本技术目标、基本知识目标、基本技能目标)[2],以方法为中心在“体验”中学的教学策略,运用学生曾经所听、看、说、做、想的事实,在教师是引导,学生是主角的活动中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2.2.1.1 教师基本功训练目标 通过队列队形和广播操训练体育教师基本功:(1)口令:声调和节奏合理、吐字清晰、声音宏亮;(2)示范:动作规范、姿势正确、节奏合理;(3)教态:举止端庄、大方、表现自然、从容;(4)讲解:思路清晰、术语准确、语言组织合理。四个方面目标内容的实施是在学生之间讲、做、编、评的训练过程中进行[3]。

2.2.1.2 基本姿态控制目标 控制基本姿态训练贯穿教学过程始终,依据每次课的动作内容,确定姿态控制的教学目标,通过感觉、知觉、意识训练,由静止的动力定型到运动中的动态定型。

2.2.1.3 基础动作目标 依据体操动分类中的平衡、倒立、滚翻、转体、摆动、屈伸、回环等[4],将其中的任何一个动作确定为一点,以这一点可具有演化成一线、发展一面、形成一体的辐射作用,把这一点的动作内容确定为体操学习训练的基础动作;这一点可以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意识;这一点具有迁移作用,是学生自学、自练的学习基础。

2.2.1.4 基础知识目标 (1)在动作学习过程中识记、理解与运用的动作名称、动作术语;(2)在分析、综合与评价学习动作技术过程中,掌握动作所依据的技术原理、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2.1.5 基本技术目标 (1)体操动作技术要素系统中相对应的动力部位、动力方向、动力方法、动力时间;(2)体操技术环节中的技术重点、技术难点、技术关键、以及技术规格。

2.2.1.6 基本技能目标 (1)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与动作技术进行自主练习下完成动作学习;(2)使学生明确体操动作教学过程中包含着“六个基本“的学习目标,并体验“六种”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掌握教学技能。(教的方法、学的方法、动作方法、练习方法、分析评价方法、保护与帮助方法)

2.2.2 单元教学目标

经过一个单元学习体验中,对所学习动作过程中采用的六种方法进行归因,实践“六种”方法(教的方法、学的方法、动作方法、练习方法、分析评价方法、保护与帮助方法),掌握六种方法并能够运用于学习实际,发展学生教与学的能力。“六种方法“的学习与实践目标如下:

2.2.2.1 教的方法 讲解方法、示范方法、分解方法、完整方法。

2.2.2.2 学的方法 运用所看、听、想、记、做过的知识和动作或能倾等,对所学习内容识记、理解、进行实践运用的学习方法。

2.2.2.3 动作方法 动作技术要领、动作技术环节、动作技术规格、以及动作系统操作中所涉及的动力要素(动力方向、动力部位、动力时间和动力方法)。

2.2.2.4 练习方法 重复练习方法、变换练习方法、同步练习方法、自主练习方法。

2.2.2.5 分析纠正方法技术要领与动作概念的建立——协调型分析;教材难度与心理障碍——恐惧型分析;素质状况与基础技术水平——体质型分析;新技能形成与旧技能干扰——从属型分析;练习方法与技术关键——方法型分析;学习目标与学习态度——盲目型分析;身体反应与环境变化——状态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诊断与纠正。

2.2.2.6 保护与帮助方法 自我保护、他人保护、器械保护;直接帮助、间接帮助、器械帮助。

2.2.3 终极教学目标

在以体操技术动作为“载体”的体操理论与方法的组织实践过程中,达到体操普修课程人才综合培养的终极教学目标:即,具备中学体操动作内容的拓展练习能力;教与学的能力;分析与评价能力;保护与帮助的综合能力等目标。

3 体操技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实施

3.1 教学方法

以多元化教学思想为指导,实施“知、行、通、用”的体操教学理论与方法(“知”——先知后体验;“行”——知行有目标;“通”——触类旁通;“用”——学以致用),在人力资源(教师、学生)和信息资源(学科内容)相互作用过程中明学理、行目标、引导学生多元智能发挥作用;以掌握体操动作技术为载体,在以基本为重点,体现体操教学基本性特点的发展过程中通方法、进角色实施体操动作教学多元综合的教育策略。

3.1.1 自主学习方法

创新性体操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看、听、想、做过的学习内容作为发表各自意见和选择行为的心理依据,并由健全、合理的认知来引领和规范各自学习行为[5]。在“先知后做”的自我唤醒下实施——识记做什么——理解为什么做——体验如何做的学习过程。

3.1.2 目标教学方法

把教学内容转换成目标状态,完成了体操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编制,即,建构体操教学的心理结构,以此创建出体操课堂教学目标系统和单元教学目标体系,使体操教学行为目标内容具有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可操作性。

3.1.3 迁移通达教学方法

将体操技术动作教学中的基础动作视为辐射系列动作中的一个点,由这一点发展到体操单个项目中的系列动作为一线,由这一点联结到两个项目动作中形成一面,由这一点联结到三个以上项目的体操动作中则构成一体,实现以点、线、面、体的方式体验体操技术动作变化、组合的创新性学习过程。

3.1.4 双重角色教学方法

体操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到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同步教学,又要实施技术技能培养与教学技能培养并用的教学方法,形成即教又学的思考问题方式和行为习惯;同时以体操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组织内容中两人相互合作、多人间的配合学习为背景的教学方法[6]。

3.2 实施过程

体操教学目标和方法是体操教学过程的依据,其实施过程中遵循的教学原则,以及实施的教学过程如下。

3.2.1 体操教学目标与方法的实施原则

3.2.1.1 教学二重性原则 体操教学中技术技能与教学技能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体操知识与体操能力相结合;体操理论与动作实践相结合[7]。

3.2.1.2 认知发展原则 是什么(属性或名称);做什么(方法或技术);为什么做(动作原理、依据规律、基础理论分析)的学习发展性原则。

3.2.1.3 自主学习原则做动作前想好再作,可以做不到,不能不知道;在做动作中通过动作感觉——知觉——意识的顺序实施对动作练习内容的控制和自我管理;做动作后通过评价与反馈、交流与习得的不断发展的学习过程。

3.2.2 体操教学目标与方法的实施过程

3.2.2.1 转换角色(教师角色、体操意识、身体状态) 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学习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在体操动作教学过程中进行着三个方面的角色转换。教师角色进入——教师基本功训练内容是每次体操教学实践环节之一,实施由被指挥者转向组织指挥者的实践学习。在体操动作技术的学习过程中由学会基础上转向学教,实施由掌握技术技能向教学技能训练转换;强化体操意识——将姿态控制训练贯穿动作练习过程的始终,依据每次课的动作内容,确定姿态控制的教学目标,在实施动作感觉、知觉、意识和表现的训练过程中,达到由静止的动力定型转换到运动中的动态定型;身体运动状态转换——通过身体各部位运动与拉伸时所产生的综合性运动反射中,增强运动系统的活动质量,提高肌肉感知觉的准确性,并且适应和承受各种运动负荷的刺激,使身体状态由非运动状态转入运动状态。

3.2.2.2 活化基础 把基础动作视为辐射系列动作中的一个“点”,并作为不变的动作环节,强化不变动作环节教学,为系列动作的自学自练创造可变的学习条件,以达到活化基础的目的。

3.2.2.3 迁移延伸 基础动作是系列动作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活化动作基础过程,就是基础动作迁移过程,支持相同动作环节的动作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3.2.2.4 领悟发现从学习基础动作、运用基础动作、到发展基础动作的过程中,获得体操动作从点——线——面——体的学习心得,在体操动作技术学习的变化、组合、以及即兴发挥的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性学习能力。

3.2.2.5 控制自如 在体操动作的学习过程中,从对一个动作的教、学、做、练、保护帮助、分析与评价方法的实践中,习得到发展系列动作的经验,认知此类体操动作的运动规律和动作特点,使练习者对此类体操动作学习内容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3.2.3 体操技术实践教学流程即能力形成的过程

能力的形成过程就是心理发展过程,以心理发展即能力发展过程为依据创建出创新性体操教学的流程,以课堂教学掌握“六基”目标为基础;以单元单个动作学习实践的“六种”方法为手段;实现体操动作内容的拓展学习能力;教与学的能力;分析与评价能力;保护与帮助的综合能力目标。

3.3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创新体操教与学,以及保证体操教学体系实施的一个环节,将评价机制贯穿于体操教与学的全过程,实施教、学、评、管理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使教与学的能力不断完善和提高。

3.3.1 评价内容

(1)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基本功、基础动作、基本姿态、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2)单元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动作方法、练习方法、分析评价方法、保护与帮助方法;(3)终极教学目标:在以体操技术动作为“载体”的体操理论与方法的组织实践过程中,达到体操普修课程人才综合培养的终极教学目标:即,具备中学体操动作内容的拓展练习能力;教与学的能力;分析与评价能力;保护与帮助的综合能力等目标[8]。

3.3.2 评价过程

体操教学评价方法的选择以形成性评价为主:(1)体现评价主体互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自我;(2)体操教学评价内容和标准的确定,要明确、具体,即可观察、可测量,并能发展和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潜能;(3)体操教学评价进程,要保持动态并适时开展评价信息的双向交流,达到反馈、调整、控制教学目标,使评价机制贯穿于体操教与学的全过程[9]。

3.3.3 评价方式

3.3.3.1 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中扮演着教师是一个组织评、引导评、参与评、合作评,表现出的评价内容是综合的,评价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氛围。

3.3.3.2 学生评价 学生在参与相互评价中实现自我反馈(包括自评、互评、集体评价)。每一次实践过程都是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改造与重组,完成一次自我的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学习过程,提高学习的参与意识,培养分析与评价能力。

3.2.3.3 创新性评价 体操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随机构建教与学的关系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临场灵活性,教师应随机进行即时评价(评价标准是在动作组合、动作变化、动作即兴发挥)。

4 创新性体操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小结

体操技术动作教学目标体系实践研究,是在不断的进行体操教学改革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其经过体操与文化、体操与教育、体操与心理、体操与教师职业培养的综合发展研究中形成了体操学科的教学体系。所创建的体操教学理论与方法,在体操实际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体现体操教学设计内容的研究有其独特性、创新性和实践性;教学特色鲜明,教学思想符合时代要求,对体操创新教学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依据以上研究内容,收获了创新性体操教学研究的心得:(1)创新性体操教学应以多元化教学理念为指导,以目标教学方法为措施,以体操动作技术为载体实施知、行、通、用的教学策略,遵循体操教学中技术技能与教学技能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以体现体操动作教学综合化教育教学要求;(2)以挖掘体操文化力潜力,拓宽体操教育教学内容,提升体操教学品质,视为创新体操教学发展的源泉;(3)体操课程建设必须是师生共同建构学习经验的过程,其所创造出共同的发展形态,使教师和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猜你喜欢
体操动作目标
体操
动作描写要具体
思维体操
画动作
思维体操
动作描写不可少
我们的目标
头脑体操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