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强
摘要: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面对知识点时,提出自己对知识点的认识或者理解,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对学生长远性的发展来讲举足轻重。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 教学 问题意识
当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上,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不重视,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会忽略这一教学任务与目标,这就导致多数学生愈发不会主动提出问题,这对他们以后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在对事物抱有幻想的阶段,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并不客观,因此,当他们面对比较陌生的知识点时,就会提出一些比较幼稚的问题。当教师面对这些问题时,不应该持轻视的态度,而应该尊重他们提出的问题,肯定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奠定基础。
比如,学习“寻访三孔”这一内容时,还没有展开教学,班级中就有一个怯生生的声音传出:“老师,三孔是什么啊?”听到这个问题,其他同学都笑了起来,提出问题的同学稍显羞涩,于是,笔者就这样回答这位同学:“这个问题非常好,什么是三孔?为什么要寻访三孔?是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重点内容,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去学习新知识。”此时,笔者看向提出问题的小姑娘,她正仔细地翻阅教材,且在之后的课堂中,她表现地更加认真与努力。由此不难发现,教师尊重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能鼓励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避免轻视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情况出现,以便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更渴望来自师长的鼓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小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理解、鼓励,以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
二、教给学生正确的提出问题的方法
使得学生“敢问”并不是最终目的,教师还要教会给学生恰当的提问方法,以确保学生“会问”,这方是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重要保障。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简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教会他们如何提问,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涯中使用正确的提问方法,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会教会学生一些适当的提问方法。如,引导学生对自己课堂所学内容进行质疑,学习“中山陵前的记忆”这一内容时,在即将下课之前,笔者引导学生回忆是否真正理解“中山陵”以及“中山陵”包含的含义?是否理解爱国主义的真正内涵?能否记住历次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如此,学生就能在不断质疑自己的过程中,检查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而获得更多的知识。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未提及的内容处进行提问,像学习“卢沟桥上的枪声”这一内容时,教材中对卢沟桥事件发生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对该事件发生的前后历史背景介绍的较少,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卢沟桥事件发生的国内、国际背景分别是什么”进行讨论……在笔者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们逐渐掌握了提出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他们的问题意识也真正得到了更好地发展。
另外,提问的方法还有“拓展式”、“层次分明式”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具体的提问方法,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恰当的提问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品德知识。若学生掌握了这种提问方法,他们在预习新课时就能准确总结出自己的疑点所在,这就促使他们在课堂上会有意识地去认真听课,从而帮助他们熟练掌握品德知识。
三、创设合理的问题教学情境
只有处在合理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才能提出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常设合理的问题教学情境。
如,学习“农药的功与过”这一内容时,笔者就以平和的语气问学生,是否知道为何要使用农药?其对各种农作物的作用是什么?之后笔者又说:通过这两个问题,班上许多同学都对这一知识了解的比较透彻。那么本节课就将课堂交给同学们,由你们推荐一位同学讲解这门课程。事实证明,这样的课堂远比原本的笔者一味讲解知识的效果要好:学生都敢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像“为什么当前科技这么发达,还要在农作物上喷洒农药?”、“农药能清洗下去吗?”、“农药对人身体的伤害大吗?”等,出乎笔者预料之外的则是,讲课的同学完全可以将其他同学的问题回答出来。这就说明了一个融洽的课堂,能给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很大帮助。
再比如,学习“站在长城上”这一内容时,考虑到多数学生可能没有去过长城,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笔者就给他们播放了关于长城修建的起因、经过的视频,在此种教学情境下,学生的思维一下就被打开,观看完视频之后,学生纷纷提问,“老师,为什么修筑了长城,匈奴就打不过来了呢?”、“老师,修建长城的过程那么艰苦、那么漫长,为什么秦始皇还要坚持修建呢?”、“老师,我觉得那个时期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那为什么不能选择一种更好的方式去修建而要选择牺牲这么多人民呢?”、“老师,长城修建成功的历史这么久远,那后代有没有继续修缮呢?”面对学生的这些问题,笔者便明白,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就更加明确,他们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也就更加强烈。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善于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比较浅显,他们很难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为了引发学生深入研究知识的热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此种情境中,沉浸于学习知识的兴趣中去。如此,就能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适宜的环境。
问题意识对促进学生学习有极大帮助。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各种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提问方法、应该在课堂上尊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及学会学习的正确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再芳.问题导学法在小学品德與社会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7,(28).
[2]郭颖.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7,(25).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台东六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