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的swot分析

2018-08-02 10:17王月竹周莹桂纵程学峰程保全
祖国 2018年13期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心理健康教育

王月竹 周莹 桂纵 程学峰 程保全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其传播的信息却有着良莠不齐的特点,并且眼下大学生区分信息的能力不足,无法准确辩别出正确的信息,如何缓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亟待解决。同时新媒体的虚拟性、交互性等特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 SWOT 心理健康教育

0

近10年来,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的全球信息化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借助网络媒体、数字报刊杂志、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形式,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传媒革命,将人们带入21世纪的“新媒体时代”。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已成为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据研究调查,北京重点高校大学生经常上网人数达到81.3%,广州大学生的上网率更是高达98.3%。如此可见新媒体已经充分进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大学生联络交流、获取信息以及娱乐休闲提供了良好平台。而凡事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新媒体也不例外。广大学子在享受其带来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由网络所引起的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如何正确使用新媒体技术,促使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是我们当下所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中,我们依据SWOT分析法,在分析其优劣势的同时阐述机遇与挑战,趋利避害,从而推动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一、新媒体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在美国《连线》杂志中,曾对新媒体下过定义,认为其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其对新媒体下的定义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但结合实际,新媒体其实就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智能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状和媒体形态。

因此,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主要具有如下特征:

(一)及时性:新媒体数据传播时效快,网名通过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均能快速接受和发布信息,打破了传统媒体设备定时传达信息的特征,且传播方式更偏向私人化;

(二)交互性:主要体现为传播时的互动性;

(三)超文本性:超链接,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的使用;

(四)虚拟性:如空间、环境、现实身份的虚拟;

(五)网络化工作:生产和消费日益趋近于网络化。

二、SWOT分析法的概念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S(strength)、竞争劣势W(weakness)、机会O(opportunity)和威胁T(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应用这种方法,能够正确对研究对象所处的状况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得出所需的结论。

三、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优势(S)

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今天,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时代随之到来。新媒体主要通过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等智能方式传播,由于其传播速度迅速,传播模式便捷,以及传播影响广大的特点,对传统印刷类、电子类的传播方式造成了极大地冲击,在新媒体传播如此方便快捷的时代,传统传播方式只能望其项背。大学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面对着来自家庭、社会、学校、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心理问题愈益严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被外界密切关注。

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良好三观以及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

(一)新媒体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娱乐形式,并且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自由宣泄心理问题的平台,从而使大学生可以更好的宣泄不良情绪,释放压力,并可以依据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以新媒体为媒介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通过正确的疏导,使大学生的心理以健康良好的趨势发展;

(二)新媒体可以帮助大学生及时、准确、全面的获取和把握信息,并且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提高大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与广度,让大家学会如何去思考,如何了解自我,怎样更好的认识世界,以便能够跟上世界的步伐,从而树立良好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尺度;

(三)新媒体自由、公正、平等的特点,让很多自媒体人勇敢的揭露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传播社会正能量,对于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形成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大学生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爱国,诚实,友爱,守信的优良品质。

四、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劣势(W)

尽管新媒体时代为大学生打开了精神交往一道崭新的大门,但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成长的副作用。

(一)由于网络发表言论具备非公开性,虚拟性,网络言论自由并且难以监管防范,所以一些不法分子趁机传播虚假言论,发布不实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如果被大学生接受了这种虚假言论,容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新媒体涉及方面广泛,内容鱼龙混杂,网络中不乏有色情淫秽、封建迷信、血腥暴力、反动言论等内容充斥其中,若大学生缺乏正确引导,没有抵制低俗内容的决心,很容易沉迷于网络,使身心遭受伤害。

五、新媒体技术在优势(S)与劣势(T)并存的情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机遇(O)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6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17年,我国近40亿人口中约有74万人新加入互联网社会,成为新增网民。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据此次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到2017年底,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所占比例从2016年的94.9%上升到97.5%。而在年龄构成上,10~39岁群体约占72.1%,18~24岁群体约占37.3%。而在《新媒体社交环境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问卷调查报告中表明,接触使用新媒体时间超过两年的大学生约占90%。在这庞大的数据展示之下,我们更能清晰了解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具有的积极发展机遇。

(一)新媒体的运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多形式,有利于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实施

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采取一对一的面谈模式或一对多的集体辅导形式,但相较于外国人而言,中国人更显含蓄内敛,所以常存在一些人无法直接说出自己内心问题的情况, 且传统形式组织困难,预约麻烦,更是极大的减少了愿意接受心理咨询的大学生人数。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通过新媒体开展,不仅可以使一对一的咨询服务成为事实,还可以实现一对多的团体服务,并且,由于大家都处于一个网络虚拟的世界,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身份,故而更有利于大学生敞开心扉,卸下心灵枷锁,说出自己内心的烦恼苦闷。同时,这种咨询方式有多种途径,如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电子邮件等,这极大的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及时性和科学有效性。

(二)新媒体的应用使信息接收渠道更为广阔,自我表达方式更多元化

新媒体技术将整个世界串成一个整体,基本达到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这似乎与麦克卢汉“地球村”的理念不谋而合。从前车马很慢,数月书信方可至千里之外,而现在一通电话,一条短信,即可秒速联系千里之外的人。甚至学习知识、求职工作、旅游攻略等方面,人们都能在网络上获得相关信息。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还能与形形色色的角色进行沟通交流,提高了其人际交往能力。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这一书中就曾经提到“媒介是人的延伸”,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并为大家所接受的媒介,在人们日常沟通交流中具备极其重要的地位。大学生个性张扬,乐于自我表现,喜爱追逐潮流,这与新媒体的公开公平性、平等交流性、与时俱进性相符合。大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符号、表情包等向大家展示自己,即使是一些内向害羞的学生也可以很好的通过新媒体来展现自己,借助贴吧、微博、微信、QQ、知乎等社交平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显简单便捷,也为大学生自我表达的多元化发展带来可能。

六、新媒体技术在优势(S)与劣势(W)并存的情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威胁(T)

凡事有利必然有弊,新媒体技术在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必然也会存在相应的威胁挑战。新媒体与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情况相结合,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于虚拟世界之间,这对于刚刚建立和完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大学生来说,思想上,心理上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冲击。

(一)识别信息的能力不佳,极易迷失自我

网络信息丰富庞杂且良莠不齐,这对于刚刚建立起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观的大学生来说,识别出正确信息是很困难的。而在浏览网页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利的信息;而在一些论坛贴吧上,言论大多是自由的,这导致大家在一个虚拟的世界对一些也许并非真实的消息想当然,“键盘侠”更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特有产物。这些非真实的,甚至带有暴力色彩的信息,极易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危害。

(二)交际能力下降,与现实脱轨,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在名为《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研究进展》的专业杂志上,汉诺威高等医科学校的心理学家贝尔特·维尔特说:“如今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地与虚拟的数字生活结合在一起。这带来的一个危险因素是,人们常常会被越来越多地‘拉出现实世界。”“如果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区别太大的话,就容易给人带来压力。”大学生在网络的虚拟世界少有约束,可以随便释放自己的情感,渐渐地便会排斥受拘束的现实生活,沉溺于虚拟世界,失去自信,进一步导致社交恐惧,不愿与任何人产生现实交流。而当现实环境与网络虛拟世界产生差异时,人便会崩溃,变得喜怒无常,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三)对于高校工作者,需要更高的要求

新媒体所具备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以及大学生接受信息的自由性和任意性,使得大学生极易产生歪曲的理解认识,这使得家长、老师等教育工作者言传身教的影响力降低,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者开展工作的难度。除此之外,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影响深远,带来的问题层出不穷,从而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带来极大的挑战。

七、结语

通过采用SWOT分析法,密切联系实际,在理论与现实双重结合情况下,分析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在新媒体优势与劣势并存的情况下,将新媒体作为一个辅助体系,经过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使其巧妙地融入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之中,而不将其作为独立的体系使用。鉴于此,我们应以辩证客观的态度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冯志勇.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中国报业,2011,(22).

[2]谢荣秀,徐丽丽,刘磊.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科学时代,2013,(20).

[3]辜媛,邵林.谈新媒体动画的艺术特性[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08).

[4]王晖,高红卫,马广烁.基于SWOT分析的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研究[J].河北企业,2014,(10).

[5]宋维翔,贾佳.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搜索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2,(03).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SK2016JD14);安徽建筑大学学生工作研究项目(201516AJDXGXM05,201617AJDXGXM04);作者单位: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新媒体技术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