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2018-08-02 10:17马天鑫
祖国 2018年1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马天鑫

摘要: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的重要平台,高校对于我国当代大学生开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是我国当代高校需要完成的重要核心教育任务。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影响着大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发展,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宣传、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可有效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加快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步伐。本文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展开研究,在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同时,阐述融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相互融合的必要性,并提出将二者有效融合的基本路径,以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借鉴。

关键词:马克思中国化 思想政治教育 融合

0

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明确强调了我国高校在对大学生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期间,马克思主义时刻要摆在首位,对学生开展围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活动。在对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同时需要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充分传授给我国当代大学生,让其充分明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祖国的发展、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有着至关重要品的意义,这不仅是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核心内容,更是有效推动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下的中国深入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一)理论的首次提出

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在1938年中共第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只存在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不存在抽象的马克思主义。所谓马克思主义,即民族形式的主义,是将马克思主义融入伟大新中国的环境、斗争之中,而并非抽象应用。作为伟大中华民族、与民族血肉相连中国共产党,倘若将马克思主义脱离中国特点来讨论,那就是抽象、空洞的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每一表现中都要具备着中国的特性,需要按照中国的特点对这一理论进行实践。

(二)理论的逻辑依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依据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的要求,更是有效解决中国问题客观上的需要。

(三)理论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即将中国具体的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相互结合,具体讲就是要将中国的基本国情、建设、革命以及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等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相互结合,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真理化、大众化、具体化。具体化,指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建设、革命与改革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真理化,就是要围绕中国的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时间经验,将其升华为一个崭新理论,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将马克思主义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中,称为中国社会主义公民永远崇尚、喜闻乐见且得心应手的强大精神武器。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为中华民资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和世界观,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教育核心内容,发展成为党的、社会主义公民的、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核心内容,是伟大中国共产党一直都奉行的思想教育根本内容。同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将中国实际情况,同马克思主义相互融合,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中,形成一套完全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理论,因此马克斯主义中国化理论所得出的成果,是中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更是中华民族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强大思想、精神武器。

作为新时代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内容、核心内容,使大学生充分了解,高度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有效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第一,当代大学生,在全社会中扮演者精英的角色,他们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继承者,更是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扛起人,是祖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少年强、则国家强,在新时期下,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将大学生的思想觉悟进行升华,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成果武装当代青年的精神和头脑,不仅可以将大学的思想觉悟、自身修推到更高的境界,更能有效贯彻、坚持伟大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房展,让我国当代大学生群体拥有绝对正确的观念。第二点,随着时间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成果已经越发的焕发出光彩,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在应用这一伟大理论的同时,还能有有效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第三点,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的面积和传播的速度,可以为这一理论的快速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基本路径

(一)将优化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目标

作为我国当代高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明确阐述了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等健康发展的观点,为当代青年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对青年未来良好发展起到了积极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建设过程、革命过程以及改革过程中,利用无数个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换形成的‘中国样本,具备了我国青少年全面发展、与时俱进理论深意,能够正确的、科观邸对社会发展的动态加以关注,是在社会发展实践中将各种社会问题解决的重要理论支撑,从而达到有效培养我国当代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最终目的,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创新、完美融合的最终方向,更加是引导当代青少年思想政觉悟的伟大路线。

(二)将社会发展与政治素养的关联性充分体现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核心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坚定我国大学生政治信念的重要举措,对大学生开展政治素质的培养,其重点就在于能够让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引导下,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完善看待世界发展的正确角度,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后,能够保持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优秀的政治心态,为新时期社会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站在培养学生政治素养的角度,以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层面来分析,对学生开展政治素养的培育,应该以社会发展目标、发展的要求作为实践教育的主要路线,将与时俱进的思想与对学生政治素养的培育深化结合,推动我国当代大学生,永远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加入到当代社会的建设、发展中,充分体现出政治素养对社会发展起到的强力推动作用,从思想层面,对大学生发展的主观意识进行优化。

(三)科学培育当代大学生的辩证思维

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现状,迫切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作为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指导思想,将实际与理论相互结合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要确保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具备中国化的特色。随着国家快速发展,对当代人才的要求越发提高,再次背景下,高校政治思想教育不断面临着崭新的挑战,因此就需要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融合辩证思维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培育,在让学生可以将物质决定意识观念大幅度深化的同时,强调学生实善于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辩证思维,在形式上采取软硬、虚实相互融合的教学方式,让大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充分领会、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世界发展。

四、结语

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融合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其主培养的理念为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学生片面、单一的社会发展认知有效改观,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政治素养培育。为了学生充分掌握、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就需要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将优化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培育目标,使学生可以将社会发展与政治素养的关联性充分体现,同时培养学生以辩证思维的角度去观看世界的发展,高度优化学生社会发展的动机。

参考文献:

[1]欧晓彦,陈世润.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5).

[2]戴波.浅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J].渤海大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

[3]赵洪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J].考试周刊,2016,(84).

[4]王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简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亚太教育,2016,(06).

[5]周丹.全面从严治党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探究[J].长江丛刊,2017,(33).

(项目编号:GBD1317074;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