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医人》

2018-08-02 10:14陆宁
关键词:电教片电教典型

陆宁

《医人》微视频在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十佳创新奖,这使我欣慰:做了多年电教,算是有了一点小小收获。与此同时,又觉得心中有未尽之意,不吐不快。《医人》自播出以来,受到了很多关注,也收到了一些赞誉,但我却无法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些。虽说片子是我策划的,但成片却得益于集体的力量,我们团队中每一个人都付出了心血,我只是其中一分子。这个片子拍得也相当不容易,拍摄过程中可谓“压力山大”。如今要我说些体会,一时间竟不知从何说起,只有谈一下我个人在创作过程中那些最为深刻的感受了。

典型就在身边

拍片子很难,入门第一难就是找典型。那么,典型在哪里?我想很多电教同仁都有过为拍摄题材而烦恼的时候吧,总是纠结于到底要拍什么、镜头对准谁。有时候好不容易选定了,又对自己的选择感到犹疑和不自信。我也是在拍了多部片子之后才有所领悟,其实典型就在身边,哪怕他们似乎很平凡。因为电教片更多地是面向我们身边的人的,所以电教片拍摄的典型也不在天边,而在眼前。

《医人》的主人公是一个基层医院的院长。他没有耀眼的光环和传奇的故事,他的生命价值、意义和很多普通人完全一样,在于几十年不断重复的工作中。如果仅从功利的角度来分析这个人,也许有人会怀疑他的宣传价值何在。可是事实上,过于强调宣传价值只会让我们走弯路,放低视角我们才能发现大千世界中那些真实的、鲜活的题材。真实,即是一种美。《医人》成片何以能够得到观众的喜欢?因为他们在荧屏上看到了自己身边的人,也间接地看到了自己。

这就是电教片制作新视角的价值。我们要放弃人为拔高,多反映真实的现实,让观众去自我发现和自我启迪。

最好的表演

这个微视频反映的都是医院的故事,除了因拍摄需要设计的情景再现用了几个专业演员外,片中其他人物都是医院的醫生和护士。让摄制组想不到的是,这些医生和护士的表现非常自然,没有半点瑕疵。假如说这是表演的话,那就堪称专业级的表演。但这不是表演,而是真实场景,他们平常都是这样度过的,如今只是把自己真实的工作状态搬到了镜头里。片中出现的场景,他们几乎天天都要面对,再熟悉不过了;场景中那些撕裂人心的细节,他们也常常会遇到。解说词中说:“他发现更多的时候,自己需要面对的并不是什么敬意,而是肆虐的病魔疾痛,与撕心裂肺的哭喊哀求,甚至还要面对自己的无能为力。”其实医院的医护人员哪一个没有这样的经历、这样的感受呢?所以无需表演,他们就能将这种复杂的心理层次自然地表达出来。

经过艺术处理还原出来的真实是美的,而来自真实现实的“表演”则更美。所以说最好的表演就是没有表演。

“快中有慢”的夜班拍摄

微视频的所有场景拍摄都是在深夜完成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要考虑医院的特殊环境。白天医院格外忙碌,无论是当事人还是需要取景的场地都是有任务的,不可能闲下来专门给我们拍摄,毕竟患者生命大于天。经过事前谋划,我们对此早有预料,为了不影响医院工作,也为了给自己创造一个好的拍摄环境,只能把拍摄时间定在深夜。这也意味着时间对我们来说非常宝贵,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

既然要集中在晚上拍摄,布光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了确保光线匀称,剧务人员使出了浑身解数,把每个场景的布光都安排妥当。高强度拍摄,加之是在深夜,人很容易疲倦。为了保证进度,大家只能在白天就策划好要拍什么,在入夜时进行现场调度安排,到深夜里咬牙开拍,直到凌晨才收工离开。困了倦了也要挺着,因为是在医院,连吸烟解乏都不行。

让大家最无奈的是,即使这样,拍摄还是要不紧不慢,要照顾到每一个细节,要拍好每一个画面。人都说“慢工出细活”,可对我们来说“慢工”是奢侈的,因为我们要“出快活”。要达到这种“快中有慢”,我们只能认真对待每一次开机。

不妨新一点

如何表达,让观众能在观看的过程中深受感动,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我们看到过很多作品,立意很高,但表现手法刻意追求宏伟,反而不接地气。观众是不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的。看过《医人》的观众会发现,片中自始至终都只是沉着地讲述医生与病人痛楚的抗争。解说词中说:“他不止一次试图安慰自己,生老病死不过是大自然的规律,现代医学并非万能。”这种对医生真实心理的挖掘,在目前的同类专题片中还是比较少见的。但正是这种其他人忽视或者回避的真情实感,才为片中人物增加了血肉感,让观众感同身受。这样一来,解说词最后的拔高“坚守,为的早已不再是什么敬意,而是执着于生命本身的一场抗争”就显得那么自然。

讲故事的主要角色其实是画面,但是怎么组接画面进行叙事也是一个难题。它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能靠灵感来摸索。为了让叙事更加引人入胜,我们反复地讨论和修改,最后决定采用交叉蒙太奇手法来讲这个故事。其实选择这种叙事方式是否真的更好,还有没有别的更佳表现手法,直到今天我们都还是模糊的。没办法,艺术的魅力本身就存在于这种模糊性之中。所幸片子播出后观众反响很好,这也说明我们的典型事迹片完全可以换一种全新的表达方法。

与灵魂交谈

拍专题片是为了什么呢?这个问题可能很多电教人都没有真正地想过,或者说没想透过。可我个人认为,不想想这个问题,很难拍出好的片子。行路是需要方向的,拍片子也需要心灵的指针。我不敢说自己已经找到了指针,不过这次拍片使我开始有了这方面的思索。我觉得,拍片其实就是与灵魂展开的一场交谈,与自己的灵魂交谈,与观众的灵魂交谈,提示人们内省自己的心灵、直面生命的真谛。只有这样,拍出的作品才能历久弥新。

很多人说,每看一遍《医人》都会有新的感受和收获;还有些人说,在夜深人静时看《医人》会更为心潮澎湃。我想这种感受是来自对生命的敬畏吧。我们在创作伊始其实并没有将主题拔高到生命关怀这样的高度,初衷只是拍一部宣传医护人员救死扶伤形象的片子。但在拍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被医护人员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所感染,不知不觉地首先触及了自己的内心,从而生发出了对生命的咏叹欲望。

一直到现在,回看《医人》,我还会热泪盈眶。不仅仅是因为被片子的情节所打动,更是为片子所蕴含的这种生命咏叹所打动。

片名的制作

《医人》从策划到拍摄、从拍摄到剪辑、从剪辑到修改,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多人参与其中,提出过自己的真知灼见。其中,县总医院的青囊轩文学社不得不提。他们的深度参与发挥了重要作用,片名就是他们几经命题、几经推翻后最终定下来的。医者仁心是整个作品的理念核心,命名为《医人》,真是画龙点睛之笔。

“未成文前题为梁”,策划阶段及早定下片名,对后期拍摄制作起到的作用不输于定海神针。以往我做片子经常是确定了主题没确定标题,直到后期制作时才绞尽脑汁地根据内容定片名。不得不说,这个习惯是源于在制作之前没有通盘的把握和思考。看来,拍片子和写文章、画画是一样的,胸有成竹方为上。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电教片电教典型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提高党员电教片艺术性的策略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电教使初中数学教学锦上添花
电教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增强党员电教片群众需求性的探讨
典型引路 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