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利用反光板营造出微妙的轮廓光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虽然在外拍中,自然光能够较真实地记录现场的实时光效,但它并不能出现在每一个需要照射的部分,比如在强烈的日光下拍摄逆光或侧逆光的近景和人物特写时。
一般拍摄人物肖像时,在时间、空间的选择上很重要,通常在上午10点以前或下午5~6点钟为宜。尤其是下午5~6点钟时,太阳西至30~40°斜角方位——此时光线柔和,且角度低、色温暖。这时拍出来的人像影调柔和、视觉舒服。另外,客观条件的制约(如季节、光质、光照角度、人物服装,以及不同的表现主题),也会使用光方法有所不同。
在实际创作中,不同的光线照射主体,会获得不同的画面效果,这是由于光的性质及光线照射主体的位置不同所致。光线的主要因素:一是光质——软光和硬光,软光即阴天时无阴影,硬光即太阳直射时会产生强烈的投影。硬光会产生硬调画面,软光会产生柔调画面。二是光位——顺光、逆光、侧光、前侧光、侧逆光、顶光、脚光、散射光等。三是光的强度——亮、暗;光色——低色温(偏暖)、高色温(偏冷)、正常色。所以,补光就要尽量从各方面对客观环境进行把控和改善。
如果是艳阳高照,则需要打上闪光灯——闪光灯是白天补光用的。中午太阳直射下,人物面部突出部位背光处会有阴影,也叫骷髅光。使用闪光灯时,前面最好加一个柔光片,如是内置闪光灯可用一层白色餐巾纸、白色塑料袋或白纱巾包裹,但闪光一定要把握宁欠勿过的原则;再就是借助反光板或白色泡沫板,对人物的背光部分进行补光以提高亮度。此时补光,既能对自然光进行过滤和遮挡,也可控制反差,又能调整色温,有时还可当造型光使用(图一)。
人眼可视宽容度大,一般都能识别明暗对比强烈时被摄体明暗部的细节。而数码相机成像元件(CCD或CMOS)的动态范围则窄很多,在光比较大时,如果对暗部进行曝光,就会“高光溢出”,致使照片的高光部分失去细节;反之则会失去暗部细节。为此,应通过补光来减少二者之间的光比。
一般我们采用瞬间光源拍摄时,通常要在按下快门后检查照片质量,才知道有些光线的强弱和位置是不是符合预期设想。我们可以前期进行现场补光,进而控制整体色温比重,让作品达到巧妙的和谐;也可后期进行数码暗房调整阴影和高光,如当光线对比度过于强烈时,可采用包围曝光法拍摄多张,在后期合成一张照片,这样就可获得完美的明暗层次。
哪些情况下需要考虑补光呢?
1.阴雨天气或者拍摄场地处于光照度严重不足的场所(如建筑内部、树林)。
2.当人物处于逆光位置,面部与背景形成较大光比时。例如:(1)人物接受的是较强的侧逆光,就会形成明显的“阴阳脸”,不利于表现柔美的女性形象。此时,须对背光的一面作适当补光,以使人物脸上、身上的光线变得柔和。(2)在外景拍摄时,为避免重要的元素被淹没在黑暗中,就必须对其进行补光。(3)为更好地突出主体,表现人物皮肤和衣服的质感,或为获得安全的快门速度时,需要补光。
反光板:可根据个人喜好和实际情况决定反光板的颜色,金色反光板能制造暖调效果,银色反光板能制造冷调效果。使用时,可通过改变距离和反射方向很好地控制光线的强弱与角度。缺点是在阴天或阴暗场所时,作用不明显,甚至失去补光作用。
便携式闪光灯:这类闪光灯体积较小,可以支持高速同步,最高同步速度往往可达到1/8000秒。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当高速同步时,闪光覆盖范围会大打折扣,而且快门速度越快,闪光覆盖范围越小。我们若在阴天或树荫、建筑内部(图二)等其它场景中进行人像摄影时,为使人物的皮肤色泽更为光润和亮丽,需用闪光灯给人物补光。需要注意的是,闪光灯一般必须减少两档左右的输出,来弱化强光痕迹。
图二:利用闪光灯辅助补光
图三:电子补光工具
带充电池的外拍灯:这类闪光灯功率大,并配置体积较大的充电电池,续航能力较强。缺点是体积较大较重,携带时比较麻烦,而且,快门同步速度一般局限在1/200秒之内。如果在高速快门下,可以使用低感光度拍摄,从而使得画质更为细腻。
LED双色温手持补光棒: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补光工具,采用长条直立式设计,末端设有握把,方便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补光拍摄。LED是一种持续性的光源,拥有所见即所得的特性。其亮度、耐用度、色温和演色性都有不错的视觉传达,尤其冷、暖两种色温的LED灯泡,能视拍摄需求进行自由切换,为人像创作更添创意和自由度。
为营造理想的光效,也可支持续光棒组合使用。这不仅可以使照射面积增加,也能利用光线因距离的递减性(主体与环境背景发生显著的明暗交错)现象,产生情景化的光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