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疗法在初发1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

2018-08-02 08:24高静刘晓景杨威沈凌花卫海燕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6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糖化低血糖

高静,刘晓景,杨威,沈凌花,卫海燕

(郑州儿童医院 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河南 郑州 450003)

儿童1型糖尿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发病特点为起病急、病情重,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对于此病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临床上主要应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手段[2]。目前胰岛素给药方法较多,治疗效果不一[3-4],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近几年本院对2015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96例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采用“3C”疗法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并且有效控制血糖,还降低了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2015 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96 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儿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3~13岁,中位年龄6.5岁;病程3~27(10.5±4.5)个月。对照组患儿48例,男24例,女24例;年龄3~14岁,中位年龄6.5岁;病程2~28(11.5±4.8)个月。此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且于医务处备案;所有研究对象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规定的1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具体为:①有糖尿病典型临床表现,多饮、多尿及体重下降,并且随机血浆葡萄糖(venous plasma glucose,VPG) ≥ 11.1 mmol/L(200 mg/dl) 者;②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7.0 mmol/L(126 mg/dl)者;③或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75 g脱水葡萄糖溶于水中口服,儿童按1.5 g/kg计算)2 h血浆葡萄糖(2 h PG)≥11.1 mmol/L(200 mg/ dl)者;④通过体格检查和血浆胰岛素、C肽及自身抗体测定排除2型糖尿病[5]者。排除标准:2型糖尿病者;肝源性等因素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者;精神疾病患儿;应用免疫制剂者;其他内分泌疾病者;眼底、肾脏等器官微血管病变者;严重感染者;医从性差者[6]。

1.3 方法

治疗组给予“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简称为“3C”疗法治疗,包括实时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 胰岛素持续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和糖尿病信息管理(CareLink)融合在一起的治疗方法[7],主要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起始剂量为0.8 u/(kg·d),具体操作方法为:将胰岛素诺和灵R放置到胰岛素泵内,连接导管和埋置针头并置于皮下,根据患儿个体差异的需求确定胰岛素剂量,24 h均匀、缓慢地对皮下输入胰岛素,同时给予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患者信息管理。对照组给予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法治疗,起始剂量为0.6 u/(kg·d),具体方法为在三餐前和睡前应用胰岛素诺和灵N和诺和灵R进行皮下多次注射。两组均控制患儿三餐前血糖 4~6 mmol/L,餐后血糖 6~8 mmol/L;两组患儿均治疗6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②对比分析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中位年龄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患儿治疗前(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空腹血糖、餐后2 h水平均低于治疗后对照组患儿(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s,mmol/L)

注:1)与同组患儿治疗前比较,P <0.05;2)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后比较,P <0.05。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12.65±4.76 6.72±1.231) 17.24±5.51 9.26±3.021)治疗组 48 12.81±5.62 5.25±1.021)2) 17.58±4.34 7.48±3.431)2)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

两组患儿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治疗组患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患儿(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s,%)

组别 例数 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 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 48 12.62±3.45 9.04±1.68 6.88±1.21治疗组 48 11.04±3.21 7.52±1.16 5.68±0.51 t值 16.582 6.213 7.504 P值 0.684 0.000 0.000

2.3 两组患儿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儿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 <0.05);治疗组患儿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 <0.05);治疗组患儿低血糖发生率为31.25%(15/48),低于对照组患儿的75.00%(36/48)(P <0.05)。见表 3。

表3 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血糖达标时间/d胰岛素用量/(u/d)低血糖发生率/%治疗组 48 6.31±0.12 36.54±2.01 31.25对照组 48 10.56±2.05 45.21±2.56 75.00 t/χ2 值 12.892 10.285 18.447 P值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儿童1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轻者可发生低血糖,严重时可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等并发症[8]。其发病机制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胰岛β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而出现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治疗原则为尽可能将血糖水平控制或者接近正常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9]。目前,临床上治疗本病的最积极、有效的方法为注射胰岛素,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胰岛素的给药途径、方式也不断更新变化,包括胰岛素持续输注、多次皮下注射等[10]。

本院采用“3C”疗法治疗初发1型糖尿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此种治疗方法目前是最先进方法[11]。“3C”疗法模拟了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可有效地降低高血糖,使得胰岛细胞得到休息,依据3C胰岛素泵的这一特点,对初发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3C胰岛素泵治疗,可最优化地控制血糖,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低血糖风险。使用3C疗法治疗初发1型糖尿病患者,可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胰岛素泵治疗方案,进行综合管理。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5.25±1.02)mmol/L,餐后2 h血糖为(7.48±3.43)mmol/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治疗组患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患儿(P <0.05);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为3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0%(P <0.05)。以上结果与洛佩等[12]报道结果类似。可见多次皮下注射血糖达标时间较长,用量较多,且易发生低血糖及穿刺点感染等,而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通过设定胰岛素基础用量,24 h持续皮下输注,维持体内胰岛素水平接近生理状态,使其平稳吸收,维持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儿童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因此需要频繁监测血糖值变化情况,传统多采用快速指尖血进行血糖检测,但指尖血糖只是反应出当时血糖变化情况,无法监测治疗过程中全部血糖水平变化情况,近年来应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临床研究证明,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能够更好地连续监测24 h血糖变化情况,对血糖变化有了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13];“3C”疗法能有效治疗患儿初发1型糖尿病,能够安全平稳降糖,减少血糖波动,并可提高治疗有效率。

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也有其局限性,不能实时显示检测结果,且对过高及过低血糖不能及时报警,监测费用也较高,导致应用也受限,因此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需给予解决[14]。

综上所述,“3C”疗法通过实时动态血糖监测,高低血糖报警,及时调整胰岛素输注,快速、安全及精准达到血糖控制的目标;且“3C”疗法是一种更安全、方便和可靠的治疗途径,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糖化低血糖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有效固定胰岛素泵的管理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影响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院外延伸干预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自护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制度化管理在胰岛素泵使用中的优势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