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遥
高校的性骚扰事件从来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今年似乎格外多:从年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小武,到之后的前北大教授沈阳,再到如今中山大学教授张鹏,2018年,随着一桩桩高校性骚扰、性侵事件的连续曝出,让此类发生在中国大学校园里的针对女性的侵害,从隐蔽状态逐渐浮现到公众视野中。
纵观这些事件,其实不难发现其中的共性:都发生在知名高校;都持续了很长时间;被媒体曝光后,都曾出现控制舆论的情形,直到“压不住了”,校方出來发声明给处分……
名校的“叫兽”比其他地方更多吗?当然不是。只不过名校师生被给予的期望更高,本身就自带关注度;而来自名校的学生叙事逻辑清晰、诉求更有针对性,也更熟悉互联网的传播规律,因此更容易实现议程的设置和推进。
而高校呢?在采访中,记者黄雪琴的话非常到位:“校方时常有一种误解,他们总觉得性骚扰事件会伤害学校名誉,学生的曝光行为就是给学校添乱,而学校必须为涉事老师的行为买单和背书。因此,校方时常带着偏见和偏向进行‘走过场式调查,最后低调出个学子们完全不了解的‘保护式处分,还对当事人提出‘保护学校名誉‘家丑不可外扬等种种要求。”校方习惯性地息事宁人,理所当然地把媒体和学校、学生对立起来,等到风声一过,曾经承诺过的政策、机制建设依然停留在研究层面,涉事教授换个地方又混得风生水起了。
事实上,高校性骚扰事件的曝出,并不只是为了惩罚一两个涉事的教授,而是应该正视这类性骚扰背后的逻辑和原因。面对师生权力关系的不对等,一个反性骚扰的长效机制只是改变的第一步。
就在几天前,南昌大学曾遭性侵的女生小柔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起诉涉事教授和学校,成为国内此类事件中首个起诉学校的案例。两天后,南昌大学一行4人找到小柔及其律师,提出撤诉的要求,否则将公布小柔的真实姓名等个人信息、隐私细节。小柔则表示,即便隐私泄露,也绝不撤诉。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旦出了坏鸟,林子该怎么办?这是摆在每一所高校面前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