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惠能 周宇 景宁
从国家级贫困县,发展到如今的全面小康样本地,景宁的发展“密码”是什么?破解了哪些瓶颈问题?能带给全国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怎样的先行经验?为此,《小康》杂志对丽水市副市长、景宁县委书记陈重进行了专访。
5月26日,民族自治县(旗)的首个小康样本《中国全面小康发展报告·景宁样本》(以下简称《景宁样本》)全国首发。
景宁地处浙西南边陲、丽水市的东南部,是浙西南绿色屏障的核心地带,也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思想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景宁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进民族团结上走在了全国民族自治县前列。
“在全国民族自治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验交流现场会召开前夕,《景宁样本》正式发行,让到会的120个自治县代表更加直观、深刻地感受景宁的改革创新成果和绿色发展路径。”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法司副司长金春子在出席首发仪式时评价说,“《景宁样本》为民族自治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浙江元素、景宁样板。”
《小康》·中国小康网:《中国全面小康发展报告·景宁样本》是民族自治县的第一本小康样本,结合景宁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您认为景宁样本的典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重:景宁只有17.22万人口,县域面积1950平方公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县”。但是从全省、全国的视角看景宁,它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大县”。
首先,景宁是民族自治县的样本。全国有120个民族自治县(旗),景宁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浙江省和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自治县。景宁畲族自治县设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心怀感恩、砥砺奋进、深化改革、科学赶超,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4亿元,同比增长7.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3元,同比增长10.1%,位居全国民族自治县(旗)第6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8元,同比增长8.8%,位居全国民族自治县(旗)第8位,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扎实推进,畲乡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普遍增强。
其次,景宁是革命老区的样本。在大革命时期,景宁是一片历经血雨腥风,镌刻着革命先烈光辉足迹的红色土地。浙江省政府于1987年授予景宁“革命老根据地县”称号,先后有147个村被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村”。如今,景宁的梅歧乡、毛垟乡、家地乡都在依托当年的革命遗址和红色资源,成功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大力传承弘扬革命文化。
第三,景宁是东部发达地区生态屏障的样本。景宁处于全国经济最发达的板块,生态环境却是全国、全省保护最好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全国全省前列,为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发挥了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的作用。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景宁无疑是发达地区如何加强生态保护和抓好生态建設的样本。
第四,景宁是践行“两山”重要思想、决胜全面小康的样本。
浙江省的多数县,走的基本都是工业化道路,依靠工业化做大县域经济,依靠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目前正在向都市经济转变,而景宁因为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走不了这样的路子。回顾1984年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以来的历程,也走过一些弯路,但景宁不断深化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认识,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通过打造美丽环境来催生美丽经济,最终实现美好生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景宁样本》总结景宁的发展脉络,对于类似景宁的民族自治县(旗)还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
《小康》·中国小康网:景宁的生态农业特色鲜明,但是整体竞争优势还没有释放出来,我们在发展生态农业时如何破题?
陈重:生态农业,我们重点是破解“心有余而地不足”的问题。一是必须深化农村改革。景宁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全县耕地总面积27.9万亩,林地242万亩。如何把这些耕地、林地盘活起来,提高利用效率,必须深化农村三权改革,通过加大土地的流转,把更多的土地,特别是下山移民、地质灾害下山搬迁农民的土地,或者外出打工农民留下来的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资本进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集中集约生产出更多优质的农产品。
二是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化、电商化。在“丽水山耕”公共品牌下,我们积极培育品牌“景宁600”,这方面的成效已经逐步显现。景宁畲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基本处于海拔600米左右的山地,这是历史原因形成的,而且原来的精准扶贫,或者说脱贫致富的着力点和全面小康的重点人群,都在海拔600米的山地上。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海拔600米是可以大量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的区域,因为病虫害少,而且土壤重金属含量很低,600米海拔以上耕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质量上乘,所以“景宁600”就是生态的象征。今年开春后,我们全县打响“景宁600”生产基地建设攻坚战,新建标准化生产基地7700多亩。我们推行最严格的化肥农药减量禁用措施,计划在两年内率先达到或超过欧盟标准,确保农产品品质上乘、食用放心;我们依托网络平台和遍布全国大中城市的景宁人超市,加强冷链物流发展,将“景宁600”产品送上城市消费者的餐桌,实现优质优价。
《小康》·中国小康网:有一些生态屏障区对于发展工业避而不谈,景宁如何在坚守生态红线基础上发展生态工业?
陈重:生态工业,我们重点是破解“心有余而技不足”的问题,利用好省政府市政府给我们的“飞地”。在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我们有4平方公里的土地,叫丽景民族工业园,这是全国少数民族异地扶贫的一个样板。我们运用省市政府给我们的政策,来吸引优质企业到工业园集聚发展。在那里,我们可以依托丽水的资源,避免我们区位条件不利的劣势,把生态工业经济发展起来。
县域内,我们主要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跟本地资源相承接的竹木加工、食品加工等产业。受产业平台限制,县域内工业项目还很难在招商引资上有重大突破,而因地制宜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解决就业问题,特别是下山移民、库区移民、地质灾害隐患点移民群众的就业和增收问题。
《小康》·中国小康网:景宁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第一战略支柱产业,并且在产业支撑上要着重向“全域旅游”发力,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陈重:生态服务业,我们重点是破解“心有余而人不足”的问题,把旅游业特别是全域旅游作为战略支柱产业来抓。
如果从传统概念上的景区观光旅游看,景宁相对落后,我们没有特别显眼的景区。但是景宁在探索新的旅游形态方面还是先走一步,在全域旅游方面有点经验。比如,我们打造了往泰顺方向的公路S228云寿线“花海耕织、廊桥驿梦”风景线,获得全省20条省级精品示范线路创建考评第一名,我们的S34云景高速景宁入城口列全省20个精品示范入城口第四名。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们依托美丽环境,大力推进花样村庄建设。景宁的大量村庄保留了原生态的风貌,古建筑畲寨也没有大拆大建。我们发动家家户户种花,原来养猪污染,现在通过种多肉植物等方式来美化村庄,让自驾游游客能够深入景宁腹地深度体验游,也就是说你每到一个地方,前面都有一个比较强的理由吸引你再深入进去,不是说到了哪个旅游景点转一下就打道回府了。我们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大漈乡“如隐·小佐居”被评为浙江省首批白金级精品民宿。类似这样的精品名宿,吸引了市场的关注和游客的欢迎,很多城里人成了“回头客”。
旅游要解决交通的短板问题。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四箭齐发”,主要接轨温州,连上沿海高速路网。一条高速与文成、瑞安接通,接到温州;第二条是规划中的温武铁路,温州-武夷山客运专线经过景宁,类似高铁;第三条是322国道,往文成方向;第四条是往千峡湖去的庆景青公路。四条路打通以后,我们相信海边的这些老百姓是很愿意到山里来感受不同的风情的,温州的机场也可更好地为景宁所用。
《小康》·中国小康网:人们对于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总有一个刻板印象——“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您曾经说过,“蓝图是人绘出来的,事业是人干出来的”,景宁如何激发干部的内生动力?
陈重:说实在话,原来景宁的一些干部还是存在强调特殊性,认为我们是民族地区,可以等一等靠一靠,上面你对我支持是应该的这样一种心理。总书记对景宁提出的“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八个字,我们认为不能飘在空中、喊在嘴上,要落地,要让它具体化、有形化:我们推出了畲乡铁军“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创新实干大赶考。
“大赶考”有一整套的机制。要求每个单位每个部门自我出题,按照“志不求易”的要求,不能拣软柿子捏,这些题出来后,哪些是体现你实干的,哪些是体现改革创新的,你要面对“两代表一委员”、县四套班子领导上台去陈述,比如,确定全省全市范围内哪家单位是自己工作的标兵,我要追赶他,我自己要在全市全省全国树立什么样的标杆。年末通过“我的努力我的分”,让干部上台展示,通过媒体向全县公开,每个部门每个乡镇想干什么、干成了什么,一目了然。
根据干部在“大赶考”中的表现和成绩,我们先后提拔重用了82名实绩突出干部,7名干部因工作推进不力被诫勉谈话或调离岗位;村社大赶考中,我们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评选出10個综合先进村,作为村干部报酬的主要依据,明确目标未完成的不予发放,树立了实干担当的鲜明导向。
《小康》·中国小康网:在《景宁样本》中,中国小康指数落地在景宁调研,从老百姓主观感受度的层面来描述景宁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景宁小康指数中教育、生命、饮食、居住、生态、平安、休闲等指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提升百姓幸福感上,我们政府有怎样的创新举措?
陈重:民生大于天,改善民生是党委政府的基本职责,美好生活是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都跟随时代步伐,努力让父老乡亲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教育方面。硬件设施前几年有比较大的改观,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这几年高考一本(不含委培生、体艺生、三位一体等)绝对量提升很快,从2012年开始实现“七连增”,到2018年本科人数达到110人,本科率94%,超过全省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做了几件实事:比如我们把杭州学军中学引进来,设立名师工作室。名校老师不仅教景宁学生,还传帮带教景宁老师。特别是浙江开展高考制度改革,曾出现过山区学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我们把学军中学引进之后,他们就按照改革方向,指导景宁中学办学,还具体到帮助我们的高三学生复习,尖子生甚至可以到学军中学复习迎考;他们的考试卷子也可以拿到这里试用,当然要保密,不能外传,来帮助分析哪一科薄弱、哪个知识点模糊。我们还引进了杭州天长小学,帮助小学阶段教育质量的提升。早些年景宁的学生都是外流到杭州、宁波、金华、丽水市区和缙云等地,从2017年开始学生出现明显回流。
同时,农村小班化改革、教育基本现代化这些指标我们都是抓得很紧的,因为教育、人才对于区域发展太重要了,要是建设者素质不提升,发展就快不起来、好不起来。
医疗方面。现在浙大一院跟我们全方位合作,每天有十多位医生在景宁坐诊,而且还借助互联网医疗的手段,一些疑难杂症和重症像流行性传染病H7N9都敞开大门接收景宁的病人;一些知名专家针对山区常见病设立专家门诊,为病人把脉就诊。
我们跟省妇保、省儿童医院也都有全方位合作。我们的医生到那边去,他们帮我们培养院长、培养医生,对业务能力提升以及学术的研究上都有很大的帮助,医生们的获得感也很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现在景宁还吸引了福建寿宁等省际边界县市的病人来景宁看病就医。
要让百姓幸福,经济当然要发展起来,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如果就景宁经济抓景宁经济,我们重点抓好县内发展就可以了。但我们的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以全体景宁人民为中心,所以随着全县小超市小宾馆小水电产业的发展,推动发展遍布全国各地的“景宁人经济”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要方面。据县工商联2017年统计,景宁有6.8万人在外经商务工,其中经营小超市的有半数多,在北京就有2万人,他们在北京城郊结合部开社区便利店和小超市,赚的钱不少。据不完全统计,在外自主创业的景宁人创办各类经济实体7500多家,2017年营销额超过4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