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漳浦红楼想起

2018-08-01 18:06林永德
闽南风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央红军红楼闽南

林永德

关于励志的书籍,书店里可谓琳琅满目,多得都不知道看哪些好。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主持召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座谈会时表示:“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其实经验来源于历史 ,生长在中国大地上的革命历史遗存就是最好的励志书。

闽南的五月,空气中弥漫着花果的清香,夏日炎炎,汽车行驶在宽阔的漳浦迎宾大道上,那路旁说不出名的高大常青树下斑驳的树影与一望无际的沥青路面交相辉映,宛如一条游鱼穿越一阵阵涟漪的海面。一路浮光掠影,谈笑不到十分钟就到了繁华的商业街区。我们把车停放在漳浦县政府大院西北侧的大停车场,走出车门向北望去,远处一幢二层砖木结構小楼映入眼帘,楼体红砖块砌成,几弯拱门,墙下一排花木,处于漳浦繁华热闹县城中心区显得朴素和宁静。这就是“漳州十大革命遗址” ——中央红军东路军第三军军部旧址。当年它并不是这么宁静。

中央红军东路军第三军军部旧址位于漳浦县绥安镇新路尾教堂红楼,原为基督教会女校教学楼。1932年初,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在决心领导抗日民族战争同时,积极准备粉粹国民党军第四次军事围剿行动。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建议“直下漳州”,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取得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的重大胜利。毛泽东同志听取在漳浦领导开辟革命根据地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委、财政人民委员邓子恢和福建省委书记罗明、省苏执委王海萍等同志汇报后,作出了巩固和发展以漳浦龙溪圩、小山城、龙岭为中心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向南靖、平和、漳浦、云霄、龙溪五县扩大游击战争,创造小红军,建立小苏区的决定,并致电周恩来有关闽南革命斗争决策。4月22日,毛泽东同志在东路军连以上干部会上所作的《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及第二次行动问题》报告中,布置了建立以漳浦龙溪圩为中心,扩大南靖、平和、漳浦、龙溪、云霄5县新苏区的行动部署。4月24日,中央红军东路军第三军解放漳浦,第三军军部设在红楼,军长徐彦刚、政委葛耀山,时任东路军总政委的聂荣臻也到漳浦指导创建苏区的斗争,曾住在此处。如今感觉不怎么起眼的小楼当年来来往往了许多优秀的共产党人,小楼的灯火曾照亮温暖了这方土地。

红军进驻漳浦后,积极配合地方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用各种形式宣传抗日救国、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土地革命的政策和主张。在漳浦县城及各驻地的许多墙壁上书写“打倒帝国主义,帝国主义从中国滚出去!”“拥护共产党”“打倒土豪劣绅”等大幅标语;多次召开群众大会散发传单;还利用群众喜爱的文娱形式进行宣传。 漳浦的广大群众看了红军演出和听了红军宣传后深受启发,认识到红军是穷人的队伍,解除了疑虑。受骗外出的也都纷纷回家,安心生产。在红军的宣传教育下,漳浦许多青年觉悟起来,不少人参加红军游击队、自卫队,积极申请加入共产党。红军进驻漳浦期间纪律严明,战士们唱着红军纪律歌,并事事处处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约束自己,红军官兵平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向群众借东西有借有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县城西湖村贫农蔡长庚的房子腾出来让红军住,睡床席下放着一块银元,红军战士发现了送还厝主。漳浦群众耳闻目睹红军战士的一举一动说:“自古以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军队,很规矩,照法度,这真是穷人自己的队伍。”中央红军进驻漳浦历时近一个月,壮大了闽南工农武装力量,推动漳浦广大农村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革命形势如火如荼。1932年5月中旬,中央红军以闽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为基础,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党代表邓子恢、总指挥蔡协民、团长冯翼飞、政委王占春。靖和浦革命根据地成立以后,开创了闽南工农武装割据的有利局面,使红色区域直通海口,形成了中央苏区的东南屏障,所开展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跟保卫中央苏区紧密相连。1932年6月,红三团连续打胜仗,一直打到县城,一时思想轻敌,撤出县城后没有直接回到根据地山城,而是在中途的崎溪寨仔村驻扎。 6月5日夜国民党军纠集反动武装2000多人悄悄向寨仔村包围,次日晨,敌军已抢占制高点,将红三团层层包围。我军与敌人激战两个多小时,未能奏效且伤亡较多,于是王占春毅然率领5连向制高点守敌发起猛攻,经过多次冲锋浴血奋战,终于占领制高点打开突围的道路,但是身先士卒的王政委不幸被敌人的机枪打中腹部,回到根据地山城几天后伤情恶化牺牲。

靖和浦革命根据地军民团结一条心,以其坚韧不拔的斗志,不仅保存根据地,而且有力地支持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1935年春,中国共产党闽粤边特委得知中央红军长征的消息,制定出牵制敌人兵力支援红军长征的决策。为此,“红三团”于2月9日在得知驻石榴象牙庄的国民党八十师已调防,余下的保安团还在忙于过春节之际,立即组织30多名精干武装分队,从龙岭出发向象牙庄驻敌发动袭击,由于红军的积极出击,国民党军的“围剿”更加疯狂残酷。1934年11月起,敌人召集15个连的兵力,对靖和浦苏区实行全面包围,分割区域,逐块逐区清剿。国民党军在各村建立联防队,设立守望队和岗亭,日夜派人守望。他们还派出探子,每天清早到进入苏区的路口看露珠有没有被刮掉,如果有就说明有人走过;白天看哪片山林冒白烟,如果有就说明有人在生火煮饭;晚上看哪里有火光;密林里看树梢会不会动,如果发现目标,就集中七八支队伍往这个目标同时进发。与中央失去联系的闽粤边特委书记黄会聪,及时领导特委从保卫中央苏区向配合红军长征转变。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孤军奋战的闽粤边特委和所领导的革命武装在艰苦险恶中发展壮大。特委不仅保卫与扩大了靖和浦苏区,还陆续开辟了乌山根据地、梁山根据地、大芹山根据地等,减轻了中心区域承受的军事压力。边区的红军游击队一度发展到近千人。

從1934年10月至1937年7月三年游击战争中,闽南红三团与敌人进行了千余次的英勇战斗,牵制住了国民党两个师和地方反动武装的兵力,他们的贡献不应被忘记。曾任闽南红三团团长、1955年授为中将的卢胜在《坚持闽粤边区游击战争》文中回忆道:“如果没有老区人民的支持,坚持三年的南方游击战争只能是一句空话。”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在漳浦红楼、清泉岩、虎崆岩发生的革命事迹,只是漳浦多年革命战争历史的一个缩影。据了解,陶铸、邓子恢、聂荣臻、耿飚、陈伯钧、朱良才、卢胜等一批老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过。“在长达20多年的革命战争中,漳浦涌现过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我们今天所谓的岁月静好,正是因为有他们的负重前行。”漳浦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戴全成说,“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进一步挖掘革命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继承优良的革命传统。”近年来,漳浦县政府拨款向教会租赁红楼,并进行修缮保护,在楼内开辟漳浦县革命历史纪念馆,馆内设置“中国革命伟人”“名人与漳浦”“开辟闽南井冈山”“毛泽东与靖和浦苏区”“中央苏区的南部屏障”“重整武装、北上抗日”“前赴后继、红旗不倒”等主题展区,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向人们展现漳浦人民革命历史。

走进革命历史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打开红色记忆,重温那段风雨如磐,战火纷飞的光辉历史,用心灵去感悟世间最朴素、最美丽、最珍贵的励志书。每一处革命史迹、每一样革命物件,都在无声地述说着那段峥嵘岁月。像漳浦红楼展示柜中,每一张模糊的旧照、每一件粗糙的武器,甚至只是一盏燃尽的煤油灯、一把生锈的镰刀,都让人有所触动,不知不觉忆往昔,看今朝,展未来。

漳浦红楼附近的凤凰木火一般燃烧着,充满激情,看着它,想象那段岁月,不禁振奋与感慨,满腔热血,红艳艳地沸腾着。漳浦红楼全天二十四小时开放,门虽设而不关,时时恭候人们瞻观,像是一本打开的图书,又像是一位历尽沧桑老者在诉说他的故事。可以时常来这里走走,看看,想想,让光明照进内心,激活生命的能量,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中央红军红楼闽南
红楼版非诚勿扰大型现场(一)
四大名著趣解
乍然
最危急的关头:中央红军进军贵州
长征歌谣的民间性与变异性
一句话妙解四大名著
闽南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