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惠春
一
一大片绿地广场,一排排挺拔苍劲的树木,青青的草地上有许多星星点点的小花,在草丛中轻舞飞扬,一片绿意盎然的春天景致就这样展现在人们眼前。漳州市中山公园,山水交融的布局风格,融合时代发展背景,一直是人们休闲散步的绝佳去处。园内景致独特,植被茂密,是芗城区重要的生态绿化公园。作为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一个象征点,时光已远,而它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一同经历了风雨岁月,见证了一段段沧桑。
中山公园原为漳州府治旧址,民国元年,改为龙溪县署。1917年8月25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12月初,任命陈炯明为“援闽粤军”总司令,率兵援闽护法。护法军于1918年9月建立“闽南护法区”,护法区总部设在原汀漳龙道道署,漳州成为护法区首府。护法军到漳伊始就偃武修文,筹建公园。护法区兴建公园,旨在启发新思想,陶冶社会美育。当时,对于公园的选址,初选址预定三个地方,一是城西北隅芝山;二是城东南隅丹霞書院一带;三是城中心府署,这里东有花园、小山岗,北有晶园、七星池,园内名木古树郁郁葱葱,无论从绿化或场地位置都建设公园最佳选择,由此议定扩建府署一带为“第一公园”,而芝山、丹霞则为第二、三公园。
中山广场热闹非凡,除了不少人在中山铜像前拍照外,还有许多家长带小孩在这里坐电瓶车玩耍。孙中山铜像就矗立在中山广场,是漳州市目前唯一的一尊中山雕像。铜像的左前方设有3个花坛,花坛为相互交叉的三个圆,第一个圆边上刻有“1911”字样,第二个圆和第三个圆则分别刻有“1949”和“2008”字样,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难忘的年份,也是中山公园建园90周年时向游人展示漳州这座历史文化古城的美丽风采。广场,是中山公园一隅快乐的天地。在我们这个年代的童年记忆里,大都有一份相似的记忆。遇到节假日抑或学习成绩进步了,父母便会许诺带我们去中山公园游玩。一入公园,宽阔的广场是必到之处。光着脚丫拿着弹弓木枪等玩具在广场上转圈圈,足以让一群毛孩子玩得不亦乐乎。广场一边承载着历史的底色,一边是生命的欢歌。哪怕今日的广场,已不再是人们唯一的向往,而那些美好的时光,多年后想起,依然温暖如昔。
公园内令人瞩目的“闽南护法区纪念碑”, 又叫博爱碑。碑为混凝土结构,底座为四方形,长阔各298厘米,座上碑高390厘米。原上端四面刻碑文,东面楷书“博爱”为孙中山所题词。北面篆书“自由”为章太炎所题,南面隶书“平等”为胡汉民所写(亦有另一说法为汪精卫所题),西面楷书“互助”为陈炯明手书。东侧立二米多高的公园纪念碑,碑文是陈炯明撰写的“漳州公园记”,以志建园事迹。碑文,是对历史的陈述。回溯历史长河,革命的精神在这里滋生,伟人的力量在这里淬炼。诵读碑文,文功武略精彩纷呈,无数英雄人物历史功绩历历在目, 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重新显现。而今天的我们,无论生活还是事业,依然需要这种奋发向上,不惧艰险的优秀品质,这种能够给人温暖、激发人内在正能量情感的强大气场,正是民族精神的根源所在。
现作为漳州画院的中山公园仰文楼, 曾是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旧址,旧为太守眷属之住所,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知府魏荔彤建。优美的自然环境赋予文人墨客创作的灵感,传承着历史名人文化赋予的使命,留下巨大丰厚的精神财富。这里是展示漳州经济文化建设的一个窗口,时常举办各种书画艺术等各种文化展览活动,同时也是漳州文人、墨客的主要活动场所。各类文化活动首选于此,许多社会组织、民间组织也孕育于此,而它的背后,却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历史。仰文楼俗称梳妆楼,公园里的府署,一进、二进改建为“阅书报室”“图书馆”,后进“仰文楼”重新修葺。1919年11月公园建成开放,仰文楼屡有名人学者演讲及学术交流。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率红军东路军进军漳州。4月下旬,在公园仰文楼成立“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王占春任主席。5月1日,在中山公园召开“军民庆祝红军胜利攻克漳州”万人大会。据悉,革命老人谢小梅的回忆录里,大会号召人民群众团结起来,拥护中央红军,反对官僚的统治、压迫和剥削,在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斗争,并和全国人民一道,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大会期间,红军驾驶在漳缴获的一架飞机从厦门散发传单回来,在会场上空低飞盘旋,会场军民热烈欢呼鼓掌,沉浸在胜利欢乐的气氛中。红军进漳消灭了张贞部,筹款筹物,扩大红军后,回师苏区,闽南工农革命斗争从此走旧巩固发展的道路。
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也不尽然。草木花虫,风光景物,四季变化无穷,从来都不缺少新意。对于我们来说,缺少的,或许是一份与风景相宜的心情而已。历经多次的修建和改造,倡导现代的生态文化和休闲景观中山公园现成为市民喜爱的游览、休闲场所。历史迭变,岁月沧桑,中山公园历经百年的风风雨雨,走过了建设、破落、发展、兴旺的过程,也记载了几代漳州人温馨而美好的回忆。
二
中山公园是随意漫步行走的最佳场地。林木只在身侧,花草尽在足畔。空气里弥散着土的潮息,水的清气,花的幽香,树的淡味。偶尔传来几声虫鸣,为公园的草木增添了些旷味。大自然挥动它翰墨淋漓的丹青妙笔,把中山公园的亭台碑石、花草树木尽情地泼洒涂抹起来。看那假山、凤凰木、橄榄树等,在四季的轮动中就像流动的风景,每一处都是那样的鲜亮,那样的活泼,那样的充满诗情画意。与好友们拂青石,且环坐,漫淡今古,静候银瓶水沸,茗香飘起,恍若身在烂柯山中,不知时光流逝。旁边走过一对父子,小男生指着我们左侧的中山纪念亭问他的爸爸说:“爸爸,当年为什么要修建这座中山纪念亭?”那位年轻的爸爸笑了笑说:“修建这座亭子, 为的是让人们记住孙中山。”一句记住,把我们的思绪拉得好远好远。
跌宕起伏的革命史,激荡着如歌的岁月。1920年8月,陈炯明奉命率军回粤,福建督军李厚基派张毅踞漳州,并在府署前面的古榕树下建“龙柱亭”,在亭中立镌文石碑,宣扬其“治漳政绩”。1926年8月,国民革命军何应钦率部攻克漳州,废“龙柱亭”石碑,另立孙中山的《建国大纲》碑;废陈炯明立的“漳州公园记”碑亭,改为“中山纪念亭”。并另立碑文,镌何应钦的《漳州中山公园记》和孙中山的《总理遗训》。又在府衙后的那座半月形“七星池”南边建“中山纪念台”,辟球场为中山广场,把“第一公园”改名“中山公园”,以此纪念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功绩。孙中山雕像与中山纪念亭和孙中山题词的博爱碑一起,共同诠释公园的“中山主题”。七星池现保存完好,对研究“紫阳古署”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于1988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中山纪念台”在抗战期间遭日本轰炸机空袭被毁。如今,园里的人们每每走到亭子边上,总会忍不住停下脚步,心中默默的向伟人致敬。亭中有老者全神贯注地下着棋子,怡然自得的脸上透着一股安静与详和,让人有种自在尘嚣外的悠闲雅致。亭外,林木隔空,阳光细碎斑驳,风起飒然,有叶翩飞如蝶,眯眼视之,如入梦幻。
游人们三两成群,园内的人走出去,园外又有人陆续地进来了。对于老年人来说,公园是休憩锻炼的好场所;对于恋爱中的人们来说,公园是飞扬青春交流情感的理想之处;而对于我来说,公园是小时候最为向往的游乐地方。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山公园经过几次的改造和维护,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的传统在此得到延续,还增加了不少大自然的气息,丰富了绿化景观,也兴起了人们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浓厚氛围。
三
南面东隅那座闽南革命烈士纪念碑,系1956年8 月龙溪地区行政公署为纪念献身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闽南革命烈士而建。纪念碑上以钢筋水泥雕塑了身着军装、肩背竹笠、手持步枪的红军战士形象,碑座正面上书“闽南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写“一九五六年八月立”,底座为三级八角形状的水磨板,四向为八级石阶,周围筑石栏杆,外围种绿篱。整座建筑物及环境,庄重肃穆。在革命战争年代,闽南涌现出无数革命烈士,他们为了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做出了牺牲和贡献。今天,在历经风雨略显斑驳的碑前,人们肃然起敬。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飞机于8月就窜入漳州轰炸。漳州民众在血腥的轰炸声中奋起,中山公园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区。纪念“九·一八”,公园里举行群众性抗日救援歌咏大会;平型關大捷,公园里举行庆祝大会并火炬游行。公园还成为街道壮丁队、学生集训队、妇女救护队的训练场所。当高捷成、李林等一批漳籍英雄儿女参加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战斗中屡立战功,中山公园都以“捷报”的形式,把胜利消息迅速公诸于众。1945年8月10日晚上九时过后,传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中山公园沸腾了。鞭炮声、锣鼓声、欢呼胜利的口号响彻夜空,那一刻,人民群众蕴含着巨大的革命力量是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人们高呼“抗日胜利万岁”“中华民族万岁”的口号,把抗战胜利当成一件比过年更值得庆祝的大事。
现时公园建有喷水池、七星池、梅岗山、解放纪念碑和华表六角亭等建筑,每一处建筑都是对一个时代身份的表述。经过多次的修整,原本平坦单调的大草坪现在已盖起诸多休闲景观,南门边的地下入口旁新设一条风雨长廊。草地上、大树下,人们或围桌品茶,或席地而坐,小孩子们在铺满青草的花园里开心的嬉戏。悠远的乐曲在上空蔓延,袅袅余音宛如回荡在空气中的一抹芬芳,那些青草树木在音乐声中迎风招展,摇曳生姿的展现着生命的绿意。碑,绿树,草地,相互映衬,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焕发无限生机。漫步在中山公园,整个人全身心都被山林包围,被清新的空气包围,被大片的绿色包围,倍感舒适惬意。目之所及,一片祥和安泰,即是最好的时光。
如果说每一座城都有一座标志性的公园绿地,而记载了太多革命印迹的中山公园,承载的是一个城市的悲喜历程,它的存在意义甚至影响了整个城市。时至今日,铺满阳光的绿意,草木散发的芬芳气息,沉淀在岁月里的风情……在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眼里,一直是公园初始的模样,行走其中,心里升腾的是“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自豪感,在每一个日升月落的日子,温暖你我的内心。
说到底,我们爱的是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沧桑,现代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