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芳
(武汉市普仁医院心血管科,湖北 武汉 430080)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患者发生心肌病、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及炎症性病变而导致其心肌受损所致。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胸闷、腿部水肿、气短及呼吸困难等,使其生活质量可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有研究资料显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期间对其施行优质护理可提高其生活质量[1]。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
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武汉市普仁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7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甲组(n=36)和乙组(n=37)。在甲组患者中,有男20例,女16例;其年龄为51~76岁,平均年龄为(63.5±12.5)岁;其病程为1.7~6年,平均病程为(3.85±2.15)年。在乙组患者中,有男22例,女15例;其年龄为50~77岁,平均年龄为(63.5±13.5)岁;其病程为2~5年,平均病程为(3.5±1.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具有可比性(P>0.05)。
对两组患者进行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及血压、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具体的方法为:1)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2)告知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3)嘱患者保持合理的饮食。4)嘱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2]。在此基础上,对乙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为:1)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以亲切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其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行正确的疏导。为患者读报、播放歌曲,让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从而提高其对治护的依从性。2)对患者进行运动护理。针对心功能分级为Ⅱ级的患者,指导其进行步行等运动。针对心功能分级为Ⅲ级的患者,指导其进行拄拐行走等运动。针对心功能等级为Ⅳ级的患者,指导其在床上进行坐、起运动。3)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嘱其少食用含盐多的食物,多食用低热量、易消化及高蛋白的食物,并让其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B。告知患者以少食多餐为原则,以降低其心脏的负荷。4)对患者进行睡眠护理。护理人员尽量保持患者病房的安静,禁止不相干的人进入其病房。叮嘱患者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在其入睡前帮助其拉上窗帘。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睡眠时采用右侧卧位,以降低其身体对心脏的压力。若患者长时间无法入睡,则可对其使用适量的镇静剂。5)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告知其不可私自增减用药量,并密切注意其服药的情况。观察患者服药后一段时间的表现,并为其测量血压,若其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并对其进行对症治疗[3]。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接受护理后,在甲组患者中,对护理服务感觉非常满意的患者有22例,感觉满意的患者有6例,感觉不满意的患者有8例,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77.78%;在乙组患者中,对护理服务感觉非常满意的患者有33例,感觉满意的患者有2例,感觉不满意的患者有2例,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4.59%。乙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高于甲组患者(χ²=4.3649,P=0.0366)。
结束护理后,乙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及生活能力的评分均高于甲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及生活能力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及生活能力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 生活能力甲组 36 70.02±6.32 67.85±3.76 61.11±3.39 65.49±5.88乙组 37 81.44±8.75 88.94±9.05 86.57±6.18 88.82±6.82 t值 6.3773 12.9362 21.7378 15.6349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慢性心力衰竭具可反复发作、病程长的特点。该病患者可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其生活的质量较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疏导其不良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5]。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