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用克林澳、甲磺酸倍他司汀和中药足浴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评价

2018-08-01 06:05王永德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克林椎动脉基底

李 莹,王永德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急诊内科,北京 101400)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组织供血不足性疾病。此病主要是由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痉挛、狭窄及闭塞引起的。近年来,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此病患者若未能及时接受诊治,可发生脑梗死等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克林澳是临床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有研究指出,用此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其脑组织的血液灌注量[1]。中医认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属于“眩晕”的范畴。中药足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医特色疗法。为了探究联用克林澳、甲磺酸倍他司汀和中药足浴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笔者对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接诊的10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接诊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选取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的纳入标准:1)其临床表现符合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检查、MRI检查、经颅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被确诊患有后循环缺血性眩晕。2)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所选患者的排除标准:1)合并有脑梗死、脑出血、颅脑肿瘤等颅脑疾病。2)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脓毒血症、免疫缺陷病或精神疾病。3)合并有外耳源性疾病引起的眩晕。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这106例患者分为联合组(53例)和对比组(53例)。联合组患者中有男28例,女25例;其年龄为40~76岁,平均年龄为(55.8±6.4)岁,平均病程为(3.8±1.1)d;其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有35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21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有22例。对比组患者中有男30例,女23例;其年龄为41~74岁,平均年龄为(54.9±7.1)岁,平均病程为(4.0±1.3)d;其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有31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24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有2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本研究经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调节血脂、抗血小板等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比组患者应用克林澳和甲磺酸倍他司汀进行治疗。克林澳(生产厂家: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125)的用法是:将320 mg的克林澳加入到50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d。甲磺酸倍他司汀(生产厂家:卫材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130)的用法是:口服,6 mg/次,3次/d。

在应用克林澳和甲磺酸倍他司汀的基础上,对联合组患者进行中药足浴治疗。治疗所用中药方剂为天麻钩藤饮加减。此方的药物组成和进行足浴治疗的具体方法是:天麻10 g、钩藤 15 g、杜仲 15 g、川牛膝 30 g、茺蔚子 30 g、桑叶 30 g、王不留行 20 g、桃仁 15 g、当归 20 g、莱菔子 15 g、草决明15 g、红花 20 g、泽泻 15 g。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 30 min 后,取药汁3000 mL。待药汁的温度降至38~41℃后,让患者用此药汁浸泡双足(以药汁没过小腿中下段为宜),每次浸泡20 min,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的血流速度。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产地:德国,型号:DWL-MDX0628)对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的血流速度进行测定。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参照《内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2]中关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无眩晕、呕吐等不适症状。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眩晕、呕吐等症状显著减轻,但仍有轻微的步态异常、视物旋转、定位障碍等情况。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眩晕、呕吐等症状未减轻。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患者的年龄、病程、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的血流速度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的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的血流速度相比,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的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减慢,P<0.05;联合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的血流速度均慢于对比组患者,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23%)高于对比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1.13%),P<0.05。详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的比较(cm/s,±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的比较(cm/s,±s)

注:*与联合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比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椎动脉 基底动脉 大脑后动脉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前 治疗2周后联合组 53 86.2±6.9 62.9±4.8* 83.7±5.5 62.7±3.6* 86.7±6.1 65.1±3.4*对比组 53 86.1±7.6 70.7±5.4# 84.1±5.8 71.6±4.7# 86.9±6.8 69.8±3.3#t值 0.0709 7.8595 0.3643 10.9442 0.1594 7.2215 P值 0.9436 0.0000 0.7164 0.0000 0.8737 0.0000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3 讨论

后循环又被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组成[3]。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此病主要是由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痉挛、狭窄及闭塞所致的脑组织供血不足引起的。近年来,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张脑动脉是临床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主要方法。克林澳属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此药可阻止钙离子的跨膜运输,促使血管平滑肌舒张,从而可起到扩张血管、提高血液灌注量等作用[4]。有学者指出,用克林澳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5]。中医认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属于“眩晕”的范畴。此病的主要病机为气血亏虚、风痰上扰、肝阳上亢、瘀血阻窍和肾精不足[6]。中药足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医特色治疗方法。本研究中进行中药足浴治疗选用的中药方剂为天麻钩藤饮加减。此方剂中的天麻具有息风、定惊、软化血管的作用;钩藤具有清肝热、息肝风、解痉的作用;夏枯草具有清肝火、散郁结的作用;川牛膝具有活血通络、引血下行的作用;杜仲具有补肝益肾的作用;王不留行具有疏血通络的作用;桑叶具有抗氧化、改善脑组织代谢的作用;红花、桃仁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当归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茺蔚子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草决明具有清肝火的作用;莱菔子、泽泻具有行气、祛痰湿的作用;诸药合用可共奏活血通络、滋阴潜阳之功[7-8]。兰鹏等[9]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30例肝阳上亢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张艳等[10]在临床研究中采用归逆定眩汤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结果证实,用归逆定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颈动脉血流指标,缓解其头晕的症状。王艳等[11]在临床研究中采用中药足浴法对血瘀证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联用克林澳、甲磺酸倍他司汀和中药足浴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脑组织的供血情况。

猜你喜欢
克林椎动脉基底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烫不死的细菌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不倒的陀螺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
妇科再造胶囊联合克林霉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
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