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义学视域下「打ち~」的语义研究*

2018-08-01 11:50朱姝璇
关键词:图式焦点含义

胡 俊,朱姝璇

(湘潭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湖南医药学院 公共课部,湖南 怀化 418000)

一、引言

认知语义学常用意象图式考察词的语义多样性。学者不同,意象图式也有所不同,大致可归纳为复数图式论和共通图式论。复数图式论是以从原型语义抽出的认知图式为中心,原型语义扩展的语义映象由不同的图式表现。与之相对,Langacker、田中茂范、国广哲弥等提倡共通图式论的学者认为,可以设定一个包含多样性语义整体的共通图式,Langacker(1987)[1]、田中茂范(1990)[2]、国广哲弥(1994)[3]22-44分别称其为“supper schema(超级图式)”、「コア図式(核心含义图式)」、「現象素(现象素)」。本文使用田中茂范的「コア図式(核心含义图式)」这一术语。

朱姝璇(2014)[4]4-7运用核心含义图式理论,考察了单纯动词「打つ」的13个义项,发现每一义项均具有以下共同要素:①动作主体(生物或非生物),②对象物发生位置、性状变化,③力的施与(多为敲击、拍打产生的力)。即「打つ」的原型义可以概括为:动作主体通过力的施与使对象物的位置或性状发生改变。三者的关系可图式如下:

本文将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心含义图式论,通过例句分析,考察复合动词「打ち~」的多义性。

二、语料及调查结果

我们以《复合动词资料集》[5]为对象,对其中的「打ち~」进行了统计,结果共有111个「打ち~」复合动词。其中,「打ち」发生了促音变的有2个。此外,《日本国语大辞典》[6]未收录,且从《现代日本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7]中也未检索到用例的有19个。我们将上述21个词不列入考察范围。即:本文的考察对象为90个「打ち~」复合动词,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打ち~」复合动词表

续表

我们调查了这90个「打ち~」复合动词在《日本国语大辞典》[6]中的释义,发现有些「打ち~」是复合词,有些是派生词。如表2所示,当「打ち~」为复合词时,「打ち」既可作具象动词也可作抽象动词,我们将前者称为A类、后者为B类。当「打ち~」是派生词,即「打ち」为接头辞时,它具有两个含义:①加强后项动词的语义、调整语调,增加「すこし、ちょっと」的语义。我们称这类复合动词为C类。②与后项动词融合,形成表达特定语义的熟合结构的派生动词。我们将这类复合动词称为D类。这90个「打ち~」复合动词的语义分布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打ち~」复合动词分布于A、B、C、D四种类型之中,其中,C类数量最多,A类和D类次之,B类数量最少。这一分布反映了「打ち」的语义由实至虚的连续性。

表2 「打ち~」复合动词的分类

图2 4类「打ち~」复合动词的分布*每个「打ち~」复合动词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义项,所以统计结果大于90。

三、「打ち~」的语义考察

以下,我们将在朱姝璇(2014)[4]构建的「打つ」核心含义图式的基础上,根据表2所示的调查结果,通过实例分析,考察4类复合动词的语义多样性,并构建各类复合动词的意象图式。

(一)A类

A类复合动词的「打ち」是包含具象动作的实义动词。首先请看以下例句*本文例句均出自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现代日本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

(1)「ざっぱ~ん!どっば~ん!!」と外壁に大波が打ちあがるのが見えます。

(2)だが家にラジオがなく、伯父夫婦は「お盆だから」と昼ご飯にうどんを打ち始めた。

(1)中,「大波」由下向上冲击「外壁」。「打ち」为实义动词,表示“冲刷、拍打”。「あがる」限定「打ち」的方向。对象物「外壁」虽未表现出性状或位置发生改变,但是长年累月之后,波浪对外墙的冲击势必导致墙体变形、开裂等变化。(2)中,动作主体「伯父夫婦」对「小麦粉」开始进行“拍打、揉搓”等具象动作,受力对象「小麦粉」发生性状改变,最终成为对象物「うどん」。

由上述可知,这类复合动词表示动作主体在对对象物进行“敲、拍、打”等具体动作之后,对象物发生或隐含发生位置、性状变化,有的对象物甚至衍生出新的事物。其意象图式如下。

图3中,「打ち」为具象动作,其结果是对象物的位置或性状发生变化,认知焦点为对象物的位置、性状变化。虚线方框表示对象物在发生位置、性状变化之前的状态。当「打ち」的语义产生扩展时,其认知焦点和位置在图1的基础上发生位移。

(二)B类

B类复合动词的「打ち」为表示抽象动作的动词,常指对思维的碰撞、心理的震动等。如:

(3)我々が本来有している魅力をもう一度取り戻し、それを発揮すれば、今わが国を被っている閉塞感を打ち破り、活力ある日本を取り戻せるのではないか。

(4)60年代にはキリスト教に基づく倫理観を打ち破ろうとする動きがあり、結果として教会に行く人が激減した。

(3)中,动作主体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从而打破了「わが国を被っている閉塞感」,「打ち」是采取一系列措施之后形成的抽象动作,结果是「閉塞感を破った」。(4)中,对象物是“基于基督教的伦理观”,动作主体通过某种手段摧毁这一精神层面的概念,「打ち」是抽象动作,「破る」是伦理观被冲击之后的结果。

综上所述,这类复合动词的动作主体施与的力是精神层面上抽象的力而非物理性的力。动作对象也是抽象的、精神层面的概念。其意象图式如下。

图4中,复合动词作用的结果是精神层面的对象物的改变,认知焦点落于对象物的位置、性状。这一点与A类相同。不同之处是B类的力和对象物的位置、性状都是抽象的、非物理性的,所以图式中用虚线表示。在图4中,力非具象,但对象物的位置也导致了性状的(精神层面)的改变,所以仍然以图1为上位核心图式,在图3的基础上,“力”这一要素用虚线表示,焦点化部分不变。

(三)C类

C类复合动词是派生词,前项「打ち」为接头辞,具有加强后项动词的语义、调整语调、增加「すこし、ちょっと」的含义等功能。如:

(5)そういう母の姿に、文淑は家事を手伝いながら必死で勉強に打ち込んだ。

(6)だいたい近ごろは世の中が複雑になってきたせいか、子どもたちが長期間学生という名の遊び人で過ごすので結婚も遅く、同級生で孫のいる人はまだかぞえるほどだ。そして打ち見たところ彼女らは、かりにも「おばあちゃま」などと呼ぶのが気の毒なくらい若々しい。

(5)中,动作主体一边帮忙干家务一边投入学习。「打ち」失去了实际的动作含义,用于强调后项「込む」的语义“投入、沉溺、热衷”。如图1所示,「打つ」的核心含义图式中有三个要素,其中之一为力的施与。尽管「打ち」失去了动作含义,但是动作主体「文淑」投入精力并热衷于「勉強」,具有“投入精力”的语感,所以并未脱离力的施与这一认知焦点。(6)中,动作主体瞥了一眼「彼女ら」,「打ち見る」义为“瞥了一眼”,「打ち」没有实际的动作含义。但「打ち」具有的「すこし、ちょっとだけ」的语感减轻了后项动词「見る」的程度,即由“看”调节为“轻轻地瞄了一眼”。因此,「打ち」在此不表示动作或对象物的状态变化,而是表示“轻微的力的参与”,用于调节后项动词的语感。

由上可知,「打ち」在这类复合动词中强调的不是动作对对象物造成的结果,而是调整后项动词的语气,增强其画面感。其意象图式如下。

图5中,「打ち」失去了语义功能,通过“力的施与”的焦点化来调整复合动词的语义、语调,或者使后项动词更加形象生动,增加表现力。由于这个力并非物理或精神上的力,是一种调节后项动词程度的语法上的力,所以用点虚线表示。这种力非具象且对对象物的位置的变化未产生任何影响,所以以图1为上位核心图式,焦点化落在“力”这一要素上,对象物的位置和性状没有产生变化。其意象图式中,收回了“对象物位置性状”的位移。

(四)D类

这类复合动词是熟合结构。此时,「打ち」虽然仍为接头辞,但不承担任何语义,已失去C类复合动词「打ち」所具备的语法作用。石井正彦(2007)指出「熟合構造の意味が他の動詞から派生されたのである(熟合结构的语义是由其他动词派生而来)。」[8]137「打ち~」熟合结构的前项没有意义,语义几乎都由后项动词或其衍生的语义承担。如:

(7)甥のナポレオンが政権を握り、キリスト教復活を打ち出すと、フェッシュは再び僧籍に戻り、リヨンの大司教に任命された。

(8)さすがにこの時ばかりは、相手の立場を考え、丁寧に応対したものの、英二の時のように率直に自分の胸を打ち明けない。

(7)中,动作主体「甥のナポレオン」“谋划”复活基督教。「打ち出す」表示“谋划、筹备”之义,但「打ち」和「出す」都无“筹备、谋划”之义。“谋划、筹备”计划,必然先在大脑中形成想法,再付诸外部行动。如松田文子(2004)所述,「出す」的原型义是「外部への移動(向外的移动)」,[9]25所以「打ち出す」的「出す」具有将一种思维演变为行动的语感,「打ち」仅为造词成分,两者结合之后表示“谋划、筹备”之义。(8)中,动作主体没有敞开心胸、坦诚相待地告诉对方某事。「打ち」不承担语义功能,后项「明ける」也没有“坦诚地说”这一语义。但是「明ける」表示“逐渐明朗,天渐渐亮了”之义,与「打ち」结合之后,派生出表示“心理状态逐渐明朗,并为他人所知”之义。

综上所述,这类复合动词的前项「打ち」不承担语义,且失去了调整语义和语气的语法功能,与后项组合后形成熟合结构。熟合结构的前项「打ち」虽然也是接辞,但并不强调动作含义和力的施与。因此,其意象图式如下。

图6中,「打ち~」复合动词的认知焦点为力转化为动作的过程。即失去语义、语法作用的「打ち」转化为熟合结构的一部分的过程为理解这类复合动词语义派生的关键。在图6中,焦点化的「打ち」不再是一个具象化或者是抽象的动作,而是和后项动词融合为一个新的动作,且对对象物的位置的变化产生影响,所以仍以图1为上位核心图式,在图5的基础上增加“力”转化为“某动作”的过程。焦点化落在“力”变成“某动作”这一要素,“某动作”的结果使对象物的位置和性状产生抽象或具象变化,“对象物位置、性状”发生位移。

四、结语

本文以认知语义学的核心含义图式论为指导,以复合动词「打ち~」为对象,在单纯动词「打つ」的核心含义图式的基础上,根据调查结果并通过实例分析,构建了「打ち~」复合动词的A、B、C、D四类意象图式,得出了以下结论。

当「打ち~」属于A类、B类时,认知焦点为共通要素“对象物的位置、性状变化”,「打ち」具有实际语义。不同之处是A类复合动词的力和对象物的位置、性状都是具象的、物理性的,而B类复合动词的力和对象物的位置、性状都是抽象的、非物理性的。当「打ち~」属于C类时,认知焦点为共通要素“力的施与”,「打ち」使复合动词的语感更加生动。当「打ち~」属于D类时,认知焦点由“力的施与”转向“某个动作”这一共通要素。此时,「打ち」只是构词成分。认知焦点不同,「打ち」的虚实程度也不同。焦点从主体到对象物再到力的变化过程,体现了「打ち」的语义由实到虚的变化过程,具有连续性。

猜你喜欢
图式焦点含义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焦点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两会”焦点
把握实数的多重含义
本期焦点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焦点
图式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解析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