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走好转型路,打造升级版

2018-08-01 08:27袁麒麟
重庆与世界 2018年7期
关键词:万隆綦江农民

□ 文/袁麒麟

花坝国家标准示范自驾车露营地。 摄影/陈星宇

5月28日,市委书记陈敏尔在綦江区调研时提出“因地制宜走好转型路,因势利导打造升级版”要求,走出一条具有綦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每一个字都是对綦江未来的嘱托,也是该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现实。

綦江的广大农村正向着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百姓富的繁荣景象大步迈进,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山山水水魅力绽放。

以“巩固脱贫”为基线,产业扶贫有“爆款”

“有女不嫁万隆山,天晴落雨把门关。一天三顿沙沙饭,肚皮烤起火斑斑。”这曾经是石壕镇万隆村的真实写照。万隆村是綦江海拔最高,距离城区最远的村。面对“耕地少、土地贫、霜期长、产业单”的困境,脱贫之路走得艰辛。

2014年前,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马铃薯等维生,人均年收入只有3310元左右。不少青壮年劳动力为挣钱养家而外出打工,除了春节,一年四季村里都冷冷清清的。2014年,万隆村被列为市级贫困村。

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綦江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深入万隆村调研了解情况,反复沟通宣讲扶贫政策,几上几下比较论证,发现作为綦江制高点的万隆村有“五山十水三十六洞天”、万亩“高山生态草甸”花坝、“世外桃源”李公坝等富有特色的景点资源,森林覆盖率85%以上,是距离重庆主城最近的高山避暑休闲资源富集地区之一。

对接主城市民爆发式增长的休闲避暑纳凉需求,綦江区充分挖掘这一优势,将万隆村打造成“高山休闲旅游名村”,以前的自然环境“短板”变成旅游产业“长板”,“截流”重庆到各地特别是贵州避暑人流,在为重庆主城供给优质避暑纳凉产品的同时,以点带面促进綦江南部采空区加快转型发展。

① “把总书记的嘱托落实在重庆大地上”全媒体大型主题报道活动走进万隆村。摄影/陈星宇

借助这些资源优势,万隆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整修农房以适应旅游接待需要,扩宽、油化旅游公路,引进旅游公司打造花坝、李公坝等景点。

乡村旅游游的是“绿水青山”,寻的是“快乐老家”,忆的是“游子乡愁”,无论何时不该忘记,农业、农村、农民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依托。全村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以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为龙头,带动发展民宿集群、特色种养殖、网上村庄三大产业,培育发展健康养生、餐饮娱乐、特色文化体育等关联产业,有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每到旅游旺季时,这里的农家乐都爆满,特色农产品成“爆款”,全村的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3310元增加到2016年的12137元,并于2015年实现了整村脱贫,2016年被评为市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来自于该村对农业功能的拓展,不仅能通过农产品供给来“养胃”,还能通过乡村旅游来“养眼洗肺,解乏去累”。从农业这一基础出发,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特色种养产业发展,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好局面。

万隆村是綦江的脱贫典范,对于其他有贫困烦恼的村落,该区也采用同样思路,深化产业精准扶贫,组织贫困户通过院坝会议、田间教学、技术培训,学习身边先进脱贫户经验,激发内生动力。此外,还探索扶贫新模式,各街镇总结推广1—2个产业扶贫案例和模式,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对于已经脱贫的地方还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回头看”,对过去的农业扶贫项目进行大清理、大排查,近期还将出台农业项目管理办法,转变项目验收方式。

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农民利益有保障

农民是綦江土地上最辛勤的劳动者、田野里最朴实的守望者,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增进农民福祉是该区实施乡村振兴,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农家乐不能光让老板乐,关键还得让农民乐,资本下乡要带动老乡,不能代替老乡,更不能剥夺老乡。

② 石壕镇万隆村发展乡村旅游。

在如何促农增收的问题上,綦江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让农民有“恒产”。同时,通过试点积极稳妥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小田”变“大田”,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增收的渠道多起来。还要让农民变市民,深化农民工返乡创业专项试点改革,让更多的农民变产业工人、创业老板,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吸引更多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置业,安居乐业。

谋定而后动,这样的理念转变和现实举措,对于建设美丽乡村大有裨益。想法从纸上落地到田野上,在农业产业及乡村旅游产业较成熟,具备一定条件的石壕万隆、郭扶高庙、横山、永城等地探索开展试点。

因此,綦江区允许有实力、有意愿的城市工商业主到农村落户,投资农业产业及乡村旅游发展。可以通过农村集体成员大会讨论同意,并确定落户条件及标准,吸纳城市工商业主通过支付农村集体容纳费方式,将户口迁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受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待遇和权利。

这样的做法可以获得宅基地以及承包地,建设田园农庄,也消除他们在农村投入的后顾之忧,通过他们的资金投入,促进农村集体土地利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共同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不止于此,为了让农村土地活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相关部门是动了脑子、下了决心的,积极探索“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重点通过土地托管给村集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经营等形式,将农户拥有的土地经营权分离出来,由农村产权交易中心通过交易鉴证,向农村集体或经营业主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证。让农村土地经营权进入市场交易,让经营权活起来,发挥其抵押融资功能。

对接着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綦江还突破政策限制,允许村内通过占补平衡置换建设用地指标,发挥集体建设用地的自身价值,逐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市交易,实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价同权。振兴乡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更多财产性收入。

以“试点示范”为方法,面上带动有样板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是朱自清眼中的荷塘月色,你的眼中又是什么模样?

永城镇中华村。 摄影/胡光银

来到中华村,想必就会有答案。永城镇中华村是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地处綦江东北部,距綦江21公里,15分钟车程,距万盛11公里,距重庆45分钟车程,属于重庆一小时环城游憩区域。作为綦万高速沿线的一颗“新星”、小城镇建设的后起之秀和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这里的“荷塘月色”“永城凤冠橘”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全村围绕乡村旅游规划,大力招商引资,鼓励辖区内村民兴办农家乐,壮大发展规模,进一步发展特色项目,在现有480亩优质柑橘(凤冠橘)的基础上,新发展柑橘650亩,品种多样,错季节种植;养殖方面,锦鲤养殖培育品牌,目前共有11口共计108亩鱼池喂养锦鲤30余万尾。

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倾力打造,綦江区逐步将永城打造成为柑橘之乡、产业兴旺基地、休闲农业样板及乡村旅游示范区,成功举办了2018年全市春季农业生产暨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现场会,得到市领导和市农委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市内外区县纷纷前来考察学习。

除了产业本身的发展,村容村貌也跟着“沾光”。青瓦白墙、绿树掩映、碧水环绕,一栋栋风格自然清新的农民新居坐落在青山绿水间,犹如美丽的画卷。全域全境的“现代山水田园城市”建设,让这里既绿了一片沃土,又富了一方百姓。

从“试点”到“示范”,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以点带面促进共同发展。继去年5月在中峰镇召开标准化蜂园建设及产业扶贫现场会后,临近省市区县及街镇纷纷前来参观学习,购买蜂群蜂种和蜂蜜,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带来了增收。今年,以壮大集体经济、产业扶贫、园区建设、特色产业等为主题,全区农业系统每季度开展一次乡村振兴调度会,及时分享好的经验。

在乡村振兴这条道路上,綦江区越走越顺,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下一步,该区将进一步扩大特色产业规模,区内的20个街镇农业园区和45个重点村,大力推行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土地经营方式,形成一批规模在300~500亩的小而特、小而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重点产业柑橘、辣椒、萝卜、笋子等“353”主导产业及产业链条,树立“拎包就走”的精准招商思想,树立“马上就办”的服务指导理念,打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政策,形成农委“1+6”招商格局;不断挖掘、策划、包装重点项目,做到储备一批、在谈一批、签约一批、落地一批。尤其是对已经签约和有投资意向的项目集中跟进,紧盯紧跑,促使项目尽早落地建设。

同时,綦江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标准化体系,打造标准化基地,生产优质产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开展“合股联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积极申报横山大米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个,市级农业品牌20个,新认证“三品一标”30个以上,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出去”。

③ 永城镇农博园鸟瞰图。摄影/陈星宇

④ 用城镇规模种植。摄影/陈星宇

图片/綦江区农委提供

猜你喜欢
万隆綦江农民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耕牛和农民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印尼·万隆
万隆豆腐坊的中国味
万毒之王
农民
开业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