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口口相传的包公,即宋代龙图阁直学士包拯(公元999年~公元1062年),世称包龙图。不论在正史上,或者坊间流传的故事中,包拯总是以铁面无私的形象著称,且执法公正,不畏权贵,成为了司法正义的代表人物。人们崇拜包公,甚至赋予他超自然的神奇能力,使他能够解决一切难题。
神奇的诞生
根据人类英雄传说的一般模式,伟大的人物都会拥有一个神奇的诞生,历经磨难,最后赢得了胜利。
包公的诞生非常神奇,而且大难不死。根据《照妖镜》传说:包公的父亲在晚年梦见一颗红蛋跌在妻子怀里,于是包母怀孕了。十个月之后,包母生下一个很黑的孩子。二儿媳妇觉得这是妖怪,必须扔掉。包父、包母不想扔。老二说:“我来扔。”他把孩子放进背篓,背上山。这老二进山后碰到一只猛虎,他甩下篓子就逃了。老大知道老二扔了孩子,就跟着足迹去寻找。他找到竹篓,发现娃娃被甩在沟里。一群乌鸦卧在娃娃身边为他取暖,娃娃也没受伤。老大用篓子背上娃娃回了家。这个娃娃就是包公。
此外,也有传说认为包公是天上星辰下凡。《下凡传说》称:宋朝的时候,没有神仙愿意下来转世做皇帝,因为统治天下也是很辛苦的。玉皇大帝只好通知众仙开会,看要派谁下去当皇帝。有个耳聋的大仙来晚了。大家都排好位置开会了,他对大家说:“我来晚了,让我去做皇帝吧!”玉皇大帝就派他下凡。结果要投胎时他哭了三天三夜,不敢出世。玉皇大帝安慰他,说要派文曲星和武曲星给他。文曲星是包拯,武曲星是狄青;包拯定国,狄青安邦。这样,大仙才同意下凡,这就是宋太祖。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包公额头上的月牙以及用来惩处罪犯的龙头铡、虎头铡等。在传说中也有与此相关的内容。
相传包公小时候,他的二嫂怕他长大分家产,就把包公推下井。没想到包公没摔死,反而得到一面宝镜,镜中照出了二哥二嫂谋害他的事情。包公把镜子贴在额头上,就变成月牙了。包公临死前,将宝镜挂在开封府大堂上,防止继任者贪赃枉法。后来,有一个叫钱如命的,花了五千两银子买官。到任后想捞一笔钱,但又装模作样学包公,并且当众起誓:如果自己贪污一文钱,就死在老包的铡刀下。可是,此后他不择手段地搜刮民财。有一家兄弟因为分家产闹纠纷,他硬拉上堂,谁送的钱多就判谁有理。这家兄弟在大堂上揭露了他贪污的事情,并指着宝镜说:明镜高悬,铁证如山。古镜真的把钱如命受贿的事情重演了一次。从此,钱如命卧床不起。一天早上,人们见他赤身裸体,躺在虎头铡下断气了。
以上三个传说为包公赋予了超自然性。在民众思想中,包公是在超自然力量帮助下建立的非凡业绩。
刚正无私的品德
包公受人尊敬,首先在于他具有常人不具备的高尚道德,大公无私,刚正不阿。
在包拯的老家安徽省合肥市有一条包河。当地百姓传说,宋仁宗在位时,执意要将包河赏给包拯,包拯无法推辞,便收下了。包河盛产藕,藕可以卖钱,这意味着包拯会有额外收入,但是包拯又不能让河里不长藕,于是他写了四句话:“此河之藕不能卖,只能供医当药材。言喻后人切记牢,休以河藕换钱财。”这天下的藕都有丝,但包拯此话一出,包河里种植的藕全都不长丝了。人们百思不解,后来才悟出了“包公无私(丝)”的道理。其实藕中没有丝,是部分莲藕品种维管束细小的缘故,与包拯的大公无私并没有关联。古人不懂这个科学道理,就借用包拯无私的品德来解释自然现象。
谚语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包公具备了无私的品德,才能够执法严明,刚正不阿。
神奇的断案能力
包公被百姓塑造成了最聪明的法官。包公传说中,数量最多的是断案故事。
有一个传说叫《四不杀》,其中说:老国丈的儿子犯了罪,包公将他判了死刑。皇妃对皇帝说:“那是我弟弟,是我父亲的命根子,不能杀!”皇帝很想赦免小舅子,但又不能公开徇私,于是给包公出了一道难题:“见天不可杀,见地不可杀;城内也不能杀,城外也不能杀;能杀你就去杀!”包拯是个很聪明的人,他想到厚厚的城墙内有一口井,那口井有墙顶遮挡,井下是水,所以也不见天,也不见地。包公就在那口井上杀了罪犯。
另外一则《审鹅》传说也足见包拯的机智。包公出巡庐州府,有两人爭一只鹅,请他公断。原来,钟实带了一只鹅去卖,日近中午还没卖掉。恰好走过吴赖家门口,他就请吴赖代为照看。钟实回来取鹅时,吴赖翻脸不认账,反诬钟实赖他家的鹅。双方闹到官府。包公问吴赖,喂鹅吃什么。吴赖说吃米糠、面麸子。钟实说喂的青草、青菜。包公让衙役拿来白纸铺在地面,四周围起来,一拍惊堂木,指着鹅大喊:“说!谁是你的主人!”这样重复三四次,鹅被惊吓得屙了屎。包公让吴赖看屎是什么颜色。吴说是绿色的。包公指着吴赖说,鹅是钟实的,是吃青草、青菜拉的屎。然后痛打吴赖50大板。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民间传说,包公也能化解家庭纠纷。
宋仁宗年间,陈州府何家庄有一位何老太,她有两个儿子七个孙子,却独自生活。后来老人双目失明,无法自理。儿子们商量:一家一个月轮流养活。先在老大家住一个月,腊月再到老二家住。那一年腊月小,老大认为吃了一天亏,非要何老太住满30天。除夕之夜大吵大闹,正逢包公出巡,他们请包公断案。包公听了缘由,非常果断地说,老大家将四个孩子摔死三个,老二家将三个孩子摔死两个,每家只留下一个孩子。何家人一听,都傻眼了。老太太也不明白。包公说:“我这样办案正是为你着想,将来你儿子、儿媳到了你这般年纪,他们留着那么多孩子,也会像今天这样推来推去的。”这时儿子、儿媳都跪倒在地,齐声说:“小民知罪。”
有一些民众认为包公能够上天入地。《包公借猫》传说云:在宋仁宗时,有个法令是人一到60岁,家里人就得把他活埋了,当时世上人口太多了,养活不了。包公他爹也60岁了,包公不忍心把爹埋了,但也不敢犯法。包公让人挖了一个地窖,把爹爹藏起来,一待就是好几年。
有一天,西凉国来进贡,带来了五种奇怪的动物,文武百官谁也不认识这些动物。西凉国使臣洋洋得意地说:“都说你们中国地大物博,能人多。你们如果能叫出名字来,我们愿意年年上贡,要是叫不出来,我们就不上贡了。”宋仁宗对包公说:“包卿,你平时断案如神,白天断阳夜断阴。这事情交给你了,你给断断吧。”说完就退朝了。但包公也不认识,赶紧回家下地窖去问他爹。包公将事情说了一遍。他爹建议他上天去向玉皇大帝借一只八斤半的大狸猫。怎么才能上天呢?原来,包公有一个鸳鸯枕头,睡在这个枕头上面,灵魂就能和肉身分开。当天晚上,包公趴在枕上,魂就飞到天上了。他把这件事情跟玉皇大帝一说,玉皇大帝同意把猫借给他。第二天包公把大狸猫带到朝中。宋仁宗问他:“你断出来没有?”包公说:“断出来了,那东西在哪儿?再让我看看吧!”皇上就命人把那五个东西拉出来,包公看完,说:“这东西我认得。”西凉使臣说:“包大人,你得叫出名字来,叫对了才行。”包公就把怀里的大狸猫放出来。这五个大东西看到狸猫就吓坏了。这只大狸猫连叼带咬,将这五个东西给制伏了。包公一看乐了:“这是耗子,是西凉国的夜鼠,对吧?”西凉国的使臣不吱声,默认了。过了一会儿,大狸猫有只脚没压住,夜鼠跑了一个。宋仁宗说:“这么办吧,这猫就别往回送了。还有一个耗子没抓着,还要闹事。”皇上说话了,包公就得执行。结果,包公跟玉皇大帝借的猫就没有送回去。从此,猫就留在人间专门捉鼠了!后来,宋仁宗问包公:“爱卿,你怎么认出这些怪物?”包公不敢隐瞒,赶紧将私藏老爹,老爹如何帮助解决难题的事情说了一遍。宋仁宗听了,觉得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好处,就撤销了活埋老人的法令。而那只大狸猫,从此和包公结下仇了,它恨包公不讲信用,害自己不能回天宫。从那时候起,猫连打呼噜都在骂包公:“许送不送,包老爷杂种。”
包公作为凡人,在这个传说中却能上天找玉皇大帝借狸猫,这当然是百姓们的丰富想象。其实,这个故事的基本情节原本出自古代印度,南北朝时期随着佛经传入中国。后来百姓把它安在包公身上了。
此外,包公传说中,还有一类是描写他以神力断案的故事。在这些传说中,包公可以穿梭阴阳两界,显示了超凡的能力。
20世纪60年代,在贵阳市有一则《包公断老虎》的传说。传说中有位老奶奶生下独子,养到十几岁时,这个独子到山上去砍柴,不料却被老虎吃掉了。老奶奶伤心欲绝。这天碰巧包公巡查地方,就安慰老奶奶,这个案子由包公负责,保证老奶奶“有人养,有人埋”。当晚,包公下到阴司地府去,把管事的土地神叫来,吊起来就打,打得土地神求饶:“包大爷,不要打,你叫我做啥都可以。”包公说:“限你两天将咬死独子的老虎找到,叫它养老奶奶一辈子。”第二天,土地神找到了那只老虎,土地神将老虎吊起来就打,打得老虎求饶,并承诺不再吃人。土地神说:“从今以后,你要抚养老奶奶。”老虎点头答应。此后,老虎每天都给老奶奶送饭吃,老奶奶便以此为生。有一天,这只老虎拖来一只人腿,老奶奶吓得半死,又向包公告状。于是,包公又下到阴司地府,再次将土地神绑起来打。随后,土地神又把老虎打了一顿,此后,老虎再也不敢乱拖东西了,规规矩矩地养着老奶奶,一直到死。
在这则传说中,包拯介于人神之间,半人半神,其神格还高于土地神。这说明部分百姓把包拯当作神灵来崇拜。
综合来说,包公传说中一部分作品比较写实,而另一部分作品的神异成分比较多。在断案的传说中,都呈现惩恶扬善的结局。这种结局,可以满足大多数读者的道德期待。
(作者:卢仕融,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责任编辑 / 金蕾蕾